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音乐之光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夏音乐之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0-08-09 21:4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音乐与时代
课 题:华夏音乐之光(教学设计)
课 型:音乐鉴赏
对 象:高中二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古曲(《八音和鸣》、《流水》、《广陵散》、《梅花三弄》、《酒狂》、《阳关三叠》等)的视听,感受古乐的神韵,体验古代歌曲的情趣;并进一步加深对我国古代乐器的了解。
2、在欣赏与学唱过程中培养学生参与合作意识,敢于表现、大胆体验,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与音乐审美能力;并思考与探索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等问题。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古曲的鉴赏与学唱古歌曲《阳关三叠》。
2、难点: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感受与传承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与相关音响资料、古乐器图片、钢琴
教学内容:
1、《八音和鸣》:《周礼 春官》中把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称“八音”,也是最早的乐器分类之一。
金音包括编钟ppt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parent )、 特钟、铙
石音包括编磬、特磬
土音包括埙
革音包括鼓
丝音包括古琴、古瑟
木音包括柷(zhu)、敔(yu)
匏音包括笙、竽
竹音包括箫、笛、管、篪(chi)
“六分其金而锡居其一,谓之钟鼎之齐(剂)。”—《周礼·考工记》
2、古琴: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长130厘米,宽20厘米。
桐木挖凿,有七根弦,13个琴徽(音位)。早自周代已是
常见乐器,在典礼音乐中不可少。抚琴不只自娱,还
有社会交往,表达感情之用。是一件高尚乐器,琴曲
风格高雅,文人、豪士籍以寄托情怀。
乐谱—减字谱。现存琴曲(歌)600余首。形成许多流派。
代表作品:《平沙落雁》、《流水》、《梅花三弄》、《广陵散》
琴有四美:良质、善斫(zhuo)、妙指、正心。
3、诗歌与音乐—古歌曲《阳关三叠》
中国古代“诗歌”是不分的,即文学和音乐是紧密相联系的。现存最早的汉语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篇当时都是配有曲调,为人民大众口头传唱的。这个传统一直延续下去,比如汉代的官方诗歌集成,就叫《汉乐府》,唐诗、宋词当时也都能歌唱。甚至到了今天,也有流行音乐家为古诗谱曲演唱,如苏轼描写中秋佳节的《水调歌头》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parent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视频古琴配乐诗朗诵《离骚》;
问:此视频:表现了怎样的情境和时代背景?乐器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并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入课题。
二、古曲欣赏:
1、播放音乐视频《八音和鸣》:
设问:视频音乐(节奏、旋律、音符)的特点?表现了怎样的意境?演奏乐器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慢、节奏相对单一等······
2、结合学生回答阐述《八音和鸣》及相关知识:
A.介绍什么是八音?楚调?
楚调:楚地的曲调。常与吴弦﹑燕歌对举。后为乐府相和调之一。
B.《八音合鸣》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parent )的主题音乐。
C.演奏乐器的种类?
(仿制的编磬— 筝— 吹管— 钟磬—弹拨乐——齐奏)
3、《酒狂》:播放音乐(课件)
演奏乐器 主题音乐 刻画怎样的人物形象?
结合历史进行探讨与交流。
A、古琴介绍:
B、简介竹林七贤。图片,竹林七贤,魏晋间以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为代表的风流名士,因不满暴政,乃逍遥山林,谈玄醉酒,长歌当哭,不与统治者合作,世称“竹林七贤”。
士族知识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作品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 竹林七贤的不合作态度为司马朝廷所不容,最后分崩离析: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朝廷不合作,嵇康被杀害。王戎、山涛则投靠司马朝廷,竹林七贤最后各散西东。
4、巩固与深入:
听赏古曲《流水》、《梅花三弄》,体验古曲意境,感受优秀传统音乐。
三、古歌曲《阳关三叠》欣赏与学唱:
1、播放音乐《阳关三叠》,学生聆听。
听诗猜作者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简介作品及作者.
听赏《阳关三叠》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parent )
问题:何为”三叠” 音乐特点
2、交流与探讨:
诗歌与音乐的珠联璧合.
学生齐朗诵歌词,体验词的感情与意境,看谁的感情表达最真切,最富有音乐感。
3、随琴学唱歌曲《阳关三叠》,体验古人······
(学生上讲台随琴即兴演唱《阳光三叠》,并带有表演古人神韵。)
四、即兴与创作:
命题创作:《水调歌头》
学生配乐朗诵。
五、探索与思考:
同学们:根据今天所学想想:我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该如何来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音乐?
学生回答:······(课后作业:同学们继续思考,并写出自己的想法。)
六、课堂小结:
中国音乐的历史源远流长,自然界的河流有干涸的时候,但人类文化中音乐传统的大河从未停止过流动,如果你不知道她的流域有多宽广,河床有多深,流程有多长,你就无法理解她的丰富多彩,不肯跋涉千里,就不能穷尽她的全貌!我们要千倍万倍地赞美华夏民族音乐传统的长江大河……
期待着在这辽阔的领土上激起更加灿烂的浪花!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