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十八章 第1节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微生物及其种类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十八章 第1节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微生物及其种类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4-21 17:21: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微生物及其种类》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要求 (一) 重要概念 微生物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 微生物种类繁多,细菌、真菌、病毒是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二)内容标准 描述细菌、真菌和病毒的主要特征。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简述什么是微生物。
列举常见的微生物类型。
描述微生物主要类群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通过制作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实物模型,提高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对比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细菌、真菌和病毒作为不同生物类群之一具有其特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微生物的概念及常见类型。
细菌、真菌及病毒的结构特点。
(二)教学难点
通过制作微生物模型,观察并讨论模型各结构的合理性,总结归纳细菌、真菌、病毒的结构特点。
四、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处理
本节内容属于北师大版生物教材八年级上册第5 单元第18 章第一节“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本节内容涉及了生物新课程标准中的第八大主题“生物的多样性”和第九大主题“生物技术”,包括微生物的种类、分布、形态结构特征、营养和繁殖方式以及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等内容,分成2课时完成,本教案是其中的第1课时,主要内容为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结构。
(二)重要概念及事实性知识梳理
1.重要概念
微生物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 微生物种类繁多,细菌、真菌、病毒是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2.支撑的次级概念及事实性知识
(1)真菌细胞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2)真菌个体差异较大,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
A.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呈卵圆形。
B.霉菌和蘑菇是多细胞真菌,由菌丝构成。
(3)细菌有球形、杆形、螺旋形三种形态。
A.球形细菌,如金色葡萄球菌。
B.杆形细菌,如大肠杆菌。
C.螺旋形细菌,如霍乱菌。
(4)细菌的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部分构成,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位于细胞特定的区域内。有些细菌还有荚膜、鞭毛等特殊结构。
(5)病毒是非细胞生物,由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和包含遗传物质的内核两部分结构组成。
(6)病毒的形态一般分为球形、杆形、蝌蚪形。
(三)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讲解。
(四)设计思路
本节教学以小组讨论和建模教学为主,通过制作模型,观察模型和图片,教师和同学在对一系列问题研讨过程中,辅以资料展示、开展建模活动和讲授等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细菌、真菌、病毒三类微生物各自具有的特点,引导学生找出微生物的特点: 种类繁多、数量极大、分布广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五、?教学策略
(1)课前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背景知识,分小组讨论要制作的模型,写好制作方案。?
(2)各小组长展示制作方案,引导学生讨论、质疑,最终确定本小组的模型制作方案。?
(3)各小组进行模型制作,记录制作过程,得出结论。?
(4)各小组展示模型。?
(5)引导学生总结出微生物的主要类群——病毒、细胞和真菌的主要结构,并完成概念图。?
六、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课前指导学生模型设计方案。
(二)学生准备:预习本节课内容;自制微生物模型。
七、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出示图: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山茶花落了满地红
提问:
为什么自然界的枯枝落叶和动物遗体没有堆积如山?
回答:
因为有微生物
联系生活,由常识性知识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微生物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

提问:
什么是微生物?
出示图片:
茶杯犬、多肉植物、香菇的图片
提问:
它们是不是微生物?
追问:
为什么香菇体积不小,却是微生物呢?
回答:
微小的生物。
回答:
是或者不是。
回答:
动物、植物有器官等结构,而香菇结构简单。
联系生活,由常识性体验激发学生思考。
追问:
你还知道哪些微生物?
播放微视频:
演示多种微生物图片,展示微生物的各种形态结构。
提问:
你知道微生物的种类有哪些?
回答:
大肠杆菌等。
回答:
微生物有单细胞的,多细胞的,还有无细胞
通过视频,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到微生物种类繁多。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追问:
我们身边有微生物吗?
在教室,哪里有微生物呢?
俗话说:“病从口入”医生都建议我们常洗手,你们知道这样做的道理吗?
反问:
微生物的生活环境怎样?主要在哪些场所活动?
归纳:?
1.?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
2.?微生物主要生活在土壤,动植物体体内或体表及一些恶劣环境,因此微生物分布极广。
结构的。
回答:
有。
卫生角、地上、空气、体表有微生物。
回答:
土壤以及动植物体表体内。
思考、总结。
以身边环境为例,让学生理解微生物的分布广泛。
帮助学生总结微生物的特点,归纳理解微生物的概念。
细菌、真菌和病毒是微生物的主要类群,让我们通过比较来概括它们的特点。
分小组制作微生物模型的图片和视频。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细菌、真菌、病毒 是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活动 :微生物模型展
1.病毒模型
流感病毒模型
噬菌体模型
讲述:(展示病毒结构示意图)
病毒 蛋白质组成的外壳;
结构 包含遗传物质的内核。
小结: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长,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小组派代表展示所做的微生物模型,讲述模型各部分选材意图,其他学生点评模型。
生1:
选用地球仪制作流感病毒的外壳,非常形象,充分体现了该结构的保护功能。
生2:
噬菌体模型以卡纸做外壳,还设计巧妙了可观察到内部遗传物质的“窗口”。
通过对比不同微生物的模型,认识微生物的结构,总结归纳。
观察模型和图片,帮助学生总结病毒形态结构。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2.细菌模型
讲述:
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能独立生长,都具有一些细胞的基本结构。
(展示细菌结构示意图)
细胞壁
细菌 细胞膜
结构 细胞质
未成形的细胞核
提问:
除此以外,有些细菌还有一些特殊结构,这些特殊结构具有什么作用呢?
生:
模型选材新颖,其采用滴胶制成细菌的细胞质,很好的体现了细胞质的功能。
回答:
荚膜:保护作用。鞭毛:运动作用
观察模型和图片,帮助学生总结细菌形态结构。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真菌:酵母菌模型
出示图片:
霉菌、蘑菇
引导学生说出酵母菌作为单细胞真菌,具有完整的细胞核。霉菌是多细胞真菌,细胞呈分叉的细丝状、称为菌丝。蘑菇是大型真菌。
真菌 单细胞—酵母菌
多细胞 大型真菌—蘑菇
霉菌
生:
模型设计合理,配色鲜艳,还体现了单细胞真菌的繁殖过程。
观察模型,帮助学生总结真菌形态结构。
归纳整理
以概念图的形式归纳总结微生物的概念、形态结构、以及主要类群。
小组合作,完成概念图。
整理归纳病毒、细菌、真菌的特点。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成果展示:
小组展示完成的概念图,小组互评,最后教师评价。
小组互相评价完成情况。
活学活用
一、课堂练习
二、对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进行区分
思考、练习
巩固新知
八、板书设计
第一节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微生物的概念
二、细菌、真菌、病毒是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1.病毒 蛋白质外壳
遗传物质
细胞壁
2.细菌 细胞膜
细胞质
未成形的细胞核
3.真菌 单细胞——酵母菌
多细胞 大型真菌——蘑菇
霉菌
教学评价
1.课堂小组学习评价表
编号
题目
成员1
成员2
成员3
成员4
1
在大部分时间里他(她)踊跃参与,表现积极
2
他(她)的意见总是对我很有帮助
3
他(她)经常鼓励/督促小组其他成员积极参与协助
4
我对他(她)的表现满意
5
他(她)对小组的贡献突出
6
如果还有机会我非常愿意与他(她)再分到一组
2.小组成果汇报评价表(共50分)
汇报组别:
汇报主题:
汇报人:
评价者:
评价者组别: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分值
得分
作品的内容
(20分)
观点明确,设计方案有一定的创造性
4
条理清晰
4
内容无科学性错误
4
内容完整
4
突出了所制作的微生物的特点
4
作品的制作水平(12分)
模型结构清晰
4
无链接错误
4
整体美观
4
汇报者的表现(9分)
表情自然
3
表达清晰
3
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3
小组协作学习(9分)
小组成员能和谐相处
3
回答问题时组员间能发挥合作精神
3
该小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给了其他小组帮助
3
听完汇报后我的问题:
评价意见:
优点:
需改进之处:
3.小组归纳概念图
教学反思
本节课作为引导学生认识“微生物”的第1课时,对于帮助学生建构并强化抽象的“微生物”概念至关重要。因此,采用建模教学围绕“微生物”概念的建构与强化,本节课作出了一些有利的尝试。这节课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重新整合,教学方法上也突破了教学常规。
整节课围绕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结构特征,以展示、点评生物模型为主干,设计系列问题。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探究模型各结构制作的合理性,逐步了解微生物主要类群的形态结构特征,教学中辅以多媒体图片,充实事性承学知识,帮助学生多方面了解微生物相关的概念,突破教学重点。在学生小组讨论中提出的问题更加具体化,便于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观察和描述,突破教学难点。
通过实践,我觉得通过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对教材内容的整合以及学生制作并展示微生物模型,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构建概念。学生能准确地认识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最后学生顺理成章地以概念图、知识树等形式对本节内容做了归纳整理。
采用综合的评价策略,评选“最佳小组”的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发言的主动性,同时加强了建模教学课堂管理,使课堂活而不乱。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体会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学习的乐趣,提高分析和表达能力。
课程实施的实录来看,教师语言需再精练些,这样能让主线更突出,主体知识也能得到更好的建构。在“活学活用”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将生活中常见微生物的名称贴在相应的类群,但因临近下课,所分配时间较短,学生思考时间太短,使得活动变得较单薄,点睛之笔,笔力不足。
参考文献
[1]刘恩山.生物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49-56.
[2]刘恩山.生物学教师用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3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