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动态之美(二)(1课时)
学情分析 尝试用电线这种既软——可弯折,又硬——可挺立的材料,进行人物动态造型设计。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人物动态,用电线把各种动态的人物按比例立体弯折出来,学生及动手又动脑地进行立体空间造型创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用电线进行造型的方法,体验在创作活动中的乐趣。
过程与方法 学习、制作、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线材的尝试雕塑,让他们善于发现身边的美以及激发他们热爱生活是十分有益的。
教学重点 利用电线弯折人物造型。
教学难点 任务比例准确,动态生动,站立稳固。
教学用具 电线、钳子、人物动态图片资料。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及教学意图
1.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集中注意力 2.实物导入 为各小组准备一件用线制作的动态人物造型。 提问:线材人物有什么特点? 3.研究教材 布置学生分组研究 问题: (1) 线材人物制作有哪些步骤? (2)生活中有哪些线材?分别有什么用途? (3) 教材中的线材雕塑采用了哪些方法?还有其他方法们可以表现吗? 4.汇报研究成果 组织学生推荐代表汇报研究结果 5.教师示范 请一名学生做模特,教师讲解示范制作要领 (1)与模特合作,党模特定格之后,仔细观察,了解动态人物特定后进入创作 (2)选择长度适合的电线。为安全起见,把电线两头弯折,避免将自己或同学划伤或扎伤。 (3)及时调整比例、结构,在手臂、躯干完成后分别打结固定。 (4)在处理两腿时预先留出圆环,设计时考虑线材的走向。 (5)完成后调整 6.学生创作实践活动 教师再次提醒同学,把电线两头线弯折成弧形小弯再制作 巡视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7.讲评、展示作品 请完成作品后的学生向大家展示 师生共同欣赏,并提出修改意见 8.课后延展 其实学生,能否创作一件群体人物作品,如摔跤、赛跑等。 做好准备 观察、触摸、感受并研究线材人物。 小组合作分析、研究教材中的相关图片。结合各组实物,了解线材动态人物的制作方法及创作规律。 学生汇报: 1. 线材人物的制作步骤,由头部开始-按人物的结构、比例进行弯折的。一根电线,在需要固定处打结,为了使重心稳定,在身体下部弯一圆环。 2. 生活中的电线有软硬区别,电线铁丝属于既可弯 3. 折又可固定的线材。硬线材有竹筷、塑料棒、纸桶等,软线材有毛线、棉和绳子。另外,线材还有粗细之分。 4. 教材中的人物动态作品去掉了繁琐的细节,更概括、生动和流畅。也可用绕线的方法制作四肢。 找一名学生自选动态后定格,其他同学认真观看,听讲 动手实践,互相当模特进行动态线造型创作 一学生展示作品,一模特作出相应动态。 记录并课后时间完成。 欣赏感受,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积极思考。参与活动的习惯 培养学生进行艺术创作之前,要有设计目的的意识,以及归纳问题的能力 了解、感受创作过程,学习创作方法 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互相学习,激发兴趣 拓宽创作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