《黄河大合唱》
一、基本说明
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音乐鉴赏
2)年级:高一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 湖南文艺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 音乐的体裁
5)学时数:45 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感受大型声乐作品的丰富表现力和强烈的震撼力,能简述大合唱的含义。(2)结合作品表现的历史背景与事件,体验作品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的英雄气概。
2、设计思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应注意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想象和联想。本课是继《艺术歌曲与群众歌曲》之后,作为一个大型声乐作品的专题来进行讲授的。从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多样化的演唱形式着手,让学生感受《黄河大合唱》的丰富表现力和强烈震撼力。通过欣赏视频,师生互动及巧妙设问,从而使学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来看待这部伟大的作品。
三、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2分钟 一、情感体验 1. 播放关于抗战时期黄河的视频 提问:1.视频中哪个画面给你们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2.提问:画面中出现的是哪个历史时期?反映该时期的音乐作品有哪些? 1. 回答问题。学生自由发言。 2.抢答:抗战时期。《保卫黄河》、《黄河大合唱》等。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引出主题
展开 5分钟 1.引导学生说出作者及创作背景 提问:该作品为什么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 1.(课前搜集资料,)说出作者及创作背景 了解爱国主义精神,为分析作品做铺垫
深入 35分钟 二、分析作品 1.简介声乐演唱形式 (板书:独唱、合唱、对唱)提问:判断以下三首歌曲属于哪种演唱形式? a.播放《黄河船夫曲》并要求学生随乐击拍,感受速度的变化。提问:你联想到怎样的场景?如果把它放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中,它又赋予了哪些新的含义呢? b.播放《河边对口曲》要求学生哼唱出最有代表性的旋律。 ①提问:歌曲中除了对唱还运用了哪种演唱形式?出现在结尾有何作用? ②师生表演唱 c. ①进行一个与轮唱形式相同的拍手游戏并简介轮唱定义。 ②播放《保卫黄河》的视频,提问:在这首歌曲中轮唱的优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d.听辨练习:听音乐片段快速选择演唱形式(黄河颂、黄河怨、黄水谣、怒吼吧黄河)。 2.研讨:把《黄河颂》和《怒吼吧,黄河》的演唱形式进行交换,这样做好吗?为什么? 3.提问:大合唱有哪些特点(从结构、演唱形式、及伴奏方面引导) a.合唱。船夫与黄河搏斗象征着中国人民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顽强拼搏精神。 b.对唱、合唱。 ①思考合唱的作用。 ②师生共同表演唱 ①进行拍手游戏,了解轮唱这种演唱形式。 ②欣赏《保卫黄河》的视频并回答问题。 d.聆听音乐,选择恰当的演唱形式。 学生分组讨论。 3.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以分析多种多样的演唱形式作为本堂课的主线 a. 由演唱形式拓展开来,学生深入了解作品内涵 b. 从对歌曲的分析中得出合唱的作用:烘托气氛、气势磅礴。通过表演唱体会民族风情。 c. ①体验轮唱的演唱形式。 ②了解轮唱的作用 d. 学会分辨各种演唱形式。 学会如何正确使用演唱形式。 3.总结特点,归纳定义。
总结 3分钟 三、总结 师:《黄河大合唱》不仅在感官上给我们美的享受,同时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所在。 布置作业:请找出课堂上没有讲的那个乐章的表演形式。 巩固本课的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