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达标检测 第 1 3 课 《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 2020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班 姓名:
一、集腋成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别扭(bié) 譬如(pì) 鞠躬尽瘁(jū)
B.业绩(jì)? ? 字帖(tiē)? 细致恳切(kěn)
C.恢复(huī)?? 商酌(zhuó)? 颠沛流离(pèi)
D.累赘(zhui )? 拖沓(tā)?? 以身作则(zé)?
2.下列字形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谦虚 ?业绩 ?朦胧 ?正心修身
B.悔恨? ?悠久? 出板?? 南腔北调
C.儒家? ?公寓 丁卯?? 躬行君子
D.微末 ??天坛?? 悲哀?? 学而不厌
3.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国庆节来临之际,春华街道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召开了一次廉政教育会议,要求全街干部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正风肃纪,过好假期。
B.新春佳节,我们一家人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春晚的精彩节目,共享天伦。
C.对于外界的流言,他只是付之一笑,毫不在意。
D.他一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到2016年4月,应用于移动通信芯片的国产自主卫星导航IP核数量近1?800万左右。
B.杨绛先生文学语言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
C.今年传奇欧美音乐界小提琴家耶胡迪?梅纽因100周年诞辰。
D.5月21日,2016年世界羽毛球团体赛尤伯杯在江苏昆山落幕,使中国羽毛球女队击败韩国队卫冕成功。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B.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
C.《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
D.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6、叶圣陶,又名 ,二十世纪著名作家、 、 、 。
7、张中行是当代知名 家、 。
二、含英咀华
(一)叶圣陶先生于(1988年2月16日)逝世。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因此,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 )。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 )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 )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8、下列对选文第一段“双层的悲哀”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旧的一年过去了,时间流逝本就悲哀;亦师亦友的叶先生去世了,更加哀伤。
B.辞旧迎新的除夕夜却传来先生逝世的消息,乐景衬哀情,倍增其哀。
C.鞭炮声音“繁碎”,扰人清静;在这种烦躁的时候又得知先生逝世,哀上加哀。
D.突然得知先生逝世,却没能见到先生最后一面,故而是“双层的悲哀”。
9、选文第二段引用《论语》中两处话的作用是( )
A.让作者显得更加渊博,能够旁征博引。
B.为了从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高度评价叶先生。
C.把孔老夫子和叶先生作对比,说明孔老夫子认为可能做不到的,叶先生却做到了,表现出叶先生过人的品德。
D表现自己对叶先生的印象深刻,而且想要把这种对先生的美好回忆传达给读者。
10、下列对选文第三段“写话”主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叶先生的“写话”主张即强调语言的简明、顺畅、通俗、质补。
B.叶先生的“写话”主张是强调写作文风要与个人风格相近。
C.叶先生的“写话”主张即抛去如诗词文言中的那些过于深奥的语句。
D.叶先生的“写话”主张强调语言简洁悦耳,最好能够押韵,读来动听。7.下列对选11、文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举例说明叶圣陶先生为人宽的一面。 B.具体论述了叶对陶简明如话的文学主张。
C.批判了不少人的朦胧的主张。 D.从写文章的角度说明了叶圣陶先生律己严。
12、选文()内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反映 宣扬 严厉 B.反应 宣扬 严格 C.反应 宜传 严格 D.反应 宣传 严厉
13、下列各项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首句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他的这个意见指的写文章如话的观点。
C.本段主要采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不少人的不足。
D.最后一句用短句,节奏明快,令人印象深刻。
14、叶先生写话主张的内容是什么?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式( )
A.平易自然。 B.鲜明简洁。 C.华丽庄重 D.细致恳切
15、下列关于本文的写作特色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感情表达方面:善于理性控制感情,反显其真挚。
B.在人物刻画方面,善用细致的描写刻画人物。
C.以小见大,凸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D.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
(二)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6、叶圣陶先生是 的发起组织者之一 ( )
A.新月社 B.未名社 C.创造社 D.文学研究会
17、下列作品哪一部不是张中行先生的作品( )
A.《顺生论》 B.《倪焕之》 C.《流年碎影》 D.《佛教与中国文学》
18、《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举“做”、“作”分工的例子,旨在说明叶圣陶先生( )
A.宽厚 B.礼让 C.律己严 D.谦虚
19、下列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对于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作者没有大喜大悲。实际上,他是把感情潜藏在文章深处,具有明显的理性色彩,体现了行文平实、感情真挚的写作特色。
B.在人物刻画方面,作者选取具有典型的生活事例,构成回忆片段,连缀成篇。作者通过事件谈事,寄寓对叶圣陶先生的敬仰缅怀之情,以小见大。
C.本文语言经典华丽,堆砌辞藻,堪称实践叶圣陶先生语文主张的一个范例。
D.文章没有精细的描写和专门的抒情笔墨,而是以叙述为主,兼以少许议论。
20、下面不能表现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厚一面的事件是( )
A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
B叶圣陶对来访的客人一定要远送,再三道谢,目送离开。
C即使晚年不能起床,对来探望的客人也还举手打拱,连声称谢。
D.20世纪70年代“我”曾去看望叶圣陶不遇,之后叶圣陶十分悔恨,并为“我”沦为住旅店而悲伤。
21、对选文所写事件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老请“我”帮他修润文章,叮嘱不要客气,可实际上不认可“我”对他的文章的改动。
B叶老送别友人时要到大门外,鞠躬,说谢谢,即使生病了也举手打拱,说谢谢。
C.叶老在用字方面追求简洁合理。
D叶老出去看花而错过“我”的拜访,写信表示悔恨。
22、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A.第一句总结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行。
B.第二句突出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特点。着重指出叶圣陶先生有严的一面是“律己”,包括两个方面。
C.这两句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D.这两句主要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高度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质。
23、举“做”“作”分工的例子,重在说明叶圣陶先生的( )
A.宽厚。 B.礼让。 C.律己严。 D.认真。
24、下列词语概括叶老特点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力求完美、精益求精。 B虚心好学、以身作则。
C.工作严谨、明哲保身 D.宽厚待人、德高望重
25、关于本课,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
B叶圣陶先生是江苏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
本文作者张中行与之有过交往,并且共事过,叶先生曾不耻下问过作者。
C.课文讲叶圣陶先生在工作和生活中待人厚而
深,也有严的一面,那就是律己。
D.课文结尾作者说叶圣陶先生写话的主张给凡是拿笔的人带来了深重的苦心。
三、他山之石:
高凤专心致志
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 (?http:?/??/?www.slkj.org?/?wenyan?/?23574.html?)。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
注释:1、高凤:东汉人。2、农田:种田。3、曝:晒4、护鸡:指守住鸡,不让它吃麦子。5、暴:突然。6、持竿:手持赶鸡的竹竿。7、潦水:雨后地上的积水。
8、流麦:把麦子冲走。
26、解释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
(1)妻尝之田 ( ) (2)妻还,怪问 ( )
(3)凤方悟之 ( ) (4)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 ( )
27、翻译下列句子
(1)家以农亩为业
(2)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
(3)不觉潦水流麦
写出文中体现“高凤专心致志”的句子
译文: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班 姓名:
一、集腋成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C )
A.别扭(bié) 譬如(pì) 鞠躬尽瘁(jū) B.业绩(jì)? ? 字帖(tiē)? 细致恳切(kěn)
C.恢复(huī)?? 商酌(zhuó)? 颠沛流离(pèi) D.累赘(zhui )? 拖沓(tā)?? 以身作则(zé)?
2.下列字形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B )
A.谦虚 ?业绩 ?朦胧 ?正心修身 B.悔恨? ?悠久? 出板?? 南腔北调
C.儒家? ?公寓 丁卯?? 躬行君子 D.微末 ??天坛?? 悲哀?? 学而不厌
3.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A.国庆节来临之际,春华街道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召开了一次廉政教育会议,要求全街干部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正风肃纪,过好假期。
B.新春佳节,我们一家人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春晚的精彩节目,共享天伦。
C.对于外界的流言,他只是付之一笑,毫不在意。
D.他一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B )
A.到2016年4月,应用于移动通信芯片的国产自主卫星导航IP核数量近1?800万左右。
B.杨绛先生文学语言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
C.今年传奇欧美音乐界小提琴家耶胡迪?梅纽因100周年诞辰。
D.5月21日,2016年世界羽毛球团体赛尤伯杯在江苏昆山落幕,使中国羽毛球女队击败韩国队卫冕成功。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B.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
C.《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
D.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6、叶圣陶,又名 ,二十世纪著名作家、 、 、 。
7、张中行是当代知名 家、 。
二、含英咀华
(一)叶圣陶先生于(1988年2月16日)逝世。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因此,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 )。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 )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 )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8、下列对选文第一段“双层的悲哀”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A旧的一年过去了,时间流逝本就悲哀;亦师亦友的叶先生去世了,更加哀伤。
B.辞旧迎新的除夕夜却传来先生逝世的消息,乐景衬哀情,倍增其哀。
C.鞭炮声音“繁碎”,扰人清静;在这种烦躁的时候又得知先生逝世,哀上加哀。
D.突然得知先生逝世,却没能见到先生最后一面,故而是“双层的悲哀”。
9、选文第二段引用《论语》中两处话的作用是(C)
A.让作者显得更加渊博,能够旁征博引。
B.为了从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高度评价叶先生。
C.把孔老夫子和叶先生作对比,说明孔老夫子认为可能做不到的,叶先生却做到了,表现出叶先生过人的品德。
D表现自己对叶先生的印象深刻,而且想要把这种对先生的美好回忆传达给读者。
10、下列对选文第三段“写话”主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A.叶先生的“写话”主张即强调语言的简明、顺畅、通俗、质补。
B.叶先生的“写话”主张是强调写作文风要与个人风格相近。
C.叶先生的“写话”主张即抛去如诗词文言中的那些过于深奥的语句。
D.叶先生的“写话”主张强调语言简洁悦耳,最好能够押韵,读来动听。7.下列对选11、文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D )
A.举例说明叶圣陶先生为人宽的一面。 B.具体论述了叶对陶简明如话的文学主张。
C.批判了不少人的朦胧的主张。 D.从写文章的角度说明了叶圣陶先生律己严。
12、选文()内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B )
A.反映 宣扬 严厉 B.反应 宣扬 严格 C.反应 宜传 严格 D.反应 宣传 严厉
13、下列各项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C )
A.首句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他的这个意见指的写文章如话的观点。
C.本段主要采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不少人的不足。
D.最后一句用短句,节奏明快,令人印象深刻。
14、叶先生写话主张的内容是什么?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式(C )
A.平易自然。 B.鲜明简洁。 C.华丽庄重 D.细致恳切
15、下列关于本文的写作特色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在感情表达方面:善于理性控制感情,反显其真挚。
B.在人物刻画方面,善用细致的描写刻画人物。
C.以小见大,凸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D.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
(二)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6、叶圣陶先生是 的发起组织者之一 ( )
A.新月社 B.未名社 C.创造社 D.文学研究会
17、下列作品哪一部不是张中行先生的作品( )
A.《顺生论》 B.《倪焕之》 C.《流年碎影》 D.《佛教与中国文学》
18、《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举“做”、“作”分工的例子,旨在说明叶圣陶先生( )
A.宽厚 B.礼让 C.律己严 D.谦虚
19、下列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对于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作者没有大喜大悲。实际上,他是把感情潜藏在文章深处,具有明显的理性色彩,体现了行文平实、感情真挚的写作特色。
B.在人物刻画方面,作者选取具有典型的生活事例,构成回忆片段,连缀成篇。作者通过事件谈事,寄寓对叶圣陶先生的敬仰缅怀之情,以小见大。
C.本文语言经典华丽,堆砌辞藻,堪称实践叶圣陶先生语文主张的一个范例。
D.文章没有精细的描写和专门的抒情笔墨,而是以叙述为主,兼以少许议论。
20、下面不能表现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厚一面的事件是(A )
A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
B叶圣陶对来访的客人一定要远送,再三道谢,目送离开。
C即使晚年不能起床,对来探望的客人也还举手打拱,连声称谢。
D.20世纪70年代“我”曾去看望叶圣陶不遇,之后叶圣陶十分悔恨,并为“我”沦为住旅店而悲伤。
21、对选文所写事件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叶老请“我”帮他修润文章,叮嘱不要客气,可实际上不认可“我”对他的文章的改动。
B叶老送别友人时要到大门外,鞠躬,说谢谢,即使生病了也举手打拱,说谢谢。
C.叶老在用字方面追求简洁合理。
D叶老出去看花而错过“我”的拜访,写信表示悔恨。
22、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A.第一句总结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行。
B.第二句突出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特点。着重指出叶圣陶先生有严的一面是“律己”,包括两个方面。
C.这两句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D.这两句主要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高度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质。
23、举“做”“作”分工的例子,重在说明叶圣陶先生的( C )
A.宽厚。 B.礼让。 C.律己严。 D.认真。
24、下列词语概括叶老特点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力求完美、精益求精。 B虚心好学、以身作则。
C.工作严谨、明哲保身 D.宽厚待人、德高望重
25、关于本课,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D )
A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
B叶圣陶先生是江苏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
本文作者张中行与之有过交往,并且共事过,叶先生曾不耻下问过作者。
C.课文讲叶圣陶先生在工作和生活中待人厚而
深,也有严的一面,那就是律己。
D.课文结尾作者说叶圣陶先生写话的主张给凡是拿笔的人带来了深重的苦心。
三、他山之石:
高凤专心致志
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 (?http:?/??/?www.slkj.org?/?wenyan?/?23574.html?)。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
注释:1、高凤:东汉人。2、农田:种田。3、曝:晒4、护鸡:指守住鸡,不让它吃麦子。5、暴:突然。6、持竿:手持赶鸡的竹竿。7、潦水:雨后地上的积水。
8、流麦:把麦子冲走。
26、解释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
(1)妻尝之田 (曾经 ) (2)妻还,怪问 ( 对……感到奇怪 )
(3)凤方悟之 ( 醒悟 ) (4)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 ( 就,于是 )
27、翻译下列句子
(1)家以农亩为业
(2)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
(3)不觉潦水流麦
写出文中体现“高凤专心致志”的句子
译文:
高凤,字文通,是南阳叶人。在他青年还是书生时,他的家庭以种田为生,但却精通读书,白天黑夜都不停息。他的妻子(曾经)有一次到田地里去,庭院里面晾晒着麦子,让高凤看住鸡(以防吃麦)。后来突然下了暴雨,高凤拿着竹竿读经书,没有发觉雨水冲走了麦子。妻子回来后责问他,高凤这才恍然大悟(小麦被冲走了)。后来高凤成了著名的学者,在西唐山教书。高凤年老后,依旧拿着书本不知疲倦,闻名于天下。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