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音符

文档属性

名称 流动的音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0-08-10 18:1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流动的音符》教案
课 题:流动的音符
年 级:七年级上册
时 量:40分钟
课 型:综合课
教学模式:材料 → 规律 → 创作 → 材料
〈认识〉 〈探索—再认识〉 〈实践〉 〈巩固〉
课堂结构:情境定向 导学铺垫 掌握新课 参与创作 巩固知识 总结全课
教学方法:感受法、对比法、创作法、体验法
教学目标:
1、能积极参与创编活动,明白音符流动的。
2、学唱民歌,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速记1—4首民歌曲调。
3、从民歌中探寻音乐的创作规律,初步掌握“同头换尾”的创作手法。
4、熟悉几个音乐专业术语的英语单词。notes (音符)、musical note(乐谱)、folk song(民歌)、rhythm(节奏)和加强使用英语课堂用语。
教学设想:
《流动的音符》是一节以创作为主的综合课。本课意欲在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改变以教师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从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学阶段的音乐课与小学音乐课相比。在同一时间单位里,应加大信息量,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上抓住有效的切入点,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定向
1、师生问好(英语)。
2、课前听一听:英语歌曲《proud of you》。
二、导学铺垫
1.教师为同学们演唱陕北民歌《兰花花》的片断。
2.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到的《proud of you》和《兰花花》的片断虽然风格、情绪感觉相同吗?(不相同)。但其实它们都是由相同的几个音符的不同组合而成的,也就是说,音符是可以流动的,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流动的音符》。
3.师:同学们平时也唱过很多歌,听过不少乐曲。音乐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也许是音乐色彩斑斓,所以给人一种很神秘的感觉,其实呀,音乐大家庭中,只有七个成员,它们分别叫什么呢?[课件显示]同学跟着唱一遍并记住这七音符是可以任意组合的。
例如:132 356,请同学模仿,把音符随意组合并唱出来。这七个成员就像童话中七个神秘的小矮人,它们可以有千万种组合,请看乐谱。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1 = C 2/4
1 2 3 4 | 5 6 5 | 6 7 1 6 | 5 — | 5 6 1 6 | 5 6 3 | 2 1 2 3 |
2 — | 1 2 3 4 | 5 6 5 | 6 7 1 6 | 6 — |5 6 1 6 | 5 3 3 | 2 1
2 3 | 1 — ‖
4.分组根据节奏添上音符并唱一唱。
(教师将每组情况作启发性讲解)
三、掌握新课。
1、导入新课:
砖石组合不好,房子就会垮。音符组合不好,音乐就难听。怎样才能使音乐好听?其中有没有规则?平时我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今天我们就来熟唱民歌几首,不会写歌也会唱。好!让我们就从学唱民歌开始。
2、[ 出示歌谱一 ]
《我的家乡日喀则》 西藏民歌
1=C 2/4
1 1 2 3 | 5 5 | 1 1 6 1 6 5 |
1 1 2 1 | 6 1 6 5 | 3 5 3 2 1 1‖
A、听琴轻声唱谱,用声音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音符的流动;
B、分析歌曲的分句。
3、[ 出示歌谱二 ]
《信天游》 陕北民歌
1 = 2/4
6 6 6 | 2 1 2 3 | 6 6 5 6 | 5 6 3 · |
6 6 6 | 2 1 2 3 | 5 3 2 1 3 21| 6 — ‖
(歌词:你妈妈打你,不呀不成材,露水水地里穿红鞋)
A、教师提示,师生共同分析歌曲结构;
B、给这首民歌的创作手法取“名字”(同头换尾或同头异尾)。
4、[ 出示歌谱三 ]
《小白菜》 河北民歌
1 = G 5/4
5 3 3 2 — | 5 3 3 2 1 — |
1 3 2 6 — | 2 1 1 6 5 — ‖
(歌词: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两三岁呀没了娘呀!)
A、教师范唱,学生将歌曲进行分句;
B、学生轻唱,并找出歌曲的特点(节奏相同)
C、用声音感受歌曲情绪和音符的流动。(音符从高音流向低音,情绪较低落)
5、[ 出示歌谱四 ]
《嘎达梅林》 内蒙古民歌
1 = D 4/4
6 3 3 2 3 | 5 6 1 6 | 2 3 2 1 6 | 2·3 5 1 | 6 — — — |
5 6 5 3 5 | 5 6 1 6 | 1 6 1 5 6 | 2·3 5 1 | 6 — — —‖
(歌词:南方飞来的小鸿雁呀,不落长江不呀不起飞,要说起义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
A、教师唱民歌,学生默记歌谱;
B、学生找出两个乐句之间的特点;
C、学习蒙古舞基本动作,用肢体语言来体验音符的流动。
6、[ 出示歌谱5 ]
《一只乌仔》 台湾民歌
1 = B 3/4
2 3 | 2 3 2 1 | 2 0 5 5 | 2 0 0 | 6 2 | 6 1 6 5 | 2 5 6 | 5 0 0|
1 2 | 1 2 1 6 | 1 0 5 5 | 1 0 0 | 2 2 | 6 1 6 5 | 2 5 6 | 5 0 0‖
(对比观察 1—8小节与9—16小节)
四、参与创作
导言:模仿民歌的组合规则,步入新的创造天地。
7、“同头换尾”的问答
例1:
6 6 6 | 2 1 2 3 | 6 6 5 6 | 5 6 3· | 6 6 6 | 2 1 2 3 |
5 3 2 1 3 2 1| 6 —‖
模仿创造:
5 2 5 | 2 3 2 1 | 5 5 2 5 | 3 1 2·| 5 2 5 2 3 2 1 |( | )‖
例2:
内蒙古民歌
3 5 6 | 2 1 6 | 5 1 6 5 3 —| 3 5 6 | 2 1 6 | 1 2 5 1 | 6 —‖
模仿创造:3 3 5 | 2 2 3 | 1 1 2 3 | 2 — | ( | | | )‖
(比一比,看谁创造的旋律更优美)
2、师生共同点评。
五、巩固知识
1、唱民歌比赛
2、听琴抢答下列哪几首歌曲采用了“同头换尾”的创作手法。
教师弹唱:《祝你生日快乐》、《两只老虎》、《欢乐颂》、《娃哈哈》等片段。
六、总结全课
1、师生交流学习体会;
2、教师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学得开心吗?是的,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非常愉快地学习了流动的音符(notes)同学们都能积极参与创编活动,明白音符是流动的,更棒的是,同学们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速记1-4首歌曲调,并能从民歌(folk song)中探寻音乐的创作规律,初步掌握“同头换尾”的创作手法。商老师祝愿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生活中都能用流动的音符创作出更美的音乐,为你们多姿多彩的生活添加美丽的一笔。I hope you are feeling well。
附件《课堂教学内容实录》:
一、情境定向
1.师生问好!
师:One. Two. Three. Class begin.
生:Stand up!
师:Good afternoon boys and girls.
生:Good afternoon teacher.
师:How are you
生:I’m fine. Thanks. And you
师:I’m fine. too. Thankyou ! sit down, please.
生:Thank you. Miss shang.
二、课前听一听
师:同学们,今天的课前听一听老师推荐给大家的是一首英文歌曲《proud of you》,请欣赏,会唱的可以小声吟唱。
三、导学铺垫
师:好,听完了一首非常熟悉和时尚的《proud of you》,老师将亲自为你们唱上几句具有民族特点的《兰花花》欢迎吗?
师:演唱几句《兰花花》怎么样?谢谢。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到的《proud of you》和《兰花花》的片断虽然风格、情绪感觉相同吗?(不相同)。但其实它们都是由相同的几个音符的不同组合而成的,也就是说,音符是可以流动的,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流动的音符》——“音符”的单词(notes)。
师:同学们平时也唱过很多歌,听过不少乐曲,音乐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也许是音乐色彩斑斓,所以给人一种很神秘的感觉,其实呀,音乐大家庭中,只有七个成员,它们分别叫什么呢?(课件显示)同学跟着唱一遍。
师:请同学们记得,这七个音符是可以任意组合的(见课件)
师:谁愿意站起来模仿课件上的进行随意合并并唱出来——who want to try
2.这七个成员就像童话中七个神秘的小矮人,它们可以有千万种组合,下面就是其中的一种组合,我们一起来唱唱,请看乐谱也就是[材料一]——“乐谱”的单词musical note。
出示曲谱(一)
1=C2/4
1 2 3 4 | 5 6 5 | 6 7 i 6 | 5 — | 5 6 i 6 | 5 6 3 | 2 1 2 3 | 2— |
1 2 3 4 | 5 6 5 | 6 7 i 6 | 5 — | 5 6 i 6 | 5 3 3 | 2 1 2 3 | 1— ||
师: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老师这里准备了一条节奏——“节奏”的单词rhythm,我把全班同学分为男女同学两大组。请男、女同学各派一名代表为黑板上的节奏写谱,写完后全体同学再唱唱,看哪组的更好听?ok?
师:The boys sing first (男同学先唱) Are you ready?
师:Next one, girls. Are you ready
师:好的,比赛先告一个小段落,那么我们都知道,砖石组合不好,房子就会垮掉,音符组合不好,音乐就难听。怎样才能使音乐好听?其中有没有规则?平时我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今天我们就来熟唱民歌几首,不会写唱也会唱。好!让我们就从学唱民歌开始,──民歌 folk song
师:请同学们看[材料二],这是西藏民歌《我的家乡日喀则》的节选乐谱,让我们跟琴轻声唱谱,用声音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音符的流动。
师弹琴,生唱曲谱;唱完问,这曲谱是什么情绪呢(一起回答)
师:常言说的好:“话要一句句地说,歌要一句一句地唱”,谁来给这段乐谱分句。Who want to try?用“逗号(,)”和“句号(V)”来分,come here!
师:You’ re right. Thank you! Please return to seat (请回到座位)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材料三], 这是陕北民歌《信天游》的节选段,让我们先跟琴唱一遍乐谱。好,再把歌词带进去唱唱,感觉这歌曲结构有什么特点(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让我们再试一次 Let’s try it again。
师:请回答,可以分为几句,曲谱有什么特点,给这段曲谱的创作手法取个名字(同头换尾或同头异尾) Who want to try Very good!
师:下面老师要演唱河北民歌《小白菜》的节选,请同学们认真听,听完后完成三个作业:1、分句;2、找出乐谱的特点;3、说出歌曲情绪和音符的流动。(very good!)
师:好了,前面我们主要用听和唱来感受民歌(folk song)的魅力和音符(notes)的流动。下面老师将让大家用肢体语言来体验音符的流动,那么在跳舞之前让我们一起先把这段唱熟悉。Say the words after me (跟我按节奏说歌词)。好,我唱一句,你们跟一句。好,一起来一遍。Ready Sing. (准备好了吗?唱)。
师:歌曲我们已经唱会了,现在老师带大家跟着歌曲学习几个蒙古舞的几个基本动作(用肢体来感觉音符的流动)。Stand up!
师:好了,刚才我们用肢体很完美地体现了音符(notes)的流动,现在请大家看[材料六],说出这乐谱1-8小节与9-16小节有一个什么特点?(节奏(rhythm)相同)Who want to try
师:经过了前面用各种方式了解民歌(folk song),我们已经明白歌曲的创作是有一定规则的,让我们模仿民歌“同头换尾”的组合规则,进行创作吧!请看[模仿创造一](请一小组的同学按顺序站起来创作。Next one , please!)
师:very good! 大家都创作得非常好。现在加大难度,要完成后面的四节(前面两小节要和第一节的前面小节一样的),请看[模仿创作](请一小组的同学按顺序站起来创作)。(比一比,看谁创作的旋律是否是 “同头换尾”的手法又显得优美)师生共同点评。
师:同学们学得真好!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分男女同学,首先是唱民歌比赛,把本节课我们唱的三首民歌节选进行演唱。按顺序从《信天游开始》,老师的琴停你们就唱下去,好吗?接下来是抢答,听琴抢答下列哪几首歌曲采用了“回头换尾”的创作手法。《二月里罢到如今》《一只鸟仔》《长城谣》
师(总结):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学得开心吗?是的,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非常愉快地学习了流动的音符(notes)同学们都能积极参与创编活动,明白音符是流动的,更棒的是,同学们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速记1-4首歌曲调,并能从民歌(folk song)中探寻音乐的创作规律,初步掌握“同头换尾”的创作手法。商老师祝愿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生活中都能用流动的音符创作出更美的音乐,为你们多姿多彩的生活添加美丽的一笔。I hope you are feeling well。All right that is all for today, thank you. Stand up , please! Cass over! Goodbye students.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