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 第五单元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三 第五单元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21 21:48: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1.背景
①鸦片战争前中国闭关锁国——危机四伏
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崛起 ——侵略扩张
③鸦片战争惨败 ——惊醒志士
林则徐,魏源等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一.“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
2.概况
(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①设立译馆,翻译夷书;
②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
③仿制西方战舰炮车。
《四洲志》介绍世界三十余国的地理、历史和政情。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近代中国主动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广东禁烟期间,了解对手
背景
内容
地位
评价
(2)魏源——“放眼世界先行者”
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材料二:“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魏源《海国图志·序言》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海国图志·序》
探究一:《海国图志》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魏源《海国图志》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表明了他们
(抵抗派)怎样的目的?
(2)林则徐、魏源眼里的西方长技是什么?抵抗派“开眼
看世界”有怎样的局限性?
①核心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目的:抵御外国侵略,维护清朝统治
①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
②仅认识到西方军事技术的先进性,没有真正付诸实践

《海国图志》:墙内开花墙外香
3.“开眼看世界”的评价
①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②迈开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
鸦片战争之前:
闭目塞听、夜郎自大,视西方事物为奇技淫巧
鸦片战争之后:
开始研究与介绍世界知识
局限性
局限于著书立说,尚未付诸实践。对西方的学习停留在技术或器物层面上,未涉及到变革封建制度。
积极性
洪秀全
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形势;
军事企业: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湖北织布局等
北洋、南洋、福建水师;
创办新式学堂、派留学生出国
背景:
目的:
代表人物:
洋务运动的结果、失败原因
清政府内忧外患
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
奕?、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等





1、背景: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形势;
2、实践:洋务运动
3、含义:
思维拓展:
嫁接
封建制度
小农经济
西方先进技术
结合教材69页和漫画思考:“中体西用”的含义、实质。
“中学为体” :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的根本。
“西学为用”:指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为封建制度服务。
实质:
采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材料:洋务新政中成长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所培育出来的近代政治和伦理观念,所引进和传播的科学知识和观念,所教育和培养的完全不同于旧式士人的一代青年学子……洋务新政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这辆列车。
依据材料具体说说“中体西用”思想的积极影响。
1、背景: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形势;
2、实践:洋务运动
3、含义:
4、影响:启动了中国近代化
“林则徐、魏源和洋务派只学“西用”不学
“西体”,结果都没达到其维护清朝统治的目
的。假如你是当时的资产阶级爱国者,你会
为改变中国的命运做些什么?”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郑观应《盛世危言》
主张
政治: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商战

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科学知识
评价
①没有完整体系,没有付诸实践
② 为康、梁思想产生提供理论基础。
代表人物 郑观应 王韬
1、政治基础: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2、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
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4、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想奠定了基础。
思考:从以上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到什么历史信息?
——甲午之役后的觉醒
1、背景:
2、代表人物、主张: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自主探究:维新变法思想的代表人物、著作和主张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了维新变
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抨击了……
动摇了……




《新学伪经考》新学,是新莽一朝的学说。伪经,这里指古文经。古文经是秦以前用蝌蚪文书写、而由汉代学者加以解释的儒家经典(是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是变法的最大障碍)。

康有为认为,古文经是西汉人刘歆为帮助王莽篡汉而伪造的,不是经过孔子删定的“真经”。它是新莽一朝的学说,是伪经,应予抛弃。
康有为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把历代封建统治者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古文经斥为伪经,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实际上古文经不一定是伪造的,康有为的考证,主要是为其维新变法服务的。)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


康有为通过《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两本著作一破一立,否定了封建传统理论,宣扬了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
材料: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于光绪十七年刊行,他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把东汉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传统经典宣布为伪造的文献,有利地打击了守旧派“恪守祖训”的思想。《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说“变者天道也,……传曰:‘逝者如斯’,故孔子系易,以变易为义。”把孔子打扮成资产阶级民权思想、平等观念的倡导者,尊孔子为“托古改制”的教主。
1、根据材料说出康有为是如何宣传他的思想的?
2、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什么?说明了什么?(2分)

3、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点?(3分)
阅读下列材料:
1、借助孔子的权威,宣传变法的思想
2、将西方的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资产阶级的软弱
自主探究:维新变法思想的代表人物、著作和主张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了维
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2)梁启超:
思想主张:主张变法,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自主探究:维新变法思想的代表人物、著作和主张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了维
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变法通议》
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抨击封建专制制度
和顽固派





封建君主是“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严复

作用:
天行者以物竞为功……物各争存,宜者而立者强,强皆昌,不立者弱,弱乃灭亡。
——严复《天演论》
(3)严复:
思想主张:
主权在民 ;进化论思想
用民权否定君权,直接动摇了君权论的基础。
进化论思想成为激发人们变法图强的理论武器。
自主探究:维新变法思想的代表人物、著作、
主张及作用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变法图强,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变法通议》
《天演论》提倡进化论思想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主权在民
动摇了君权论的基础
进化论思想成为激发
人们变法图强的理论
武器




4、重大意义:
3、实践:百日维新
合作讨论探究:
请从时代背景、内容和影响三方面说说维新思潮带来的影响。
4、重大意义:
进步性:
改革封建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爱国性
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通过维新变法的方式,挽救民族危机
启蒙性:
传播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冲击了陈腐的旧文化,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课堂小结
林则徐、魏源(少实践):“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洋务运动):
“师夷长技以自强”
“中体西用”
器物层面
康梁维新思想(戊戌变法)
君主立宪制
早期维新思想(无实践)君主立宪制
制度层面
中体西用思想
维新变法思想
学西方资本主义
维新变法思想与“中体西用”的最大不同
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课堂延伸
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洋务运动):
“师夷长技以自强”
器物层面
维新派(戊戌变法):君主立宪
革命派(辛亥革命):民主共和
制度层面
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思想层面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1.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A.民主共和???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D.君主专制

2.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3.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4.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A.君主???????????B.民权?????????????C.西学????????????D.科学
5、阅读材料: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呜呼,居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之时代,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斯亦不可以已乎!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1902年)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梁启超文中的欧洲“古学复兴”指的是什么?(2分)
(2)战国的“思想自由”状况在秦汉、宋明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3)梁启超所说的“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有何具体表现?(4分)
?(4)欧洲的十四五世纪、中国的战国时期、梁启超所处的这个时代,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