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教案+课件(1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教案+课件(1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8-12 18:14:41

文档简介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
20.1.1平均数
第1课时 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
1.使学生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应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和作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字,是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
重点:知道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难点:理解“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利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一、导入新课
某校八年级共有4个班,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参考人数和成绩如下:
班级
1班
2班
3班
4班
参考人数
40
42
45
32
平均成绩
80
81
82
79
求该校八年级学生在这次数学考试中的平均成绩.下述计算方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79+80+81+82)=80.5.
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一般地,如果有n个数x1,x2,x3,…,xn,则有=,其中叫做这n个数的平均数,读作“x拔”.
二、探究新知
问题: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的各项成绩(百分制)如表所示.
应试者





85
78
85
73

73
80
82
83
(1)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综合能力较强的翻译,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2)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2∶1∶3∶4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对于问题(1),根据平均数公式,甲的平均成绩为:
=80.25,
乙的平均成绩为
=79.5.
因为甲的平均成绩比乙高,所以应该录取甲.
对于问题(2),听、说、读、写成绩按照2∶1∶3∶4的比确定,这说明各项成绩的“重要程度”有所不同,读、写的成绩比听、说的成绩更加“重要”.因此,甲的平均成绩为
=79.5,
乙的平均成绩为
=80.4.
因为乙的平均成绩比甲高,所以应该录取乙.
上述问题(1)是利用平均数的公式计算平均成绩,其中的每个数据被认为同等重要.而问题(2)是根据实际需要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赋予与其重要程度相应的比重,其中的2,1,3,4分别称为听、说、读、写四项成绩的权,相应的平均数79.5,80.4分别称为甲和乙的听、说、读、写四项成绩的加权平均数.
三、新知归纳
一般地,若n个数x1,x2,…,xn的权分别是w1,w2,…,wn,则
叫做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四、典例剖析
例1:某次体操比赛,六位评委对选手的打分(单位:分)如下:
9.5,9.3,9.1,9.5,9.4,9.3.
(1)求这六个分数的平均分;
(2)如果规定: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余下分数的平均值作为选手的最后得分,那么该选手的最后得分是多少?
思路分析:对于(1),直接结合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
对于(2),由题意可知,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数据是9.3,9.3,9.4,9.5于是问题转化为求这组新数据的平均数.
解:(1)(9.5+9.3+9.1+9.5+9.4+9.3)÷6=9.35(分).
所以这六个分数的平均分为9.35分.
(2)去掉最高分9.5分,去掉最低分9.1分,
该选手的最后得分为:(9.3+9.3+9.4+9.5)÷4=9.375(分).
例2:某校在期末考核学生的体育成绩时,早锻炼及体育课外活动表现占成绩的20%,体育理论测试占30%,体育技能测试占50%.小颖的上述成绩分别为92分、80分、84分,则小颖这学期的体育成绩是多少?
思路分析:按加权平均数公式计算即可.
解:小颖的体育成绩为92×20%+80×30%+84×50%=84.4(分).
例3:我校对初中毕业生根据综合素质、考试成绩、体育测试这三项得分按4∶4∶2的比例评定毕业成绩,达到80分以上(含80分)为“优秀毕业生”,小明、小亮的成绩如下表:
综合素质
考试成绩
体育测试
小明
72
98
60
小亮
90
75
95
(1)小明、小亮谁能达到“优秀毕业生”水平?谁的毕业成绩更好些?
(2)升入高中后,请你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给每人提一条建议.
思路分析:分析数据的权、代入公式计算即可.
解:(1)由综合素质、考试成绩和体育测试的权重比为4∶4∶2,
小明的平均成绩为=80(分),
小亮的平均成绩为=85(分),
所以两位同学都能达到“优秀毕业生”,小亮成绩更好些.
(2)答案不唯一.建议小明加强体育锻炼和提高综合素质;建议小亮更加努力学习.
五、反馈训练
完成《红对勾·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随堂演练.
六、课堂小测
1.如果数据2,3,x,4的平均数是3,那么x等于( B )
A.2   B.3   C.3.5   D.4
2.某居民大院月底统计用电情况,其中3户用电45度,5户用电50度,6户用电42度,则每户平均用电( C )
A.41度       B.42度
C.45.5度  D.46度
3.某大学自主招生考试只考数学和物理.计算综合得分时,按数学占60 %,物理占40 %计算,已知孔明数学得分为95分,综合得分为93分,那么孔明物理得分是__90__分.
4.某瓜农采用大棚栽培技术种植了一亩良种西瓜,约有800个,在西瓜上市前,该瓜农随机摘下10个西瓜,称重如下:
质量(千克)
6.3
6.5
7
7.5
7.7
8.0
数量(个)
1
2
3
2
1
1
(1)计算这10个西瓜的平均质量;
(2)估计这块地共产西瓜多少千克.
解:(1)=(6.3×1+6.5×2+7×3+7.5×2+7.7×1+8.0×1)=7.1(千克).
(2)∵7.1×800=5 680(千克),
∴这块地共产西瓜约5 680千克.
5.学校广播站要招聘一名播音员,考察形象、知识面、普通话三个项目,按形象占10%,知识面占40%,普通话占50%计算加权平均数,作为最后评定的总成绩.
李文和孔明两位同学的各项成绩如下表:
   项目
选手   
形象
知识面
普通话
李文
70
80
88
孔明
80
75
x
(1)计算李文同学的总成绩;
(2)若孔明同学要在总成绩上超过李文同学,则他的普通话成绩x应超过多少分?
解:(1)李文同学的总成绩为
70×10%+80×40%+88×50%=83(分).
(2)孔明同学的总成绩为80×10%+75×40%+50%·x.
根据题意,得80×10%+75×40%+50%·x>83,解得x>90.
答:若孔明同学要在总成绩上超过李文同学,则他的普通话成绩超过90分.
七、课堂小结
1.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
2.加权平均数
(1)加权平均数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
当一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不同时.加权平均数能更好地反映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2)权的作用
权反映数据的重要程度,权的改变一般会影响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八、布置作业
完成《红对勾·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课后作业或《红对勾·练吧》的相关练习.
课件25张PPT。 第1课时 
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撷取百家精妙·荟萃时代品牌   谢谢观赏!
Thanks! 第2课时 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1.加深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
2.会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从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会用计算器求加权平均数的值.
重点:掌握用样本平均数去估计总体平均数的统计方法.
难点:在实际情景中会用样本平均数去估计总体平均数、体会样本代表性的重要意义.
一、导入新课
1.求平均数不是简单地为了计算结果,而是利用结果做决策;
2.在数据给定的情况下,可以影响决策结果的是——权;
3.加权平均数的公式:
=.
二、探究新知
示例:为了解5路公共汽车的运营情况,公交部门统计了某天5路公共汽车每个运行班次的载客量,得到下表:
载客量/人
组中值
频数(班次)
1≤x<21
11
3
21≤x<41
31
5
41≤x<61
51
20
61≤x<81
71
22
81≤x<101
91
18
101≤x<121
111
15
这天5路公共汽车平均每班的载客量是多少?
思路分析:根据上面的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时,统计中常用各组的组中值代表各组的实际数据,把各组频数看作相应组中值的权.例如在1≤x<21之间的载客量近似地看作组中值11,组中值11的权是它的频数3,由此这天5路公共汽车平均每班的载客量是:

≈73(人).
思考:从表中,你能知道这一天5路公共汽车大约有多少班次的载客量在平均载客量以上吗?占全天总班次的百分比是多少?
由表格可知,共有(22+18+15)个班次超过平均载客量,占全天总班次的百分比为≈66%.
活动:使用计算器说明,操作时需要参阅计算器的使用说明书,通常需要先按动有关键,使计算器进入统计状态;然后依次输入数据x1,x2,…,xn,以及它们的权f1,f2,…,fn;最后按动求平均数的功能键(例如键),计算器便会求出平均数的值.
三、新知归纳
组中值:数据分组后,一个小组的组中值是指这个小组的两个端点的数的平均数.
四、典例剖析
例1:为调查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环保局对所管辖的50个居民区进行了噪音(单位:分贝)水平的调查,结果如图,求每个小区噪音的平均分贝数.
思路分析:先求出组中值,再代入加权平均数公式计算.
解:平均分贝为
==65.4(分贝).
答:50个居民区噪音的平均分贝数为65.4分贝.
例2:某灯泡厂为测量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从中随机抽查了50只灯泡.它们的使用寿命如下表所示,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是多少?
使用寿命x/h
600≤x<1 000
1 000≤x<1 400
1 400≤x<1 800
1 800≤x<2 200
2 200≤x<2 600
灯泡只数
5
10
12
17
6
思路分析:抽出的5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组成一个样本,可以利用样本的平均使用寿命来估计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
解:根据表格,可以得出各小组的组中值,于是=
=1 672,
即样本平均数为1 672.
因此,可以估计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大约是1 672 h.
例3:为宣传节约用水,小明随机调查了某小区部分家庭5月份的用水情况,并将收集的数据整理成如下统计图.
(1)小明一共调查了多少户家庭?
(2)求所调查家庭5月份用水量的平均数;
(3)若该小区有400户居民,请你估计这个小区5月份的用水量.
思路分析:(1)条形统计图上户数之和即为调查的家庭户数;(2)根据加权平均数的定义计算即可;(3)利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用“400×所调查的20户家庭的平均用水量”即可.
解:(1)1+1+3+6+4+2+2+1=20(户).
答:小明一共调查了20户家庭;
(2)(1×1+1×2+3×3+4×6+5×4+6×2+7×2+8×1)÷20=4.5(吨).
答:所调查家庭5月份用水量的平均数为4.5吨;
(3)400×4.5=1 800(吨).
答:估计这个小区5月份的用水量为1 800吨.
五、反馈训练
完成《红对勾·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随堂演练.
六、课堂小测
1.下表是截至2002年费尔兹奖得主获奖时的年龄,根据表格中的信息计算费尔兹奖得主获奖时的平均年龄.
年龄
频数
28≤x<30
4
30≤x<32
3
32≤x<34
8
34≤x<36
7
36≤x<38
9
38≤x<40
11
40≤x<42
2
解:根据题意,可以得到各小组的组中值分别为29,31,33,35,37,39,41,所以所求平均年龄为:(29×4+31×3+33×8+35×7+37×9+39×11+41×2)÷(4+3+8+7+9+11+2)=35.5(岁).
2.统计武汉园博会前20天日参观人数,得到如下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部分未完成):
武汉园博会前20天日参观人数的频数分布表
组别(万人)
组中值(万人)
频数
频率
7.5~14.5
11
5
0.25
14.5~21.5
6
0.3
21.5~28.5
25
0.3
28.5~35.5
32
3
武汉园博会前20天日参观人数
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1)请补全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
(2)求出日参观人数不低于21.5万的天数和所占的百分比;
(3)利用以上信息,试估计武汉园博会(会期247天)的参观总人数.
解:(1)14.5~21.5小组的组中值是(14.5+21.5)÷2=18,频数:20-5-6-3=6,频率:3÷20=0.15.
武汉园博会前20天日参观人数的频数分布表
组别(万人)
组中值(万人)
频数
频率
7.5~14.5
11
5
0.25
14.5~21.5
18
6
0.3
21.5~28.5
25
6
0.3
28.5~35.5
32
3
0.15
武汉园博会前20天日参观人数
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2)依题意得日参观人数不低于21.5万有6+3=9(天),所占百分比为9÷20=45%;
(3)∵园博会前20天的平均每天参观人数约为
==20.45(万人),
∴武汉园博会(会期247天)的参观总人数约为20.45×247=5 051.15(万人).
答:武汉园博会(会期247天)的参观总人数约为5 051.15万人.
七、课堂小结
1.加权平均数的应用.
2.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
3.学会用计算器求加权平均数的值.
八、布置作业
完成《红对勾·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课后作业或《红对勾·练吧》的相关练习.
课件23张PPT。 第2课时 
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撷取百家精妙·荟萃时代品牌   谢谢观赏!
Thanks! 20.1.2 中位数和众数
第1课时 中位数和众数
1.认识中位数和众数,并会求出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和中位数.
2.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和作用.它们也是数据代表,可以反映一定的数据信息,帮助人们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并做出决策.
3.会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
重点: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难点:会在实际问题中求中位数和众数,并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来看一个问题:
问题:教材表20—5是某公司员工月收入的资料.
月收
入/元
45 000
18 000
10 000
5 500
5 000
3 400
3 000
1 000
人数
1
1
1
3
6
1
11
1
(1)计算这个公司员工月收入的平均数.
(2)若用(1)算得的平均数反映公司全体员工月收入水平,你认为合适吗?
学生计算后,交流讨论.
教师分析:这个公司员工月收入的平均数为6 276.但在25名员工中,仅有3名员工的收入在6 276元以上,而另外22名员工的收入都在6 276元以下.因此,用月收入的平均数反映所有员工的月收入水平,不太合适.
那么如何能更好地反映公司全体员工的月收入水平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二、探究新知
1.我们将问题中的数据进行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利用中位数可以更好地反映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称处于中间位置的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称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利用中位数分析数据可以获得一些信息,例如,上述问题中将公司25名员工月收入数据由小到大排列,得到的中位数为3 400,这说明除去月收入为3 400元的员工,一半员工收入高于3 400元,另一半员工收入低于3 400元.
2.教师评析:当一组数据有较多的重复数据时,众数往往能更好地反映其集中趋势.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例如:问题中公司员工月收入的众数为3 000,这说明公司中月收入3 000元的员工人数最多.如果应聘公司的普通员工一职,这个众数能提供更为有用的信息.
三、新知归纳
1.中位数:
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称处于中间位置的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称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四、典例剖析
例1:在一次男子马拉松长跑比赛中,抽得12名选手所用的时间(单位:min)如下:
136 140 129 180 124 154
146 145 158 175 165 148
(1)样本数据(12名选手的成绩)的中位数是多少?
(2)一名选手的成绩是142 min,他的成绩如何?
思路分析:先把数据由小到大排列,再求出数据的中位数,把142 min与中位数比较,得出答案.
解:(1)先将样本数据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24 129 136 140 145 146
148 154 158 165 175 180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处于中间的两个数146,148的平均数,即=147.
因此,样本数据的中位数是147.
(2)根据(1)中得到的样本数据的中位数,可以估计,在这次马拉松比赛中,大约有一半选手成绩快于147 min,有一半选手的成绩慢于147 min.这名选手的成绩是142 min,快于中位数147 min,可以推测他的成绩比一半以上选手的成绩好.
例2:一家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了某种女鞋30双,各种尺码鞋的销售量如表所示.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为这家鞋店提供进货建议吗?
尺码/cm
22
22.5
23
23.5
24
24.5
25
销售量/双
1
2
5
11
7
3
1
思路分析:一般来讲,鞋店比较关心哪种尺码的鞋销售量最大,也就是关心卖出的鞋的尺码组成的一组数据的众数.一段时间内卖出的30双女鞋的尺码组成一个样本数据,通过分析样本数据可以找出样本数据的众数,进而估计这家鞋店销售哪种尺码的鞋最多.
解:由表可以看出,在鞋的尺码组成的数据中,23.5是这组数据的众数,即23.5 cm的鞋销售量最大,因此可以建议鞋店多进23.5 cm的鞋.
例3:某校男子足球队的年龄分布如条形图所示.请找出这些队员年龄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并解释它们的意义(结果取整数).
思路分析:读图,确定出数据的“权”,代入加权平均数公式计算.按众数定义确定众数,注意本题中共有22个数据.确定出第11,12个数据是多少,再求这两个数的平均数,即为中位数.
解:这些队员年龄的平均数为:(13×2+14×6+15×8+16×3+17×2+18×1)÷22=15,队员年龄的众数为:15,队员年龄的中位数是15.
五、反馈训练
完成《红对勾·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随堂演练.
六、课堂小测
1.在某校九年级二班组织的跳绳比赛中,第一小组五位同学跳绳的个数分别为198,230,220,216,209,则这五个数据的中位数为( C )
A.220  B.218  C.216  D.209
2.某校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举行了主题为“让历史照亮未来”的演讲比赛,其中八年级的5位参赛选手的比赛成绩(单位:分)分别为:8.6,9.5,9.7,8.8,9,则这5个数据中的中位数是( C )
A.9.7  B.9.5  C.9  D.8.8
3.在2018年重庆市初中毕业生体能测试中,某校九年级有7名同学的体能测试成绩(单位:分)如下:50,48,47,50,48,49,48.这组数据的众数是__48__.
4.某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上,七位评委为甲选手打出的分数分别是:96.5,97.1,97.5,98.1,98.1,98.3,98.5.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__98.1__.
5.某家电商场三、四月份出售同一种品牌各种规格的空调,销售台数如下表,根据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匹
1.2匹
1.5匹
2匹
三月
12
20
8
4
四月
16
30
14
8
  (1)商场平均每月销售空调多少台?
(2)商场出售的各种规格的空调中,众数落在哪个规格内?
(3)在研究六月份的进货方案时,你认为哪种规格的空调要多进,哪种规格的空调要少进?
解:(1)商店平均每月销售空调为(12+16+20+30+8+14+4+8)÷2=56(台);
(2)数据1.2出现50次,出现次数最多,所以众数落在1.2匹的规格内.
(3)前两个月中销售规格最好的是1.2匹,最差的是2匹,所以在研究六月份进货时,1.2匹的空调要多进;2匹的空调要少进.
七、课堂小结
1.众数的定义;
2.中位数定义;
3.求中位数与众数的方法和步骤:
求中位数的步骤:
(1)将数据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排列;
(2)数清数据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如果数据个数为奇数,则取中间的数,如果数据个数为偶数,则取中间位置两数的平均值作为中位数.
求众数的方法:
找出频数最多的那个数据,若几个数据频数都是最多且相同,此时众数就是这多个数据.
4.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和作用:中位数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中位数可能出现在所给的数据中,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中位数描述其趋势.
众数是当一组数据中某一重复出现次数较多时,人们往往关心的一个量,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这是它的一个优势,中位数的计算很少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八、布置作业
完成《红对勾·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课后作业或《红对勾·练吧》的相关练习.
课件24张PPT。第1课时 
中位数和众数撷取百家精妙·荟萃时代品牌   谢谢观赏!
Thanks! 第2课时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综合应用
1.进一步认识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数据的代表.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应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描述数据时的差异.
3.能灵活应用这三个数据代表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1.进一步认识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2.知道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描述数据时的差异.
难点:能灵活应用这三个数据代表解决实际问题.
一、导入新课
201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日”,要选择部分士兵组成阅兵方阵,在这个问题中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士兵身高的平均数、中位数还是众数?你能作出选择吗?
二、探究新知
问题:某商场服装部为了调动营业员的积极性,决定实行目标管理,根据目标完成的情况对营业员进行适当的奖励.为了确定一个适当的月销售目标,商场服装部统计了每位营业员在某月的销售额(单位:万元),数据如下:
17 18 16 13 24 15 28 26 18 19
22 17 16 19 32 30 16 14 15 26
15 32 23 17 15 15 28 28 16 19
(1)月销售额在哪个值的人数最多?中间的月销售额是多少?平均月销售额是多少?
(2)如果想确定一个较高的销售目标,你认为月销售额定为多少合适?说明理由.
(3)如果想让一半左右的营业员都能达到销售目标,你认为月销售额定为多少合适?说明理由.
思路分析:商场服装部统计的每位营业员在某月的销售额组成一个样本,通过分析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来估计总体的情况,从而解决问题.
解:整理上面的数据得到表(1)和图(2).
表(1)
销售额/万元
13
14
15
16
17
18
19
22
23
24
26
28
30
32
人数
1
1
5
4
3
2
3
1
1
1
2
3
1
2
图(2)
(1)从表(1)或图(2)可以看出,样本数据的众数是15,中位数是18,利用计算器求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约是20.可以推测,这个服装部营业员的月销售额为15万元的人数最多,中间的月销售额是18万元,平均月销售额大约是20万元.
(2)如果想确定一个较高的销售目标,这个目标可以定为每月20万元(平均数).因为从样本数据看,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中,平均数最大.可以估计,月销售额定为每月20万元是一个较高目标,大约会有的营业员获得奖励.
(3)如果想让一半左右的营业员能够达到销售目标,月销售额可以定为每月18万元(中位数).因为从样本情况看,月销售额在18万元以上(含18万元)的有16人,占总人数的一半左右.可以估计,如果月销售额定为18万元,将有一半左右的营业员获得奖励.
三、新知归纳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刻画了数据的集中趋势,但它们各有特点.
平均数的计算要用到所有的数据,它能够充分利用数据提供的信息,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用.但它受极端值(一组数据中与其余数据差异很大的数据)的影响较大.
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众数往往是人们关心的一个量,众数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中位数只需要很少的计算,它也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四、典例剖析
例1:假期里小菲和小琳结伴去超市买水果,三次购买的草莓价格和数量如下表,从平均价格看,买得比较划算的是( C )
价格/(元/kg)
12
10
8
合计/kg
小菲购买的数量/kg
2
2
2
6
小琳购买的数量/kg
1
2
3
6
A.一样划算     B.小菲划算
C.小琳划算   D.无法比较
思路分析:∵小菲购买的平均价格是(12×2+10×2+8×2)÷6=10(元/kg),小琳购买的平均价格是(12×1+10×2+8×3)÷6=(元/kg),∴小琳划算.故选C.
例2:有13位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才艺表演比赛,已知他们所得的分数互不相同,共设7个获奖名额,某同学知道自己的比赛分数后,要判断自己能否获奖,在这13名同学成绩的统计量中只需知道一个量,它是__中位数__(填“众数”“中位数”或“平均数”).
思路分析:因为7位获奖者的分数肯定是13名参赛选手中最高的,所以把13个不同的分数按从小到大排序,只要知道自己的分数和中位数就可以知道是否获奖了.故填中位数.
例3:抽样调查了某班30位女生所穿鞋子的尺码,数据如下(单位:码).在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中,鞋厂最感兴趣的是( C )
码号
33
34
35
36
37
人数
7
6
15
1
1
A.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D.无法确定
思路分析:由于众数是数据中出现最多的数,故鞋厂最感兴趣的是销售量最多的鞋号即这组数据的众数.故选C.
例4:某中学开展演讲比赛活动,九(1)、九(2)班根据初赛成绩各选出5名选手参加复赛,两个班各选出的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满分为100分)如下图所示.
(1)根据上图填写下表:
平均分(分)
中位数(分)
众数(分)
九(1)班
85
85
九(2)班
85
80
(2)结合两班复赛成绩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析哪个班级的复赛成绩较好;
(3)如果在每班参加复赛的选手中分别选出2人参加决赛,你认为哪个班的实力更强一些?说明理由.
思路分析:(1)根据统计图中的具体数据以及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计算;(2)观察数据发现:平均数相同,则中位数大的较好;(3)分别计算前两名的平均分,比较其大小.
解:(1)85 100
(2)∵两班的平均数相同,九(1)班的中位数高,∴九(1)班的复赛成绩好些.
(3)九(2)班更强一些.理由:∵九(1)班、九(2)班前两名选手的平均分分别为92.5分,100分,∴在每班参加复赛的选手中分别选出2人参加决赛,九(2)班的实力更强一些.
五、反馈训练
完成《红对勾·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随堂演练.
六、课堂小测
1.为了筹备班里的新年联欢会,班长以全班同学最爱吃哪几种水果做民意调查,以决定最终买什么水果.该次调查结果最终应该由数据的( C )决定.
A.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D.无法确定
2.公园里有甲、乙两群游客正在做团体游戏,两群游客的年龄如下:(单位:岁)
甲群:13,13,14,15,15,15,16,17,17.
乙群:3,4,5,5,6,6,36,55.
(1)甲群游客的平均年龄是__15__岁,中位数是__15__岁,众数是__15__岁,其中能较好地反映甲群游客年龄特征的是__众数__;
(2)乙群游客的平均年龄是__15__岁,中位数是__5.5__岁,众数是__5,6__岁,其中能较好地反映乙群游客年龄特征的是__中位数__.
3.文艺会演中,参加演出的10个班各派1名代表担任评委给演出打分,1班和2班的成绩如下:
评委班级
1
2
3
4
5
6
7
8
9
10
1班得分
8
7
7
4
8
7
8
8
8
8
2班得分
7
8
8
10
7
7
8
7
7
7
(1)若根据平均数作为评选标准,两个班谁将获胜?你认为公平吗?为什么?
(2)采用怎样的方法,对参赛的班级更为公平?如果采用你提供的方法,两个班谁将获胜?
解:(1)1==7.3(分),2=
=7.6(分),2班将获胜;我认为不公平,因为4号评委给两个班的打分明显有偏差,影响了公正性;
(2)可以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再计算平均数,这样1班获胜;也可以用中位数来衡量标准,也是1班获胜.
七、课堂小结
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这三个数据代表的异同: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可以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主要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平均数是应用较多的一种量.
平均数计算要用到所有的数据,它能够充分利用所有的数据信息,但它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大.众数是当一组数据中某一数据重复出现较多时,人们往往关心的一个量,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这是它的一个优势,中位数的计算很少也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中位数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移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中位数可能出现在所给数据中也可能不在所给的数据中,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中位数描述其趋势.
实际问题中求得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应带上单位.
八、布置作业
完成《红对勾·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课后作业或《红对勾·练吧》的相关练习.
课件24张PPT。第2课时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综合应用撷取百家精妙·荟萃时代品牌   谢谢观赏!
Thanks! 20.2 数据的波动程度
1.了解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理解方差概念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
3.会用方差计算公式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
4.会用样本方差来估计总体的波动大小.
重点:1.方差产生的必要性和应用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会用样本方差来估计总体的波动大小.
难点:1.理解方差公式.
2.会用样本方差来估计总体的波动大小.
一、导入新课
在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我们除了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程度外,有时需要了解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乒乓球的标准直径为40 mm,质检部门对甲、乙两厂生产的乒乓球的直径进行检测.
甲、乙两厂生产的乒乓球中各抽样调查了10只,检测的结果如下(单位:mm):
甲厂
40.0
40.1
39.9
40.0
39.8
40.2
40.0
40.1
40.0
39.9
乙厂
40.1
39.8
39.9
40.3
39.8
40.2
40.1
40.2
39.7
39.9
你认为哪个厂生产的乒乓球的直径与标准的误差更小呢?这就是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探究新知
问题:农科院计划为某地选择合适的甜玉米种子.选择种子时,甜玉米的产量和产量的稳定性是农科院所关心的问题.为了解甲、乙两种甜玉米种子的相关情况,农科院各用10块自然条件相同的试验田进行试验,得到各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单位:t)如下表:

7.65
7.50
7.62
7.59
7.65
7.64
7.50
7.40
7.41
7.41

7.55
7.56
7.53
7.44
7.49
7.52
7.58
7.46
7.53
7.49
根据这些数据,农科院应该选择哪种甜玉米种子呢?
师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阅读问题,学生自主进行分析.适当的时候提示学生:农科院根据什么因素来选择甜玉米的种子?(根据甜玉米的产量和产量的稳定性.)甜玉米的产量可以用什么量来描述?(用两种玉米每公顷的产量平均值来比较)教师引导并板书解答过程,规范解题格式.
甲=
=7.537,
乙=
=7.515.
教师:如何比较这两种甜玉米的产量的稳定性呢?
师生活动:比较两幅图可以发现,甲种甜玉米在各试验田的产量波动比乙大,那能否将图中所看出的结果通过一个量来刻画呢?
教师:为了刻画一组数据波动的程度,可以采用很多方法,但在数学统计中,我们经常采用这样的做法:设有n个数据x1,x2,…,xn,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是(x1-)2,(x2-)2,…,(xn-)2,我们用这些值的平均数,即用[(x1-)2+(x2-)2+…+(xn-)2]来衡量这组数据波动的大小,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记作s2.
总结:求方差的步骤“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得到方差的概念及计算公式、归纳求方差的步骤.
提问:对于刚才的问题,甲、乙两种甜玉米产量的方差怎么求呢?
(两组数据的方差分别是s=
≈0.010,
s=
≈0.002.)
思考1:显然s>s,那么由这两个方差,我们如何比较甲、乙两种甜玉米产量的稳定性?为什么呢?
(乙种甜玉米的产量比甲稳定.因为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
思考2:为什么“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
(当数据分布比较散即数据在平均数附近波动较大时,各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和较大,方差就较大;当数据分布比较集中时,各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和较小,方差就较小.)
教师:所以由s>s可得,甲种甜玉米波动较大,乙种甜玉米波动较小,也就是说乙种甜玉米产量较稳定.综合考虑甲、乙两个品种的平均产量和产量的稳定性,推测这个地区比较适合种植乙种甜玉米.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从方差公式的结构上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
三、新知归纳
1.用[(x1-)2+(x2-)2+…+(xn-)2]来衡量这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记作s2.
2.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
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
四、典例剖析
例1:在一次芭蕾舞比赛中,甲、乙两个芭蕾舞团都表演了舞剧《天鹅湖》,参加表演的女演员的身高(单位:cm)如下表所示:

163
164
164
165
165
166
166
167

163
165
165
166
166
167
168
168
哪个芭蕾舞团女演员的身高更整齐?
思路分析:分别求出甲、乙两个舞团女演员身高的方差.比较方差,方差越小,身高越整齐.
解:甲、乙两团演员的身高平均数分别是:


=165,


=166,
方差分别是:
s=
=1.5,
s=
=2.5.
由s例2:某快餐公司的香辣鸡腿很受消费者欢迎.现有甲、乙两家农副产品加工厂到快餐公司推销鸡腿,两家鸡腿的价格相同,品质相近.快餐公司决定通过检查鸡腿的质量来确定选购哪家的鸡腿.
(1)可通过哪些统计量来关注鸡腿的质量?如何获取数据?
(2)在问题中,检查人员从两家的鸡腿中各随机抽取15个,记录它们的质量(单位:g)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的数据,你认为快餐公司应该选购哪家加工厂的鸡腿?

74
74
75
74
76
73
76
73
76
75
78
77
74
72
73

75
73
79
72
76
71
73
72
78
74
77
78
80
71
75
思路分析:请同学们分组活动,分别将甲、乙两家的鸡腿中各随机抽取的15个鸡腿的质量组成一个样本,分别算出样本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然后得出结论.
解:(1)每个鸡腿的质量;鸡腿质量的稳定性;抽样调查.
(2)①样本数据的平均数分别是:
甲=≈75,
乙=≈75.
样本平均数相同,估计这批鸡腿的平均质量相近.
②样本数据的方差分别是:
s=
≈3,
s=
≈8.
由甲≈乙可知,两家加工厂的鸡腿质量大致相等;由s五、反馈训练
完成《红对勾·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随堂演练.
六、课堂小测
1.下表记录了甲、乙、丙、丁四名跳远运动员选拔赛成绩的平均数与方差s2:




平均数x
561
560
561
560
方差s2
3.5
3.5
15.5
16.5
根据表中数据,要从中选择一名成绩好又发挥稳定的运动员参加比赛,应该选择( A )
A.甲        B.乙
C.丙        D.丁
2.在样本方差的计算式s2=[(x1-5)2+(x2-5)2+…+(x10-5)2]中,数字“10”表示样本容量,数字“5”表示__平均数__.
3.在一次射击训练中,某位选手五次射击的环数分别为5,8,7,6,9,则这位选手五次射击环数的方差为__2__.
4.某校八年级学生开展踢毽子比赛活动,每班派5名学生参加,按团体总数排列名次,在规定时间内每人踢100个以上(含100个)为优秀,下表是成绩最好的甲、乙两班各5名学生的比赛数据(单位:个).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总数
甲班
89
100
96
118
97
500
乙班
100
96
110
90
104
500
统计发现两班总数相等,此时有人建议,可以通过考查数据中的其他信息来评判.试从两班比赛数据的中位数、方差、优秀率三个方面考虑,你认为应该选定哪一个班为冠军?
解:甲班5名学生比赛成绩的中位数是97个,乙班5名学生比赛成绩的中位数是100个;
甲=×500=100(个),乙=×500=100(个);
s=[(89-100)2+(100-100)2+(96-100)2+(118-100)2+(97-100)2]=94,
s=[(100-100)2+(96-100)2+(110-100)2+(90-100)2+(104-100)2]=46.4;
甲班的优秀率为2÷5=40%,乙班的优秀率为3÷5=60%;
应选定乙班为冠军.因为乙班5名学生的比赛成绩的中位数比甲班大,方差比甲班小,优秀率比甲班高,综合评定乙班踢毽子水平较好.
七、课堂小结
1.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方差的作用
反映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可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
2.运用方差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1)先求平均数;(2)再求每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3)再求差的平方的平均数;(4)再比较方差得出结论.
3.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用样本估计方差:考察总体的方差时,如果所要考察的总体包含许多个体,或者考察本身带有破坏性,实际上常常用样本的方差来估计总体的方差.
八、布置作业
完成《红对勾·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课后作业或《红对勾·练吧》的相关练习.

课件32张PPT。20.2 
数据的波动程度撷取百家精妙·荟萃时代品牌   谢谢观赏!
Thanks! 20.3 课题学习 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
1.能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抽取样本,并依据抽取的样本,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和分析,做出正确的评估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并自觉运用统计思想思考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体会数据的真实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对统计数据进行恰当、准确地分析并撰写调查报告.
难点:数据分析和得出结论.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分组合作完成下面的调查活动.
收集近两年本校七年级部分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登记表”,分析登记表中的数据,对本校七年级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进行评定,提出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建议.
教师准备阅读材料,并提出以下参考意见:(1)明确课题和目的;(2)确定收集数据的方式(如查阅资料、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但活动必须以教材“体质健康标准登记表”中相关项目为调查内容;(3)确定抽样方式及样本容量;(4)完成数据的收集、保存好原始数据.
学生按教师提示在各组内讨论确定收集数据的方式,设计调查方案.
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在课外能否用以前所学的知识正确地实施调查.
二、探究新知
请同学们来看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体质健康标准登记表”中对学生哪几方面的体质进行了测试?你收集到哪几个方面的信息?
问题2:原始数据能清晰地反映出本校七年级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吗?用什么方式作进一步整理更好?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样本数据,教师协助学生展示并纠正错误,教师应重点关注收集数据是否准确.
学生思考,小组内合作设计表格并整理数据.教师巡视,将制作好的表格展示给全体学生.
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动手制表的能力,并及时指导;(2)各小组分工合作情况.
问题3:描述数据可以用哪几种统计图形?各有什么特点?
问题4:如何选取恰当的方法描述已整理的数据?
学生回顾,教师展示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直方图等多种描述数据的方式.
学生画图,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画图,并展示部分图形,供学生评议借鉴.
教师应重点关注:(1)描述数据方式是否恰当;(2)学生画图是否规范、准确.
问题5:由原始数据或统计图表计算出各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分别是多少?
问题6:从这些统计量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分工合作,分别计算出各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并展示各组的计算结果.
教师巡视,鼓励学生用计算器计算,教师应重点关注由不同统计量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问题7:观察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由几部分组成?需要统计分析的是哪一部分?请将相关数据填入表格.
问题8:通过调查报告中的数据分析,你得出了什么调查结论?有什么合理化建议?
各组学生分工完成调查报告中“数据处理过程”的内容;讨论得出调查结论并提出建议.
教师巡视指导,并逐一将各组完成的调查报告展示给全体同学.教师应关注各小组分工合作情况、调查报告的填写情况.
三、新知归纳
调查活动的步骤:
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撰写调查报告;交流.
四、典例剖析
例:为了了解甲、乙两位同学对“字的个数”的估计能力,现场对他们进行了5次测试,测试方法是:拿出一张报纸,随意用笔画一个圈,让他们看一眼后迅速说出圈内有多少个汉字.但不同的是:甲同学每次估计字数后不告诉圈内的实际字数,乙同学每次估计完字数后告诉他圈内的字数.根据甲、乙两同学5次估计情况可绘制统计图如下:
(1)结合上图提供的信息,就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写出两条不同类型的正确结论.
(2)若对甲、乙两同学进行第6次测试,当所圈出的实际字数为100个时,请你用统计知识分别预测他们估计字数的偏差率,并根据预测的偏差率,推算出他们估计的字数所在的范围.
偏差率P的计算公式:P=×100%.
例如,圈内实际字数为80个,某同学估计的实际字数为65个时,偏差率为×100%=18.75%.显然,偏差率越低,字数估计能力越强.
思路分析:针对具体问题情境,从图表中获取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量回答问题.
解:答案不唯一.(1)可从不同角度分析:例如:
①甲同学的平均偏差率是16%,乙同学的平均偏差率是11%.
②甲同学的偏差率的极差是7%,乙同学的偏差率的极差是16%.
③甲同学的偏差率最小值是13%,乙同学的偏差率最小值是4%.
④甲、乙两同学的偏差率最大值都是20%.
⑤甲同学对字数的估计能力没有明显的提高,乙同学对字数的估计能力有明显的提高.
(2)可从不同角度分析,例如:
①从平均偏差率预测:
甲同学的平均偏差率是16%,估计的字数所在范围是84~116.
乙同学的平均偏差率是11%,估计的字数所在范围是89~111.
②从偏差率的中位数预测:
甲同学偏差率的中位数是15%,估计的字数所在范围是85~115.
乙同学偏差率的中位数是10%,估计的字数所在范围是90~110.
③从偏差率的变化情况预测:
甲同学的偏差率没有明显的趋势特征,可有多种预测方法,如偏差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平均值是16.5%,估计的字数所在范围是84~116或83~117.
乙同学的最小偏差率是0%~4%,估计的字数所在范围是96~104或其他.
五、反馈训练
完成《红对勾·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随堂演练.
六、课堂小测
1.下表是某校合唱团成员的年龄分布
年龄/岁
13
14
15
16
频数
5
15
x
10-x
对于不同的x,下列关于年龄的统计量不会发生改变的是( B )
A.平均数、中位数
B.众数、中位数
C.平均数、方差
D.中位数、方差
2.九年级体育素质测试,某小组5名同学成绩如下所示,有两个数据被遮盖,如图:
编号
1
2
3
4
5
方差
平均成绩
得分
38
34

37
40

37
那么被遮盖的两个数据依次是( B )
A.35,2      B.36,4
C.35,3      D.36,3
3.学校准备从甲、乙、丙、丁四个科创小组中选出一组代表学校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各组的平时成绩的平均数(单位:分)及方差s2如表所示:




7
8
8
7
s2
1
1.2
1
1.8
如果要选出一个成绩较好且状态稳定的组去参赛,那么应选的组是( C )
A.甲        B.乙
C.丙        D.丁
4.教练要从甲、乙两名射击运动员中选一名成绩较稳定的运动员参加比赛.两人在相同条件下各打了5发子弹,命中环数如下:甲:9,8,7,7,9;乙:10,8,9,7,6.应该选择的运动员是( A )
A.甲 B.乙
C.甲、乙都可以 D.无法确定
5.某工厂有300名员工,财务科要了解员工收入情况.现在抽测了10名员工的本月收入,结果如下(单位:元):
1 660 1 540 1 510 1 670 1 620
1 580 1 580 1 600 1 620 1 620
(1)全厂员工的月平均收入是多少?
(2)平均每名员工的年薪是多少?
(3)财务科本月应准备多少钱发工资?
(4)一名本月收入为1 650元的员工收入水平如何?
解:(1)依题意,得=(1 660+1 540+1 510+1 670+1 620+1 580+1 580+1 600+1 620+1 620)=1 600,
因此样本的平均数是1 600元,由此可以推测出全厂员工的月平均收入约是1 600元.
(2)由(1)得这个厂300名员工的月平均收入约是1 600元,
1 600×12=19 200(元).由此可以推测出这个厂平均每名员工的年薪约是19 200元.
(3)由(1)得这个厂300名员工的本月平均收入约是1 600元,
1 600×300=480 000(元).由此可以推测出财务科本月应准备约480 000元发工资.
(4)样本的中位数是1 610元,由此可以推测出全厂员工本月收入的中位数是1 610元.因为1 650元大于1 610元,由此推测出一名本月收入为1 650元的员工的收入可能是中上水平.或由(1)得这个厂300名员工的本月平均收入约是1 600元.因为1 650元大于1 600元,由此推测出一名本月收入为1 650元的员工的收入可能是高于平均水平.
七、课堂小结
1.熟练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方差的计算;
2.了解调查活动的步骤.
八、布置作业
完成《红对勾·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课后作业或《红对勾·练吧》的相关练习.
课件28张PPT。 20.3 
课题学习 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撷取百家精妙·荟萃时代品牌   谢谢观赏!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