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达标测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达标测试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21 18:50: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达标卷
一、选择题
1.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由此反映出的邓小平思想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1979年、占中国人ロ80%以上的农民群体人均存款不足10元。2009年,中国人均存款超万元。从1979年到2009年,中国GDP增长了近100倍,人民币总量增加了700多倍。这些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国有企业改革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实行改革开放 D.大量引进外来资金
3.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下列开放步骤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建立
②深圳经济特区的兴办
③长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的开辟
④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的开放
②④①③ B.②③①④ C.②③④① D.③④②①
4.不符合下表内容主题的是
转 折 的 表 现
思想路线 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工作重心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领导核心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A.伟大的历史转折 B.吹响了拨乱反正的号角
C.开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D.形成了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5.2018年正值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40周年,回顾历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提出了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②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④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下图所示信息反映了

A.农民工群体素质提高 B.农业劳动力迅猛增加
C.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D.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7.观察下图,形成图中所示现象的原因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农村改革的成功 D.经济特区的建立
8.中国邮政发行了《大国崛起﹣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型主题珍藏册。珍藏册选取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大事,以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梦想四个主题展开。下列史事中,不能入选的是
A.没收官僚资本,统一全国财政收支
B.安徽小岗村率先搞“包产到户”
C.大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的改革
D.深圳经济特区和浦东新区的设立
9.分析图表,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对下列图表的正确解读是

A.经济高速增长,成为世界发达国家
B.改革开放的政策是形成曲线的保证
C.曲线的出现证明中国经济问题持续下降
D.图中曲线形成的原因是人民公社的建立
10.观察下图,导致我国1980~1997年粮食人均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D.改革开放的实行
11.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经济开发区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经济特区
12.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开放内陆部分省会城市和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WTO;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A.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B.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C.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D.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
13.拥有临海的便利交通,靠近港澳的区位优势,依靠国家优惠的政策,引进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使深圳等地成为一个伟大的支点。铸造“伟大的支点”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设立经济特区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实施科教兴国
14.“下海”一词最初浅的是指一种到大海里去的动作。久而久之就引申了许多经济和政治色彩,一般指放弃或保留原来的工作去经营商业和创业。据此推测下图所指电视剧的背景应该是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15.下表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我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的增长统计表(单位:亿美元)
年份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对外贸易(进出口) 381.4 1154.4 4722.9
引进外资(已利用外资) / 1028.9 5935.6

A.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 B.《民法通则》的颁布
C.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D.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16.如果开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中国的100位杰出人物评选活动,推荐下图人物参选“特别贡献奖”,最具有说服力的理由是

A.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B.新中国的缔造者
C.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D.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17.一把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下列年代尺中与1997年相对应的方框里应该填写

A.党的诞生 B.打开国门 C.南巡讲话 D.高举旗帜
18.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小刚制作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知识简表。
请找出时间表述错误的选项
选项 名称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
A 邓小平理论 中共十五大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共十七大
C 科学发展观 中共十八大
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共十九大

A.A B.B C.C D.D
19.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包括
①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②发展才是硬道理
③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④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的战略布局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全面深化改革
③全面依法治国
④全面从严治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展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材料二 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

——20世纪70年代末某村宣传标语
材料三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
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
(1)据材料一回答,为什么要“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
(2)据材料二,谈谈你对“包”的理解。此后,中央在农村开始推行什么制度?
(3)材料三中,他为实现“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想做出了什么贡献?你认为应该从他身上学习哪些精神?
22.如图,结合我国《沿海地区对外开发放示意图》回答问题。

(1)我国最早开放和最大的经济特区分别是: 和 。
(2)说一说我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基本情况。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材料内容反映了邓小平认为“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而与之相反的则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因此,从邓小平的这段话可以看出,邓小平是在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而不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些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思想指引下开展的,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2.【答案】C
【解析】根据“从1979年到2009年,中国GDP增长了近100倍,人民币总量增加了700多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改革开放的实行,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3.【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开放逐渐展开,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的兴办,以后又陆续开辟了长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上海浦东开发区、重庆和武汉等沿江城市的开放,故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4.【答案】D
【解析】据表格并结合所学可知,表格反映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包括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三个方面拨乱反正的号角。故不符合表格内容主题的是形成了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综上所述,排除ABC。故选择D。
5.【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选项②④符合题意;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与十三大相关;③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与十九大相关;选项①③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②④符合题意,故选D。
6.【答案】C
【解析】由题干材料可以看出,我国自1980年以后,外出6个月以上的农民工人数持续增长,这主要得益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经营自主权,可以在农闲时候外出打工。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7.【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图片数字变化可以看出,1981年至1983年,相比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较大,再结合这个时间段,不难判断出这是由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导致农村经济发展起来的表现。C项符合题意;1953——1957年一五计划的实施,促进了我国工业的发展。A项不合题意;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B项不合题意;1980年经济特区的建立,我国开始了对外开放,促进了经济特区经济的发展。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8.【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大国崛起﹣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可知入选这一主题的应该是改革开放后的相关史实。根据所学可知,BCD都是改革开放的内容,A是三大改造的内容,不能入选,故本题选A。
9.【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成就。2006年——2012年GDP的增长率虽有下跌的波动,但是仍然保持了GDP的正增长,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引导下,GDP保持持续较高增长。目前我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还不是发达国家。2006年,我国不存在人民公社,故选B。
10.【答案】C
【解析】观察题干给出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我国1980~1997年粮食人均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从1985年起,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199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着眼,又做出了开放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现在,对外开放区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B项符合题意,故选B。
12.【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1980年,我国设立了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之后,我国又设立了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对我开放的格局不断扩大,并向内地延伸,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加入世贸组织、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也是我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扩大开放、融入世界的重要举措,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3.【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快我国的经济建设,1980年我国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以拥有临海的便利交通,靠近港澳的区位优势被开放为经济特区,成为一夜崛起之城。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14.【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电视剧《下海》的背景可能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选项A符合题意;过渡时期指1949——195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指1956——1966年,“文革”时期指1966——1976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指改革开放以来。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5.【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的情况,1980年以后的进出口总额和引进外资的总量逐年增加,该局面的出现主义得益于改革开放,因为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掀起改革开放的热潮,我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不断增长,说明对外开放的步伐逐步加快,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BD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16.【答案】D
【解析】右图给出的人物是邓小平,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7.【答案】D
【解析】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8.【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2002年,十六大召开,它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故B符合题意。ACD均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B。
19.【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20世纪80年代末90世纪初,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干扰,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就会影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针对这一情况,1992年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统称“南方谈话”。邓小平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而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与中共十三大有关,所以①②③正确,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20.【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所以①②③④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21.【答案】(1)原因: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避免农村贫富分化;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工业发展。
(2)理解: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贡献:培育籼型杂交水稻。精神:勤奋敬业、淡泊名利、执着追求、无私奉献、勇攀高峰、科学创新等。
【解析】
(1)依据材料一“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展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由信息可知,要“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的原因是为了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避免农村贫富分化;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工业发展。
(2)根据材料二“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包”的理解是,包产到户,自负盈亏。20世纪80年代中央在农村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根据材料三“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可知与袁隆平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培育籼型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为实现“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想做出了贡献;学习袁隆平勤奋敬业、淡泊名利、执着追求、无私奉献、勇攀高峰、科学创新等。
22.【答案】(1)深圳 海南
(2)1980年起,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5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为沿海开放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1985年起,开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90年开发和开放了上海浦东新区。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最早开放和最大的经济特区分别是深圳和海南。我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基本情况:1980年起,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5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为沿海开放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1985年起,开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90年开发和开放了上海浦东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