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2(人美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2(人美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0-08-09 14:5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第三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年级 五年级(2)班
周次 第二周 教师 赵阳阳
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通过实地观察和分析,学生认识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理解视平线、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应会:通过学习,学生能初步了解透视现象及基本规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表现身边的景物。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教学活动,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学生能初步了解景物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及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所学的透视知识表现身边的景物。
课时 1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组织教学组织学生来到操场。 学生在操场上坐好。 稳定纪律,准备上课。
2.引入新课我们天天生活在校园中,你对校园有哪些美好的印象 假如让你把自己的感受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你想站在哪个位置、选择哪些场景来表达你的感情呢 我们怎样才能在一张平面的纸上画出这么多有层次的、立体的景物呢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讨论这个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 通过观察、讨论,引出“透视”现象,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3.新授课(1)观察思考:观察校园里路两旁的小树远近有什么不同 观察学生队列。(2)总结:在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同样的物体处在不同位置时,在观者眼里会出现近大远小,而且越远越小的变化,这种变化用绘画上的法则来解释就叫透视。(3)出示课题: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那么,我们画风景画时运用什么方法表观景物的空间感呢 (4)打开书,提出问题:①第7页左上图片中木柱由近至远产生了什么变化 ②你还发现了什么 ③请你用直尺将两边木柱的变化画下来,你又有哪些发现 (5)讲解视平线和消失点。(6)分析作品:展出几幅学生作业,请学生分析是否符合透视规律。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初步认识透视现象。①路近宽远窄。②路两边的小树近高远矮。 学生回答问题: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学生打开课本,交流、讨论。学生回答问题:①近的高,远的矮。②近的粗,远的细。③由近至远,它们之间的密度也在加大。④两边由近至远缩小的木柱,最终都集中到一个点上。学生学习认识新知识。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找出作品中不对的地方,提出正确的意见。 运用启发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的能力。 经过讨论、学习,领会本课知识的重点。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新知识,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4.学生作业 (老师指导)作业要求:带领学生选择适合的角度,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表现我们美丽的校园。 学生作业。 通过实践,学生学会了以近大远小的原理观察景物,并能运用这一原理,表现校园一角的透视现象。
5.小结交流作业:其他学生的作品哪些值得你学习和借鉴? 学生展示、交流。欣赏其他学生的作品,交流经验。 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评价能力,增添生活的乐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