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从宗教走向世俗》教案
教学目标:1、能认真聆听西方古典音乐,理解和感受
不同的美质。
2、能根据课本上的阅读材料,西方古代音
乐(巴洛克时期到维也纳古典乐派)发
展的线索(轨迹).能够说出本课所欣赏
的巴洛克时期和维也纳古典乐派音乐的
风格特点,以及有关音乐家生平简历。
3、能随乐哼唱并记住本课欣赏乐曲的音
乐主题。
教学重、难点:1、旨在通过聆听与分析作品,使学生
了解古代音乐发展的线索和音乐上
的成就,及区分开巴洛克时期与维
也纳古典乐派音乐风格的不同。
2、拓宽学生的视野,增进他们对世界
音乐文化的兴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1、人们常说:“音乐是时代的号角,历史的见证”。
不同时期的音乐都具有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与
艺术风格,这节课,就请同学和老师一同来了
解一下西方古代音乐巴洛克时期至古典主义时
期的简要历程。
2、首先请同学来欣赏一首合唱曲《哈利路亚》,听
的过程中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①音乐有何特点?
②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画面,联想到什么事物?
学:①庄重、威严、雄浑而崇高……
②教堂、耶稣、圣母、上帝……
师:总结:乐曲气势磅礴,给人内心很强的震撼力,旋
律洗炼而悠长,眼前浮现出信徒们在做礼拜时,对上帝的崇敬、赞美、信仰和祈求之心。这首合唱曲,很好的体现了宗教音乐的庄重典雅,成为传世佳作,接下来,我们就一同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宗教音乐?
二、新授:1、①宗教音乐又称为圣乐。既传达上帝给
人们的启示,是欧洲艺术音乐的源头。
②宗教音乐历来以声乐为主,这是因为声乐
具有歌词,便于信徒传经布道。
③宗教音乐包括:弥撒曲、受难曲、清唱剧、
康塔塔和众赞歌。
④在18世纪以前,欧洲音乐主要以教会音乐
为主,而18世纪启蒙时期以后,音乐开始
向世俗化发展,进入蓬勃发展时期,但教会
音乐仍占据中心地位。
2、接下来我们就一同了解一下巴洛克时期音乐
的有关知识
①巴洛克时期(1600——1750)是起源于意
大利并流传于欧洲的一种音乐风格,“巴洛
克”原意为不圆的珍珠,是指17世纪以来,意大利的建筑风格。下面我们通过书上的画面来归纳一下17世纪意大利的建筑风格有何特点?
学:富丽堂皇,热烈鲜艳……
师总结:富有动力,常给人以紧迫感,当时音乐也大体
具有这些风格,因此,被借用过来,把这一时
期的音乐称为巴洛克时期音乐。
②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维瓦尔第、巴赫、亨
德尔等。
3、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具有巴洛克时期音乐风
格的由维瓦尔第创作的器乐作品《春》。
a作者介绍
b①接下来我们采用分段赏析的方法,边欣赏
边听老师作讲解,首先来听第一乐段即音乐主
题,听的过程中大家思考:主题旋律有何特
点?它表现的内容是什么?(音乐华丽而洒
脱,欢乐愉悦;表现内容为: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春意盎然,无比欢欣。好,请同学们牢牢记住这段旋律,如果我们用一个大写字母A来标记,看看主题旋律共出现过几次。
②听第二段旋律,它的主要演奏乐器是什么
呢?(小提琴)大家会发现小提琴以一连串尖
锐的颤音,模仿了一种小动物的鸣叫声(群鸟
的鸣叫),乐谱上标着“小鸟唱着欢乐之歌迎
接春天的到来。”好,我们把这一乐段称为第
一插部,用B来标记。
③接着往下听,这段旋律是否熟悉,对了是主题旋律A再现,往下听这段旋律,大家会发现它有一种连绵不断之感,乐曲用连续不断的十六分音符来表现微风轻佛清泉,泉水叮咚流淌如诗一样的美丽意境。第二插部用C标记。
④这段音乐又回到了主题旋律(A),大家会发现这段音乐的力度与强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预示着什么呢?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大家知道春季是个变化异常的季节,音响的变化预示着“天空乌云笼罩,电光闪闪,雷声怒吼”,作者巧妙地在乐队低音区用同音反复和小提
琴一连串三连音形成对比采构成音响,产生了
很强的威力和暴风雨的效果)。用D来标记,第三插部。
⑤乐曲又回到主题旋律(A),作者标着“雷鸣
电闪转瞬即逝,鸟儿又婉转歌唱”。第四插部,用E来标记。
⑥好,我们来听结尾处音乐。春天主题再次响
起,在明快、欢乐的气氛中结束全曲(A)。
c、好,同学们看一下黑板,(ABACADAEA)主题旋律共出现过几次呢?(5次),并且很有规律性多次循环交替出现的,那么这种曲式结构我们称为回旋曲式。A称为主题旋律,B、C、D、E分别是各个插部。好,希望同学们对这种结构有所了解。
d、全曲描绘出怎样一幅画面?把老师分析的内容归纳一下。
答:描绘了春天的到来,鸟儿在欢乐的歌唱,微
风轻拂清泉,泉水叮咚流淌,以及天空乌云
笼罩时,电闪雷鸣,又转瞬即失,像诗一样
美丽的意境。
乐曲的音乐风格如何?(明快、欢乐、华丽而洒脱)
e、作者维瓦尔第还亲自为这部作品写了十四行
诗,目的在于说明音乐的特征,为了加深同
学们的印象,我们找学生配乐诗朗诵,再来
完整的欣赏一遍。
f、好,希望同学们对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有所了解。
4、①1750年巴赫的去世标志着巴洛克时期的结束,
西方音乐史又迎来一个新的音乐时期——古
典主义时期(1750——1830),18世纪后的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在思想上追求平等、自由,作品反映了市民阶级和上升期资产阶级的精神面貌和追求。
②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大家所熟悉的海顿、莫
扎特、贝多芬,他们的作品至今仍感动和激励
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力量。
③接下来给同学们介绍一首由海顿创作的《时钟
交响曲》。
a、作者介绍P157 ,一生写了106首交响曲,被称
为“交响曲之王”。
b、接下来同学们带着这样几个问题来欣赏。乐曲的背景音乐有何特点?(时钟发出的滴答声)音乐风格如何?(音乐清新、自然、均衡、统一、淳朴)
c、这一乐章优美、妩媚的旋律与滴答声交相辉映,
颇有些喜剧效果,也难怪这一乐章演奏完后,掌
声如雷、海顿不但不发怒,反而让乐手们重奏一
遍。(交响曲演出时,乐章之间一般不鼓掌,要
直到全曲结束才鼓掌)。
5、①好,通过两首乐曲的欣赏,我们来比较一下,
巴洛克与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不同之处。
巴洛克 古典主义
服务对象 王宫贵族 普通城市居民
旋律 较难演唱 具有歌唱性
音乐风格 明快、欢乐、华丽而洒脱 清新、淳朴、自然、统一
②通过对比,我们了解到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体
现了乐理、乐器使用及作曲家思想上的进步。
6、好,同学们有没有真正了解巴洛克与古典主义
时期音乐的不同呢?那么,我来考考大家,听两
首音乐的片断,来辨别哪首巴洛克时期音乐,哪首是古典主义时期音乐。
师讲解:a、乐曲一开始既由圆号与统乐器组相互呼应,奏出轻捷同音反复和华丽的颤音,形成活跃欢快的气氛,圆号柔和圆润的音色给乐曲增添了一抹妩媚的色彩,音乐风格明快、欢乐、华丽而洒脱。属于巴洛克时期的作品:亨德尔《水上音乐组曲》
b、乐曲音响和谐,逻辑严谨,旋律上则追求优
美流畅,带有德、奥民间音乐的歌唱性,在形式
上追求结构的完美,音乐风格清新、自然、淳朴
统一。属于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莫扎特《弦乐小夜曲》
7、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使一些
音乐音冲破教会的禁锢,用音乐来表达普通
人的情感,世俗音乐得到发展,西方音乐开
始从宗教走向世俗。
8、给同学们补充一下“西洋管弦乐队的乐器分类”。
①民族(吹管、弹拔、拉弦、打击乐)
②西洋(弦类、铜管、木管、打击乐)
三、总结:这一课我们主要了解了宗教音乐,巴洛克时
期及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作品,以欧洲音乐
这一发展线索,我们了解欧洲古代许多音乐
精品都起源于宗教音乐,众多音乐大师给我
们留下了丰富的音乐遗产。下节课我将给同
学们介绍欧洲音乐发展的另一个时期:音乐
从古典走向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