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音乐

文档属性

名称 文革音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0-08-09 21:4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文革音乐
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音乐鉴赏
2)年级: 高一
3)自组教材,结合了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与时代》部分内容
4)学时数: 45 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①结合教材已学内容,了解文革这一历史时代的特殊性,以及这个特殊时代产生的音乐具备的深刻的时代烙印。
②通过学习、欣赏、观看几首代表性的文革歌曲,能大致了解文革歌曲的基本类别和特点,学唱并记住样板戏《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的主要旋律。
③结合本堂内容,理解音乐作品乃至文学艺术与时代的关系谈谈自己的感受。

2、内容分析:
文化大革命在中国历史是个特殊的时代,它是中国曾经最辉煌的时刻,全民大众最团结的年代; 不管历史评价对与错 都是神圣不可亵渎的年代.....在这个时代音乐似乎缺少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氛围,“领袖崇拜歌”狂热至极,“造反歌”杀气腾腾,“红卫兵战歌”慷慨激昂,“自骂歌”鬼哭狼嚎,《战地新歌》官方出笼,“知青歌曲”离经叛道,革命样板戏一枝独秀。知青、红卫兵许多人都可以自己作词、作曲,自己演唱,直接源于生活的品格使这首歌格外贴近他们的思想感情,非常传神地表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和被狂热所鼓动的青年学生的精神亢奋状态……这个时代的音乐艺术文学乃至种种都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折射出这个时代的中国和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我搜集了相关资料把这个时期的音乐自主进行了一个分类,再根据这个内容安排了相应的作品进行欣赏。

3、学情分析:
文革对于90后的学生一代而言是个遥远而神秘的年代,有些误解也有些好奇。在学习了《一唱雄鸡天下白》之后,我安排的这个自组教材,学生已经充分了解到音乐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但考虑到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及能力水平、我在课前布置了任务,分组搜集文革图片,文革音乐,文革故事以增进学生对本堂教学内容的了解有个初步的了解。

4、设计思路:
刚好我家里有几本文革时保留下来的手抄本歌谱,尽管已经残破不全,但是我父母对里面的歌曲却是信手拈来听这些歌,初听会觉得这些歌曲土得掉渣,可正是这些音乐,伴随着我们父辈的青春年华走过那个年代,追忆往事、追忆历史、追忆那个疯狂的年代。在那山坡上、在那小河边、在那潮流中,时代变迁,山河依旧。山坡坡还是那个山坡坡,小河还是那条弯弯的小河,那些将永远在他们的记忆中。我们可以褒贬那个年代,却永远无法抹煞那一段历史!所以我选择这个课题为自组教材。我事先安排学生利用网络做了资料搜集,以抢答游戏的形式导入,在导入中我们可以对这个时代的音乐文学艺术有个粗略的了解和感知,之后我把文革时期音乐进行了七个分类,选择一些歌词意境积极旋律上口点的音乐进行听赏,重点强调在革命样板戏部分,希望学生能真正了解到音乐中的鲜明特点,特别能感受到某些优秀的音乐作品的美,并且能凭借年轻的激情,效仿当时的红卫兵自己作曲作词能进行简单的歌词或者歌曲创作。

三、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5分钟 课前分组请学生搜集相关文革历史知识、文革歌曲、文革图片、文革特性关键词。教师以多媒体演示各种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或者歌曲名称或唱出一小句歌曲旋律,安排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抢答。 学生课前利用网络或图书馆的书籍搜集整理资料。课堂上以组为单位进行抢答。 布置目的明确的课前作业,以游戏式的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深 入 展 开 17 领袖崇拜歌 狂热至极 1观看《文革印象》的剪辑视频,简洁文化大革命 2《东方红》听赏 3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圣歌”的地位补充介绍。(归功于“文革”前创作上演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这个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以陕北民歌《东方红》为标题,这给《东方红》的文化历史地位起了决定性作用。由于《东方红》特殊的文化地位,以至于当时放电影之前,文工团演出之前,学校做课间操之前,集体集合开会之前,部队早上出操之前等各类集体活动之前,都是先唱《东方红》,之后再进行集团活动。) 4《大海航行靠舵手》听赏 5颂歌体裁,独唱合唱形式居多。歌颂毛泽东的歌曲真是铺天盖地,不可胜数,成为“文革”歌曲一道最为靓丽的风景线。 1 学生哼唱上节课学习过的歌曲。 2学生自由谈谈所了解到歌曲的知识 3一起哼唱,观察歌词和演唱形式有何特点 选择熟悉的《东方红》为一个切入点,学生能更充分理解文革中领袖崇拜热潮。
红卫兵战歌 慷慨激昂 1听赏《红卫兵之歌》2《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卫兵》3小结特点:多采用进行曲风格这些歌曲由红卫兵自己作词、作曲,自己演唱,直接源于生活的品格使这首歌格外贴近他们的思想感情,非常传神地表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和被狂热所鼓动的青年学生的精神亢奋状态。红卫兵并不是一个统一的组织,派别林立,互不隶属,互相斗争。其中的“造反派”可以算作红卫兵运动的主流。成分复杂,主张造反。他们的音乐在今天听起来,依然能立刻让人回到那个人心浮动的年代。 咬牙切齿、歇斯底里,跟神经病一样扯着嗓子吼,歌词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再配上忠字舞,这几乎就是文革音乐的概括。 1欣赏歌曲 2注意歌词和旋律特点 3体会进行曲节奏鲜明的特点 重点突出自创性,鼓励学生自行创作歌词。
知青歌曲 离经叛道 1知青与“知青歌曲”(知青歌曲是“文革”的产物)2欣赏《南京知青之歌》展示歌词(凄美的禁歌又称为《南京知青之歌》和《知青之歌》《南京,我的故乡》)介绍背景故事。3教师范唱《边疆处处塞江南》片段、4小结“知青歌曲”虽当时被定为小资情调,但在“文革”歌曲中,具有一定的正面意义。 1学生谈对知青与知青歌曲的了解 2欣赏音乐阅读歌词感受知青命运 3比较和其他类别歌曲的区别 引导学生理解知青上山下乡的意义,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战地新歌 官方出笼 1《战地新歌》是“文革”歌曲的一次政府认可行为,是层次最高的,最有代表性的。五部歌集是以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编写的,有歌颂党、歌唱毛主席和工农兵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各条战线的各方面内容和多体裁。2欣赏《火车向着韶山跑》(儿歌) 学生简单了解 简要带过
造反歌曲 杀气腾腾 1展示《革命造反歌》歌词,分析歌词特点 2教师补充总结:歌词战斗性强,火药味浓,旋律强调气势,显示排山倒海的效果,体现出冲冲杀杀的造反精神。 1学生自由讨论歌词特点 2学生畅谈总结歌词类似打油诗,缺乏音乐的意境美 这类歌曲比较消极所以不选择听赏而是简单一带而过。
“自骂歌” 荒诞离奇 造反派们聪明绝顶地创作出一种专门供“牛鬼蛇神”自唱自骂自我戏弄的歌曲——“自骂歌”。这是一种当年特殊流行歌曲。如果说批斗时挨打只是肉体上的伤害,那么,唱“自骂歌”是肉体加心灵的巨大创伤。 学生根据掌握的历史知识思考文化大革命在中国历史中的产生的消极作用 简要介绍不做听赏
探 究 体 验 20 “样板戏” 一枝独秀 1样板戏,全称叫“革命样板戏”,是中国文化大革命前后对8个革命内容的京剧、芭蕾舞剧等剧目的统称。 2小结特点 ①政治地位与影响力 ②戏剧特征 ③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④三突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3剧目选段欣赏 ①《军民团结一家亲》--(《红色娘子军》) ②《扎红头绳》--(舞剧《白毛女》) ③《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红灯记》) 4学唱《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1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说明8大剧目名称。 2欣赏经典选段观察样板戏的特点 3跟唱一个选段,能分辨舞剧与京剧最主要的特点 4学生例举其他选段,弹奏《北风吹》 引导学生了解文革中样板戏的艺术成就不容小觑,了解熟悉样板戏经典剧目、选段,以及由此类作品改编后的乐曲或者歌曲。
归 纳 小 结 3 1文化大革命真就是中国民族音乐学的一片空白么?文革时期的音乐有何特点?(严格来讲‘文化大革命’期间并没有真正的音乐理论。它只有音乐方面的‘大批判’和‘大吹捧’,音乐单调立意局限,艺术创作缺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2提问:为什么我们要铭记文革的历史?谈谈你如何看待文学艺术和时代之间的关系? 3总之,“文革”是灾难的;但,“文革”是中国的。 1学生归纳小结 2学生思考并阐述 文革是一场灾难,在人类历史上屈指可数的灾难,直接或间接死亡人数难以统计,文革音乐为我们记录了那段疯狂岁月。让更多不了解文革的人,对文革有更深入的认识。不管你是否经历过那段日子,我们都祈祷那样的惨剧千万别再重演!
四、教学反思
1遵循新课标理念中时代性和选择性的原则,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具体明确简洁,注意了三个维度的把握,也力争注意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教学活动。
2游戏活动的导入能较大的启发学生的兴趣,并把学生平时课堂的表现纳入全学年学分评估。上堂课我介绍夏威夷大学的学者R.J.Rummel教授的著作《一百年血淋淋的中国》说,文革中丧生者的数目大约为七百七十三万人,学生唏嘘感叹地自愿参与搜集文革资料的准备工作。学生有了充分准备后导入环节才能更好的实施。所以这个课题对于喜欢文科,尤其是喜欢历史的同学而言更具吸引力。
3注意把握高中生独立成熟的人格特征以及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如何引导学生真正从内心愿意去直面历史,去探究那段隐晦的岁月里流淌的歌声是本堂课的最大难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