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酸和碱》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
A.4Fe+3O2 2Fe2O3
B.C2H5OH+3O2 2CO2+3H2O
C.HCl+Al(OH)3=== AlCl3+H2O
D.Ca(OH)2+Na2CO3=== CaCO3+2NaOH
2.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物质都是氧化物
B.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属于中和反应
D.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3.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依据化学方程式:,可推出X的化学式为N2
C.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通入二氧化碳后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二氧化碳是酸
D.稀有气体的原子(除氦外)最外层电子数都为8,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
4.下列物质性质与其用途的对应关系不合理的是( )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用于干燥氧气
B.盐酸能与铁反应,用于除铁锈
C.干冰升华吸热,所以可用于人工降雨
D.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用于改良酸性废水
5.下面是王华同学从“错题集”摘抄的部分内容,其中需加以改正的是( )
A.洗涤剂能除去油污,是因为它具有乳化作用
B.8gCaO溶于92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
C.喝下汽水后,常会打嗝,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D.配制100g 10% 的氯化钠溶液的主要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
6.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①用氢氧化钠溶液洗去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②用稀硫酸除铁锈;③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④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
A.①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收集氧气 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C. 测定某溶液的pH D. 加热液体
8.化学与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化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可增加节日气氛
B.使用过的菜刀涂点食用油可防锈
C.家庭中欲除去水壶中的少量水垢,可用食醋浸泡洗涤
D.厨房中的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9.下列措施或事故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B.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的电源开关
C.浓硫酸滴在皮肤上时,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清洗
D.被围困在火灾区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逃生
10.某洗涤剂的pH为12,向其中滴入2滴酚酞试液,溶液的颜色呈( )
A.红色 B.紫色 C.蓝色 D.无色
11.一些物质的 pH 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油污净:12~13 B.洁厕液:1~2 C.西瓜汁:5~6 D.冰橙汁:3~4
二、实验题
12.通过近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闭B装置中的止水夹后,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静止后如图所示,则B装置是否漏气?_____(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
(2)写出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如果实验室用A装置来制取氧气,同时要收集一瓶用于做铁丝燃烧实验的氧气,则最好选用_____(填上图中装置编号的字母,下同)收集氧气.
(4)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小枫同学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他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
(5)小雯同学将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倒扣在滴有无色酚酞的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集气瓶内的水面上升,而且水变_____(填一种颜色).
13.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的一些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图所示装置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时,组装好仪器后,应先___________,再添加药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
(3)某些大理石中含少量硫化物,使制得的二氧化碳中混有硫化氢(H2S)气体。实验室获取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需对发生装置中产生的气体进行除杂,实验装置如下:
查阅资料:I.H2S能与碱溶液、硫酸铜溶液反应。
Ⅱ.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可用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吸收。
①装置甲中所盛试剂应选用___________,装置丙中所盛试剂应选用___________。
②丁处气体收集装置应选用_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
三、推断题
14.某同学用:氧气、水、二氧化碳、氧化铁、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碳酸钠九种物质玩拼图,其相邻的任何两种物质间均能发生反应或转化,F为红色固体,I用于中和酸性土壤,B为大理石主要成分。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I______。
(2)两拼图片的物质反应后溶液变为黄色,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3)C→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5.2022年第24届冬季奥运会将在我国举行。如图所示。“五环”中相交两环中的物质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五环”中已有的3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
(2)甲、乙分别是O2、Fe2O3、稀盐酸、Ca(OH)2四种物质中的一种,其中,C与甲反应的现象为_____,物质乙为_____。
(3)“五环”中的物质Fe可以替换成_____(填一种即可)。
(4)12.5g石灰石(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杂质不与酸反应)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可制得二氧化碳多少克?_____
16.你玩过“盖房子”的游戏吗?如图所示,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其中B的溶液呈蓝色,G是汽车用铅酸蓄电池中的酸,D的固体常用于人工降雨,游戏规则是根据“上下相邻物质间均可发生化学,且左边上下相邻物质间反应均有气体产生,左边物质能转化为右边物质”来堆砌物质。
请选择合适的物质盖完房子:
(1)写出C和G的化学式:C_____,G_____。
(2)从烟囱中出来的气体为_____(填名称)。
(3)写出F→C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写出“盖房子”的物质中能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5)在第一层的下面再挖出一层做地下停车场,若左边的物质是大理石,则右边的物质可能是_____。
四、计算题
17.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敞口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为测定氢氧化钠的变质情况,他们取9.3g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于烧杯中,加人42.9 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测得生成气体质量与所加稀盐酸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计算:
(1)9.3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2)B点时,烧杯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至0.1%)
18.2019年南充初中化学实验操作考试试题二:用氢氧化钠溶液与含有硫酸的酸性硫酸铜溶液反应。某同学取200g酸性硫酸铜溶液,用滴管向该溶液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并绘出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与产生沉淀质量的关系图。认真阅读后用规范的解题过程,计算出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9.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6g,加热至混合物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6.4g,将剩余固体加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滤液是10%的氯化钾溶液(假设溶液无损失).计算:
(1)反应中生成氧气的质量_______;
(2)最后氯化钾溶液中水的质量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B 3.B 4.B 5.B 6.A 7.D 8.A 9.D 10.A 11.B
12.漏气 2H2O22H2O+O2↑ E A C 红
13.锥形瓶 铁架台 检查装置气密性 2H2O2 2H2O+O2↑ A 硫酸铜溶液 浓硫酸 C
14.CaCO3 Ca(OH)2
15.CaCO3 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稀盐酸 Mg/Zn/Al 4.4g
16.NaOH H2SO4 二氧化碳 Na2CO3+Ca(OH)2═CaCO3↓+2NaOH 2NaOH+H2SO4=Na2SO4+2H2O 水或氧化钙
17.(1)5.3g;(2)11.7%
18.10%
19.(1)9.6g;(2)134.1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