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有人说他是打不倒的东方小个子,也有人称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1978年,邓小平被美国《时代周刊》杂志选为“年度人物”。这期周刊的标题是“邓小平,一个新的中国的梦想家”!
邓小平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一:农民说:土地归公社所有,农民没有生产自主权都是集中劳动,每天劳动后统一记工分,干多干少一个样。一天混一个杠,一个杠7分钱正好买三盒火柴,干一天活还不如抓一个母蛤蟆。
材料二:农民说: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当时农村经济的落后?
材料三:农村改革以前,农村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统一经营, 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当时农村经济的落后?
高度集中的人民公社体制缺少生产自主权,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
中国农民告别饥饿宣言书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其基本特点是在保留集体经济必要的统一经营的同时,集体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承包给农户,承包户根据承包合同规定的权限,独立作出经营决策,并在完成国家和集体任务的前提下分享经营成果,一般做法是将土地等按人口或劳动力比例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分给农户经营。承包户和集体经济组织签订承包合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
集体的
土地等
生产资料
(土地公有制是前提)
家庭(农户)
承包给
完成上交国家
和集体任务
生产、经营
自主权
剩余
归自己
自负
盈亏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权
责
利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形式)。
分田包干到户
自负盈亏
生产自主
生产责任制
好处: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结果:1979年秋,小岗村粮食产量66吨,相当于全队1966—1970年5年粮食的总产量。
1978年 小岗村“分田到户”(尝试)
1980年 邓小平肯定了小岗村的做法
1982年 《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承认“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
1983年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
正式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全国推广)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
材料一:大包干后,群众干活“不用敲钟,不用派工,农民赛着往前冲,一个比起一个能”、“早上工,天不明;晚收工,黑蒙蒙。早晚两头见星星,一天当成几天用”。
材料二:小岗村1979年交给国家粮食12497公斤,超过政府计划的7倍;交给国家油料12466公斤,超过国家规定任务的80倍。还有钱,小岗农副产品收入47000元,平均每人400多元。在当时,对这群“叫花子”来说,这无疑是一座光芒四射的金山。 ——马立诚、凌志军著作《交锋》
依据材料思考: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起了什么作用?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都有很大提高。
水果生产基地
绿色蔬菜基地
花卉生产基地
茶叶生产基地
随着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
推广:1983年,在全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作用:激发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农村生产力,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土地改革
农业生产合作社
人民公社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的四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
启示:改革的政策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从农村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生产关系必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私有制→私有制 促进生产发展
私有制→公有制 促进生产发展
公有制 阻碍生产发展
公有制→公有制 促进生产发展
事例一:北京天桥百货商场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是新中国第一面“商业红旗”,得到过很多荣誉称号,是当时著名的国营企业。后来,企业效益开始下滑,商场开始寻找新的出路。那个时候的商场,总经理只有10元钱的审批权,就连修个厕所都要向上级申请拨款,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
事例二: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企业不论经营好坏,盈利还是亏损,工资照发;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即在企业内部,职工无论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工资都是平均分配。
以上事例可以发现当时的城市经济呈现出怎样的弊端呢?
以上事例可以发现当时的城市经济呈现出怎样的弊端呢?
国家对企业管的过死,企业缺乏自主权
职工缺乏生产积极性
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 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2.展开: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3.主要内容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
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
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4.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5.意义: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
业的活力。
案例:青岛电冰箱厂
1984年引进德国技术建厂,是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
创业初期海尔冰箱厂原貌
青岛海尔总部大楼
1991年,该厂兼并了青岛电冰柜厂和青岛空调厂,组建了海尔集团公司。
1993年,海尔完成了股份制改造,股票在上海交易所上市;
1995年,海尔工业园与日本三菱合资生产柜式空调器,海尔控股,双方按股分红。
1985年4月,该厂当众砸毁了有严重质量问题的76台冰箱,极大地提高了工人们的质量意识。
2020年,品牌价值达77亿美元,目前在全球的大型家用电器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
2.通过: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政府用指令性计划对生产、资源分配和产品消费进行指导
通过市场对资源进行分配
①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
②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
③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3、作用
课堂小结
农村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发展乡镇企业
城市改革
多种所有制经济
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推进
深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
(中共十四大)
开始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
砥砺前行,助推改革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没有改革,就没有中国的今天
没有改革,也没有中国的明天
——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