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和视觉(第1课时)精选练习-2019-2020学年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浙教版)
一、选择题
1. 如图为近视和远视的成像光路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为近视,应配戴凹透镜来矫正
B.图甲为远视,应配戴凸透镜来矫正
C.图乙为近视,应配戴凸透镜来矫正
D.图乙为远视,应配戴凹透镜来矫正
2. LOGO灯采用高亮度的光源,将制作好的小灯片内容投射到墙上或地面上,它通过调节光源与小灯片、整灯与地面或墙面间距离实现放大。下列与LOGO灯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3. 在光具座下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保持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点燃蜡烛,并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蜡烛像。则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像是(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 )
4. 如图是四个透镜实物图,属于凹透镜的是( )
5. 如图所示,使用手机摄像头扫描維码时,成缩小的实像。下列仪器成像特点与共相同的是( )
A.放大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显微镜
6. 以下为某地区中小学生2001年与2009年近视率调查分析表:
则下列说法正确韵是( )
A.近视是先天性疾病,由遗传决定
B.两次调查比较可知,检查人数越多,近视率越高
C.两次调查比较可知,初中阶段的近视率增加幅度最大
D.矫正近视的方法是配戴凸透镜片的眼镜
7. 在视觉的形成过程中,物象和视觉的形成部位分别是( )
A.视网膜、大脑 B.大脑、视网膜
C.视网膜、视神经 D.视神经、大脑
8. 正常人的眼睛能将物体的像始终成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处或近处的物体,这是由于( )
A.不断改变物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B.不断改变晶状体的凸起程度,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C.不断改变像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二、填空题
9.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选填“可逆”或“不可逆”)的。矫正近视眼的一种方法是戴一副由_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片做的眼镜。
10.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如果不爱护眼睛容易患上近视眼,矫正近视眼应佩戴_______透镜(填“凸”或“凹”)。视力正常的眼睛,远近景物都能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______像(填“实”或“虚”)。
11.如图甲所示,在圆柱体水杯后面放一张画有箭头的纸条。往杯中倒入适量水,透过水杯,看到一个箭头改变了方向(如图乙)。这是为什么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抓住影响这个问题的主要因素:圆柱形水杯装有水的部分具有_________的特征,忽略掉影响这个问题的次要因素:物体的材质等,构建凸透镜模型进行研究。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判定,看到这个方向改变的箭头是放大的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凸透镜的这一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有_________(选填“张相机”或“投影仪”)。
12.近视形成的原因是晶状体的________,眼球的前后径________,物像落在视网膜________。
13.小晨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恰好能成清晰的像。
(1)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所成像的性质是 。
(2)将蜡烛向左移动,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移动。
三、实验探究题
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1)调节光屏高度后,恰好能从光屏上观察到 ________的像(填像的性质)。
(2)如图甲,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透镜向________(上下)调整。
(3)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拿来只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只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由此可见,这只眼镜是________(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15.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______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厘米。
(2)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3)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光屏向______移动。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 C D C B C A B
9. 可逆 凹
10.(1).凹 (2).实
11.(1).中间厚边缘薄、透光(2).实像(3).投影仪
12. 曲度过大 过长 前方
13.(1)倒立、缩小、实像(答对一个给1分,有错不给分) (2)左(答“凸透镜”也给分)
14.(1)缩小
(2)下
(3)近视
15.(1)最小、最亮 10 (2)蜡烛 在一倍焦距以内(或成虚像) (3)上
PAGE
第 4 页,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