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历史第三、四单元 第7—14课检测题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下历史第三、四单元 第7—14课检测题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21 17:57: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下历史《第7—14课检测题》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40小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观察下面时间轴,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如图是历史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其中①处应填写的历史事件是(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D.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3.2018年11月13日开展的“伟大的变革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突出展示了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发生的伟大变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毛泽东思想D.三民主义
4.某同学绘制了下面中国现代史分期年代尺。其中,▲处应该填写(  )?

徘徊时期B.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C.改革开放新时期D.艰辛探索与建设时期
5.史实和史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涉及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历程中的一些史实和史论,其中对应正确的是(  )A.长征胜利﹣﹣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B.抗日战争胜利﹣﹣意味着中华民族摆脱了饱受殖民侵略的命运C.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大陆领土的基本解放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我国进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在中共党史上类似于(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
8.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两个凡是”是不变的真理C.伟人的话是不变的真理D.阶级斗争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进行全面拨乱反正,其中,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于(  )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C.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

是随着城市经济改革而兴起的
B.满足了对外开放国际市场的需求C.是农村经济改革的巨大成果D.得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如表的数据变化,说明了(  )安徽凤阳县1978﹣1981年粮食产量表(单位:吨)
年份 全年粮食合计
1978年 147698
1979年 220060
1980年 251235
1981年 320221

﹣﹣摘自龚庞,丁家干主编《凤阳县志》A.土地改革深受农民的欢迎B.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顺利实现C.人民公社化运动决策正确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切实可行
下面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理解错误的是(  )A.由土地公有制变为私有制B.由统一经营变为分户经营C.由集中劳动变为个体劳动D.由统一分配变为自负盈亏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 (  )①改变了集中单一的管理模式②分配上克服“大锅饭”的平均主义③有利于解放生产力④从根本上改变所有制形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4.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有关其表述正确的是(  )

结果都保护了农民利益
B.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营方式D.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15.1978年,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经济新发展的序幕。2006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战略。小岗村经济发展道路的变化说明(  )A.分田到户的小岗村做法不适合农村经济现代化发展B.分田到户的小岗村做法不适合当时生产力水平C.分田到户没有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农业发展D.小岗村走合作经济的道路是历史的倒退和否定
16.土地是中国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政策发生了几次变化。以下叙述哪一项不符合史实(  )

17.如图是某一农民家庭在1978﹣1982年4年间人均收入变化情况。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4年间人均收入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实行政企分开
B.农民有了土地所有权C.农民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D.人民公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某历史小组围绕“国有企业改革”的课题进行研究,以下搜集的资料符合该主题的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五年计划”B.“大包干”“自负盈亏”C.“政企分开”“增强企业活力”?D.“上海浦东开发区”“经济特区”
19.学习历史,需要分清哪些是史实(历史事实),哪些是观点(对历史事实的看法),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沿海开放城市数量增多B.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C.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一D.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
依靠国家优惠的政策,引进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深圳等地成为一个伟大的支点。这个“伟大的支点”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设立经济特区C.开放沿海城市D.开发上海浦东开发区
小明同学整理所学知识,制成了如下知识卡片。如果要给卡片一个名称,最合适的是(  )名称:内容:1978年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0年,建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A.祖国统一大业B.社会主义改造C.改革开放D.民族工作成就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下列城市按照开放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厦门﹣﹣﹣浦东﹣﹣﹣海南岛﹣﹣﹣重庆B.厦门﹣﹣﹣海南岛﹣﹣﹣﹣浦东﹣﹣﹣重庆C.浦东﹣﹣﹣海南岛﹣﹣﹣厦门﹣﹣﹣重庆D.厦门﹣﹣﹣重庆﹣﹣﹣海南岛﹣﹣﹣浦东
下列城市中,既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第一批开放的经济特区是(  )A.深圳B.珠海C.汕头D.厦门
25.阅读表格内信息归纳共性,表中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
时间 事件
1980年 建立深圳等4个特区
1984年 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
1985年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8年 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1992年 开放内地省会、沿江沿边城市
2001年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综合国力不断增强B.国际地位逐步提高C.体制改革走向深入D.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据统计,深圳1983年与1978年相比,工农业产值增长11倍,外汇收入增长2倍,这说明(  )①深圳经济特区取得了巨大成就②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③实行改革开放是完全正确的④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福建、广东两省是我国著名侨乡,在两省内设立经济特区,对华侨有很大的吸引力;这些地区,靠近港澳台,交通运输便利,方便对外交流与开放……”。材料说明的是(  )A.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B.开放首选广东、福建的原因C.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意义D.我国经济特区的特点
28.如表是历史学习的提纲。复习的主题是(  )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
1982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982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92年南方谈话市场经济;
1997年中共十五大党的指导思想

建国后农村政策的新变化B.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C.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D.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成就
29.归纳和整理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是关于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党史上重要会议的叙述。其中会议与主题内容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30.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这是得益于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  )A.一五计划B.西部大开发战略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三大改造
31.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部分票样,这些货币上除了汉字还印有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字,部分面值主图案采用了身穿民族服饰的人物形象。这些设计理念体现了(  )

①民族团结原则 ②民族平等原则 ③尊重民族文化 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引导少数民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式是(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B.进行三大改革C.实行赎买政策D.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33.下列选项中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新中国成立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
B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C 抗美援朝胜利 中朝两国在实力上超过了美国
D 中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

34.自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澳门居民的工作机会发生了显著变化。根据澳门统计暨普查局公布的《澳门统计年鉴》显示,澳门1999年劳动力参与率为64.7%,2018年劳动力参与率为70.9%;1999年失业率为6.4%,2018年失业率为1.8%.这说明(  )A.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B.“一国两制”取得重大成效C.两岸关系得到恢复发展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越
35“一国两制”构想的首次成功实践是在(  )A.西藏B.台湾C.澳门D.香港
36.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下面不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B.香港、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彻底完成C.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D.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
37.“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不仅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方向,也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一个典范。下列选项中属于成功运用此方针的“典范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香港、澳门回归


第Ⅱ卷(非选择题)二.材料题(共5小题)



43.实现中国梦是所有中国人不断追求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光辉的起点”指的是党的哪一重大会议?“新的伟大革命”指的是在此会议上做出的什么伟大决策?
(2)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什么?
(3)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其中建国一百周年时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又形成了怎样的战略布局?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归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了哪一经济新体制的构建?
(5)实现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能为中国梦的实现作出哪些努力?(写出1条即可)
4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伟大的转折和新的革命起点。它意味着中华民族在经历种种探索与曲折之后开始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1)材料中所说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具体指什么?
材料二 群众对大包干赞扬道:“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2)材料中的“大包干”指的是我国农村实行的哪种制度?这种制度有何作用?
(3)试举出一例我国农村率先进行“大包干”的试点。
材料三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喀什将以“东有深圳、西有喀什”为目标,面向东亚、南亚、西亚的广阔市场,努力把喀什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国际化大都市。(4)除材料中提到的经济特区外,请再举出两处我国设立的经济特区。
(5)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目前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并说说我国对外开放带来的影响。
(6)你认为上面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史实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45.识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C、D、E是我国的经济特区,请写出它们的名称:A ??? ? ? ????B ??? ? ? ??C ???? ? ? ?D ??? ?? ? ?E? ? ? ? ???。(2)其中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窗口的是一 ??
(3)F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它的名称是? ??? ? ? ??。
(4)经济特区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三.解答题(共1小题)46.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在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是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2)标志着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1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它的提出有何意义?
(4)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5)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该如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参考答案:1.C2.B3.B4.C5.D6.D7.C8.A9.B10.C11.D12.A13.A14.C15.A16.D17.C18.C19.C20.A21.B22.C23.B24.D25.D26.D27.B28.B29.B30.B31.A32.D33.D34.B35.D36.B37.D38.D39.A40.A41.(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2)制定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或1954年宪法;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国家统一领导。42.(1)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3)一个中国原则。43.(1)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3)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4)开放型经济新体制。(5)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扬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4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3)安徽风阳小岗村。(4)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写出其中任意两个)(5)“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影响:对外开放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外开放给我国带来了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在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言之有埋即可)(6)中共十一届三中仝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性决策,我国开始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意思相近即可)45.(1)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2)深圳。(3)(上海)浦东开发区。(4)位于我国东南沿海。46.(1)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2)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3)“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4)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5)增强综合国力;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和遏制任何分裂国家的行径;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