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百花

文档属性

名称 梨园百花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0-08-10 18:1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梨园百花
一 教学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弘扬民族艺术,理解多元化。
(二)对教材的理解
高一年级新教材《音乐鉴赏》(湘艺术版)既是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和审美的重要途径,也为教师教学活动提供了更多多选择余地和创造空间,本课教师根据自身优势和学生的兴趣,将教材内容稍作增减,注重教材内容的人文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建构了以视听欣赏与体验为基础,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表现。
(三)教学流程
(四)教学策略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人人参与,合作探讨
二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设计及具体做法
(一)课前准备活动
所有学生都有潜能,教师应鼓励和帮助学生进一步开发自己的潜能,以完善自己,以和谐合作的情感为纽带,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导向,通过网络查找戏曲(京剧、黄梅戏、豫剧和花鼓戏等)相关资料:影像资料,地方语言、唱腔风格、伴奏乐器、演唱形式、舞台布置、服饰道具等等。
(二)欣赏与探究活动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解决各种问题的必要空间,使学生自己意识到并自觉承担起自主学习的 角色,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在上课中使用资料或得出结论前,设置探究活动,开展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探讨,使学生的思维及行动进入主题,然后师生共同交流总结、展示资料、得出结论、体会戏曲艺术魅力。
(三)表演与实践活动
教学中,根据学生兴趣特点,设计表演和实践活动。如让学生敲击打击乐器,设计戏曲人物造型动作、用京剧唱腔或念白来表现片段等,通过活动使学生领略戏曲、体验戏曲、提高艺术修养,培养创新精神与合作精神,增强实践能力。
(四)活动设计
1、竞猜活动(播放音乐,让学生竞猜戏曲种类);
2、探究戏曲化妆、服装特点与塑造人物性格的关系(展示所收集的戏曲服装、人物造型等图片并将其对比);
3、戏曲化妆实践活动;
4、戏曲表演的动作模仿和设计;
5、用戏曲念白或唱腔来表现生活情景活动;
6、探讨对戏曲的展望。
三 本课教案
本课课题:梨园百花
教师准备:打击乐器若干、戏曲服装、戏曲道具、戏曲影像资料、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查找有关戏曲的资料及学唱一些戏曲片段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对四种不同的戏曲的欣赏、对比、表演、实践和展望等,使其能对中国戏曲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提高对戏曲的鉴赏力、表现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在欣赏中感受戏曲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对中国戏曲有自己的见解及有较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小舞台”竞赛活动
导言:中国戏曲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其种类就有三百多个剧种,成千上万个不同的曲牌、唱腔,丰富极了。我依照流传面、影响面和音乐风格选取了大戏(京剧和豫剧)、小戏(黄梅戏和花鼓戏)等剧种,让同学们初步感受中国戏曲艺术的魅力。
分组听辨戏曲片段及抢答戏曲剧种
《唱脸谱》 京剧
《夫妻双双把家还》 黄梅戏
《谁说女子不如男》 豫剧
《刘海砍樵》 花鼓戏
教师范唱片段并简述四种剧种产生及流行的地区,地方语音特点
二 戏曲视听与研究
通过欣赏戏曲的影像资料,启发学生讨论,从音乐特点、伴奏乐器、唱腔风格等特征上进行对比
剧种 剧目 流行地区 唱腔风格 音乐特点 伴奏乐器
京剧 《迎来春色换人间》 全国各地 西皮腔二黄腔 西皮明朗流畅二黄深沉凝重 京胡、京二胡、月琴等
黄梅戏 《路遇》 安徽、湖北 花腔、彩调、主调 以黄梅采茶调 胡琴等
豫剧 《铜锣喧天齐把道喊》 河南及周边省 慢板、二八板、流水、飞板等 豫东调和豫西调 板胡、二胡、梆子击拍等
花鼓戏 《手拉风箱呼呼响》 湖南各地 川调、打锣腔、牌子、小调 以民间小调为主特征 锣鼓、唢呐、二胡等
三 知识探究与实践
1、戏曲人物造型包括哪些方面?
2、戏曲化妆、服装等有何特点并分析化妆与服装对人物性格表现的意图;
3、展示戏曲面具,服装图片等,请有美术特长的学生现场示范绘画戏曲脸谱和服饰;
4、戏曲动作的设计与模仿(师生互动实践);
5、用戏曲念白或唱腔表现生活情景;
6、表演交流(教师将学生分为:乐器伴奏组、念白组、演唱组、动作表演组等角色共同合作,同时播放影像资料来表演戏曲片段);
四 课堂小结与拓展
(1)小结戏曲音乐的艺术特色
戏曲的基本特征是把文歌、舞、念白、表演、人物造型、舞台色彩等艺术手段结合为一个整体;
(2)对戏曲音乐艺术的展望
中国戏曲是世界艺术宝库中一朵奇葩,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反映了老百姓的社会生活,并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也在面临改革与创新,以适应人民新时期的审美要求,中国戏曲艺术正在迎来一个百花争艳的繁荣的春天!
(衡阳市八中 肖江华)
启发指导互动操作
学生
教师
自研式学习
寻找资料激活知识
总结归纳
检验反馈
设置情景
提供资料
活动式授课
创作式结题
巩固迁移
想象创新
讨论学习
体验领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