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必修三 第四单元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必修三 第四单元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21 20:00: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课标要求:
1、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重点)
2、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博尔顿所说的“力量”到底是什么?
  1784年的一天,英国的国王前来参观瓦特和他的合伙人博尔顿的工厂,当国王问他们正在忙什么时,博尔顿回答:“陛下,我正忙于制造一种君主们梦寐以求的商品。”国王不解地问这种商品到底是什么时,博尔顿回答道:“是力量,陛下。”
——《大国崛起》
万能蒸汽机
思考:蒸汽时代到来的背景?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1: 蒸汽时代到来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2)工场手工业发展提供可能和需要;
(3)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2.发明和应用过程
  (1)18世纪60年代,瓦特制成单动式蒸汽机,大大提高了蒸汽机的功率。
  (2)80年代,瓦特又制造了联动式蒸汽机。
  (3)纺织业、采矿业、冶金业、造纸业等工业部门,先后采用蒸汽机作为动力。
  (4)19世纪三四十年代,蒸汽机在欧洲和北美被广泛采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705年,纽可门制造了
第一台成功运作的蒸汽机。
纽可门机的缺陷:热量浪费
太大,效率不高;只有简单
的往复式线性运动。
第一台成功运作的蒸汽机
瓦特改良的蒸气机模型
1769年,瓦特在前人基础上改良了蒸汽机,并取得了专利。经过十多年的改进探索,1782年,他又制成了功效更高的复动式蒸汽机。瓦特的蒸汽机是科学史上划时代的成就,蒸汽机大大促进了机器的运用和工厂的生产,使工业技术的变革出现了新的飞跃。
詹姆斯·瓦特(1736—1819)是英国著名的发明家,是工业革命时的重要人物。他改良了蒸汽机、发明了气压表、汽动锤。后人为了纪念他,将功率的单位称为瓦特。
1807年,这艘汽船在内河试航成功,揭开了水上交通运输工具的新篇章。航行时蒸汽机推动船两侧的明轮,所以这种船就被称为轮船。
1807年“克莱蒙特”号蒸汽船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第一台蒸汽机车,这台机车在前进时不断从烟囱里冒出火来,因此被称为“火车”。火车的发明,使陆上交通工具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为什么说蒸汽机是工业革命中最伟大的发明?)
 1)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自然力(人力、畜力、水力、风力)蒸汽   
 2)工场转变为工厂;
3)形成许多工业城市和工业国;
4) 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3)意义
材料一:
“新生的工业能够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
4.为什么说蒸汽机的发明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材料二:
1760年,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有1个,1851年达到13个;1851年、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有7个。特别是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迅速,如曼彻斯特、利物浦、格拉斯哥等。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
蒸汽机的使用,英国到处建起大工厂。1820年法国蒸汽机只有39台,1869年 猛增到 32000台。
形成许多工业城市和工业国家

材料三: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研制的蒸汽轮船,试航成功; 1819年,横渡大西洋。
1818 年在多佛和加来间已有轮渡。
1830年利物浦和曼彻斯特用铁路连结起来。
19世纪50年代,英国的主要铁路长度已近一万千米,铁路干线均已完成。
交通运输工具变化,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二、电气革命的出现
1、背景:工业发展的需要;科学家们对电研究不断深入;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理论基础)。
2、过程:
(1)、电的发明:①理论基础:1831年,英国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②产生:1867 德国西门子发明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2)、电的应用:“发明大王”爱迪生,一生的发明有1000多项,发明和改进了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
发明主要以科学为理论基础,
科学与生产紧密结合
发明主要依据经验技术改良
探究4:请结合课本和材料分析,电力的广泛应用给人类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问题探究
材料一: 发电机的发明及其他电气技术的应用,使机器的使用更加普遍,更多的工业部门涌现出来,生产技术也更加先进。电力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材料二: 工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资产阶级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实力日益壮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企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形成。
材料三:

19世纪巴黎路灯
20世纪初的纽约街头
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改变了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
增加了社会财富,
丰富了人们生活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人们习惯上把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机械特色不同 B.制造材料不同?
C.主要动力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
C
△电的发明和广泛使用, 影响广泛而又巨大, 下列表述,
错误的是( )
A.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更好的新能源, 使人类进
入电气时代
B.使资产阶级实力日益壮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C.使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形成
D.使世界各地联系更加密切,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D
单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
A.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
C.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①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1946年美国研制成第一台计算机)
②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直接原因)
1、背景:
20世纪60年代末,世界正处于冷战时期,美国担心苏联的人造卫星破坏其军事通信系统,加紧了对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2.互联网的诞生
2.互联网的诞生
(1) ________年,美国研制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奠定了_______________的基础。
(2)诞生标志: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了包括四个站点的网络,促进了________的产生。

(3)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_______________。
全球信息网(WWW)
现代信息技术
互联网
1946
3、影响:
积极:①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使世界更紧密地连成一体,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②把人们带进了信息时代。推动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以及学习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
③使知识经济的形成,带来了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
比尔·盖茨
 1969年美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的计算机网络ARPANET。20世纪90年代,发展为全球信息网(World Wide Web)万维网。
思考: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因特网将孤立的电脑用户与全世界联系在一起
互联网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
  1995年中国人开始接触互联网,国家统计局公报显示,2013年互联网上网人数6.18亿人,其中手机上网人数5.0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5.8%。
文件传输
远程教育
网上聊天
信息导航
案例一:2012年360手机卫士累计为2.2亿用户拦截垃圾短信712亿条,日均拦截近2亿条;拦截骚扰电话超过352亿次,日均拦截近1亿次。
案例二: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2013年6月6日报道,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和联邦调查局(FBI)于2007年启动了一个代号为“棱镜”的秘密监控项目,直接进入美国网际网路公司的中心服务器里挖掘数据、收集情报,包括微软、雅虎、谷歌、苹果等在内的9家国际网络巨头皆参与其中。
案例三:2006年4月17日,三个12-14岁的学生因上网没钱,将一个看大门的老人打死,抢走67.36元钱。作案后,回到网吧继续上网。
2006年7月14日,某市的一个15岁的青年因上网成瘾,整天迷恋于网络游戏,平时少言寡语,精神呆滞,长时间逃学。其母见儿子如此沉迷,多次劝阻无效,同其父商量好后,将儿子锁在家中。五日后,这个青年因网瘾大发,开始焦躁不安,同其母争吵几句后,便将其母杀死,造成血案。
垃圾信息、网络犯罪
虚拟社会、网络安全
学习延伸
讨论 互联网对青少年有什么样的影响?
可以开阔视野
可以增强对外交流
可以促进个性化发展
可以促进学业等等
利——

各种宣扬色情、凶杀、暴力、赌博等信息污染青少年心灵。
沉迷于虚拟世界,脱离实际社会。
现实交际能力缺乏。
沉迷于网络,耗费时间,荒废学业等。
弊——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的发展历程
科学理论
科技成果
物理学
经典力学
生物学
信息技术
电气技术
蒸汽技术
相对论
达尔文进化论
现代物理学
量子论
信息时代
电气时代
蒸汽时代
拓展延伸
阶 段 原 因 标 志
产生阶段
(15,16世纪)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生和发展
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
中世纪生产技术的积累 天文学领域的革命
形成发展阶段(17到18世纪中)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①新航路开辟促进工商业发展
工场的发展促进技术进步
②文、宗、启运动 ④牛顿力学体系的创立
迅速发展阶段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 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的进行,经
济发展,
同时对科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⑤电磁学的新成就
⑥细胞学说
⑦达尔文的进化论
突破和系统化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 ⑧电的发明和运用⑨相对论
万能蒸汽机
蒸汽
时代
1688
18C
晚期
19C60、
60年代
计算机
互联网
电灯
信息
时代
电气
时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光荣革命
14C至16C
20C
70年代
1687
经典力学
1859
生物进化论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17至18C
项目    中国古代科技    西方近代科技
内容  是对生产经验的总结和对自然现象的直接描述,缺乏对事物发展规律的理论探索(属应用科学) ?注重观察和实验与严密逻辑体系相结合(属理论科学)
方法 ?重视整理与经验总结(经验性) ?注重理论研究与观察实验(实验性)
目的 服务于农业生产和统治需要(有很强的实用性), 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未能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步的动力意识(封闭性) ?服务于工业生产和经济的发展
分布 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学等方面
成就 全面繁荣、领先世界(领先性) ?
发展趋势 逐渐落后于西方 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和发展
(1)从发展的历程中概括影响科学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中国为何没有及时赶上近代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自然经济、闭关锁国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顽固派的阻挠
国共内战、受到敌视、封锁、 “左”倾错误等
科学技术发挥的效益和作用取决于社会环境,
必须不断地创新科技发展环境,推进科教兴国战略。
经济因素 政治环境 思想基础
知识文化因素 个人条件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