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春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20年春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4-21 21:0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2、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让学生的基本技能、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3、领悟科学知识源于科学实验的方法;体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品质和细嚼慢咽的良好饮食习惯,并强化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制定和实施探究方案,知道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教学难点
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巩固  复习导入: ①食物中的六大营养物质是什么? ②主要的能源物质是什么?备用的能源物质是什么? ③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什么?人体含量最多的物质是什么? ④佝偻病是缺什么引起的?夜盲症是缺什么引起的?  积极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积极思考,踊跃回答,认真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
导入新课  出示:一胖子和一瘦子面对一堆食物的画面。 设问: 请你帮忙找原因:为什么一位那么瘦?一位为什么平时吃得并不是很多,却长得那么胖?  观看画面,并思索人的胖瘦与什么有关系。 尝试用日常生活储备的知识进行解释。 认真倾听,敢于发表不同看法。
消化系统的组成  提出问题:消化系统是由哪些结构组成?各结构有什么功能? 播放:人消化食物过程的录像。 及时鼓励、评价,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出示:人消化系统结构图,指导学生观察各器官的位置并让学生做游戏互指。  看录像,注意边看边想并尝试回答问题: 消化系统由哪些结构组成?各结构有什么功能? 归纳、总结, 观察、做游戏。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播放:食物在口腔中被咀嚼的视频。 一、发现问题: (1)提问:馒头是我们常吃的食物,当我们把馒头放入口腔中后,馒头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引起馒头发生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2)进一步提问:馒头变甜是否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都有关?如果是这样,它们各起什么作用?馒头为什么会变甜呢?  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3)教师讲解:馒头在人的口腔中被牙齿咀嚼成小碎块,经过舌头的充分搅拌,能够与唾液充分混合形成食团,吞咽下去。馒头里的主要营养物质是淀粉,淀粉是没有甜味的,而后来馒头变甜了,说明淀粉变成了有甜味的新物质“糖”了。 二、提出问题: “牙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与馒头在口腔中变甜有关吗? 三、作出假设: “牙的咀嚼、舌的搅拌”是磨碎馒头并使馒头碎屑与唾液充分地混合,真正能使馒头变甜的是“唾液”。就算是没有“牙的咀嚼、舌的搅拌”只把馒头含在口腔中,馒头表面也会接触唾液,也会变甜的。 四、制订计划: (1)如何保证变量的唯一性? 教师讲解:要探究的问题有两个变量我们可以分成两个探究: 探究1:馒头变甜是否与“唾液”有关? 探究2:馒头变甜是否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有关? (2)如何设计对照实验? 对于探究1来说,要设计“有唾液”和“无唾液”两组实验,除“唾液”这个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 对于探究2来说,要设计“有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无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两组实验。(3)制定计划 按照教师的要求做 实验,并观察和总结实验现象与结论。 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4)提示: 1.淀粉有个特性,遇碘液会变蓝,而淀粉变成的麦芽糖遇碘是不变蓝的。 2.口腔的温度大约是37 ℃。 五、实施计划: 教师用课件展示实验结果: 六、表达与交流: (1)1号试管中模拟了“牙的咀嚼、舌的搅拌”并加入了“唾液”,加碘液后的结果是,没有变蓝。说明了什么? (2)2号试管中模拟了“牙的咀嚼、舌的搅拌”,但加入的是“清水”,加碘液后的结果是变蓝了。淀粉被分解了吗? (3)3号试管没有“牙的咀嚼、舌的搅拌”的作用,而加入了“唾液”,加碘液后的结果是变浅蓝色。说明了什么? 七、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教师提问:口腔中使淀粉变甜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得出结论:口腔中使淀粉变甜的决定因素是“唾液”。 学生分组做实验。 讨论、交流。 总结实验现象。 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1)说明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了。 (2)没有。 (3)说明馒头的部分淀粉也被分解了。  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实验小结  1.淀粉遇碘液变蓝。2.37 ℃时,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3.37 ℃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强。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1.消化道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2.消化腺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板书设计  二、消化的概念 1.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 2.三大有机物的消化过程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蛋白质→多肽→氨基酸 脂肪→甘油和脂肪酸 三、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1.实验过程 2.实验分析 (1)1号和2号对照,变量是唾液。 (2)1号和3号对照,变量是咀嚼和搅拌。 3.实验结论 馒头的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利用挂图、视频、游戏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究。本节课的关键点在于组织学生完成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当中,教师要正确引导,注意以下问题:取唾液很关键,唾液量要足够,教师可以用山楂等来刺激学生的唾液腺;馒头量不要太多;恒温加热必须保障37 ℃,可以用保温桶或恒温水浴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