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人眼
人眼
1.定义:物体两端与眼睛光心之间夹角.
2.视角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大小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
3.我们看到物体的大小取决于视角的大小,视角大,看到的物体大:视角小,看到的物体小.
可以把微小的物体
放大.
2.显微镜的结构:
1.作用:
靠近物体的凸透镜,作用相当于投影仪镜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作用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镜:
目镜:
问:显微镜看到的像是正立还是倒立?
显微镜两端各有一组透镜,被观察物经物镜成放大的实像,像落在目镜的焦距之内,人眼通过目镜看到了再次放大的虚像,这样用显微镜就可以看到微小的物体了.
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目镜的放大倍数.
4.放大倍数:
3.显微镜成像原理:
5.使用方法:
1.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物体偏哪侧就往哪侧移.
2.如果显微镜视野太暗时:用凹面镜作反光镜,或把光圈调大些.
6.显微镜常见种类:
1.光学显微镜:放大几百到几千倍,可看清细胞.
2.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更高,可以观察细胞内部结构等.
3.隧道扫描显微镜:能看清原子轮廓.
一.常见望远镜:
开普勒望远镜:
伽利略望远镜:
牛顿反射式望远镜:
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
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
目镜是凸透镜,物镜是凹面镜.
望远镜的物镜的直径很大,能够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明亮。
二.天文望远镜结构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作用相当于照相机镜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作用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镜:
目镜:
问:望远镜看到的像是正立还是倒立?
三.望远镜成像的原理:
开普勒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缩小的实像,虽然像缩小了,但是距离观察者很近,观察者的视角增大了许多,这个实像还落在目镜的焦点之内,人眼通过目镜就看到了视角再次放大的虚像,这样就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了.
利用安置在离地面约600km的轨道上运行的”哈勃”空间望远镜来探索宇宙奥秘的意义是:
把天文望远镜安置在大气层之外,可以免受大气层的干扰,得到更清晰的天体照片.
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
结构
目镜:靠近眼睛的一组凸透镜;作用
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
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一组凸透镜;
作用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原理:
望远镜
结构:
原理:
物体先经物镜成一倒立,放大的实像,再经目镜成一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体先经物镜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再经目镜成一正立放大的虚像.
目镜:靠近眼睛的一组凸透镜;作用
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
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一组凸透镜;
作用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在用显微镜观察细小物体时,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生成一个 的 像;在用望远镜观察远方物体时,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生成一个 的 像。
放大
实
缩小
实
为什么显微镜物镜的焦距要比较短,目镜的焦距要比较长?为什么望远镜的物镜的焦距要比较长而目镜的焦距要比较短?
解析:使用显微镜时,从物体(标本)射出的光线,经过物镜后形成一个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被目镜再次放大,经过两次放大,光线变得很弱,不容易看清楚.因此,一方面要使被观察的物体明亮,一方面物体要尽可能离物镜近一些,以便更多的光线进入物镜.为了保证物体经物镜成放大的实像,物体要在一倍焦距以外,故物镜的焦距要设计得短一些.为使经物镜成的实像落在目镜的焦距以内,目镜的焦距又总是设计得长一些.
使用望远镜(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时,为了使远处的物体(天体)经物镜成的实像尽可能明亮,要把物镜做得大些.物镜越大,可以会聚的光线越多,像就越明亮,就越容易观察更远更暗的物体(天体).镜面越大,其焦距就越长.为了尽可能增大视角,经物镜成的实像离目镜的距离要尽可能接近目镜的焦距(比焦距小).为了使更多光线进入到目镜中(增大像的亮度),经物镜成的实像要尽量靠近目镜,所以目镜的焦距要设计得短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