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阿长与《山海经》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阿长与《山海经》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22 16:09: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鲁迅
问题1:请同学们通读课文,并思考:全文写了哪些有关阿长的画面和故事?请在文章中标出,并分出详略。(可以按下暂停键,标画好再继续看)
环节一
(1)喜欢切切察察,并竖起第二个手指摇动、点鼻尖(略)
(2)不许我走动,动辄去母亲那里告状(略)
(3)睡觉摆“大”字(略)
(4)懂得许多规矩,尤其是元旦要我说吉祥话、吃福橘(略+较详)
(5)给我讲“长毛”的故事(次详)
(6)知道阿长谋害隐鼠后,严重诘问(略)
(7)为我买《山海经》(最详)
有关阿长的
画面和故事
环节一
问题2:童年时的鲁迅对阿长的情感有哪些变化?
生活琐事:不大佩服
讲“长毛”的故事:空前的敬意
谋害隐鼠:不敬
买《山海经》:发生新的敬意
环节一
问题3:请同学们为课文画出结构层次,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2段):“阿长”名字的由来。
第二部分(3-29段):有关阿长的画面和故事。
第三部分(30-31段):作者表达对已逝阿长的悼念之情。
小贴士:
抓住文中概括、
提示性词、句,
帮助分层。
环节一
方 法 小 结
1.根据画面故事,划分层次。
2.根据情感变化,梳理脉络。
3.根据叙述抒情,理清思路。
问题4:鲁迅先生是一位语言大师,懂得惜墨如金。本文是回忆性散文,主要写儿时的鲁迅与长妈妈之间的生活故事。可是,为什么文章的开头用了两段文字写“阿长”名字的由来?
环节二
“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却了,……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
阿长:身份低下、地位卑微,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
孔乙己、阿Q、祥林嫂……
遗憾和悲伤
苦人:深切的同情
环节二
问题5:你觉得童年鲁迅的眼中长妈妈是个怎样的形象?他喜欢长妈妈吗?请抓住文中的重点字、词、句说说为什么?
环节二
※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
长妈妈:举止粗俗、压抑儿童天性、爱打小报告
童年视角:
不喜欢长妈妈
环节二
※ 夏天睡觉摆“大”字
※ 元旦辟头的磨难
※ 许多令“我”不耐烦的规矩
※ 谋害“我”的隐鼠
环节二
不拘小节
举止无状
烦琐、迷信
“惊吓”孩子
狠心
残害生灵
童年视角:
不喜欢长妈妈
※ 长妈妈给“我”讲“长毛”的故事
※ 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
长妈妈:真心关爱孩子,善良朴实
童年视角:
喜欢长妈妈
环节二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细读关键句
①“我”对《山海经》的渴望极为强烈
②想了多种办法而不得
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页,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
《二十四孝图》
补充材料1
“我”对《山海经》的渴望极为强烈
《山海经》顾名思义,它是以山为经,以海为纬来记述上古社会的。书中的“山海”观念囊括了名山棋布的海内华夏和四海之外的广大世界,含有天下和全世界的意义。“经”是经历、经过的意思,有别于儒家的经典之意。综合而言,《山海经》是上古先民对自己经行世界的一次记述,它涵盖了上古地理、天文、历史、神话、气象、动物、植物、矿藏、医药、宗教等方面的诸多内容,可以说是上古社会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纵观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这样的奇书实在是独一无二。其中神话传说散布全书,袁珂先生称赞《山海经》:“非特史地之权舆,亦乃神话之渊府。”
“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
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
补充材料2
渴望之情
不言而喻
“我”对《山海经》的渴望极为强烈
办法一:求远房的叔祖。“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
因为“他是很疏懒的”。
办法二:问别人。“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
办法三:靠自己。 “买罢,又没有好机会”。




想了多种办法而不得
均以失败告终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细读关键句
①“我”对《山海经》的渴望极为强烈
②想了多种办法而不得
没有希望中
突然得到
方 法 小 结
1.阅读人物介绍文字,了解形象概况。
2.通过各种人物描写,分析性格特点。
3.抓表现力强的词语,品味性格特点。
4.品读故事情节,感受性格特点。
5.画出评价词语,确认性格特点。
问题6:童年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情感起起伏伏。写作《阿长与<山海经>》时,鲁迅已经成年,长妈妈已经去世三十多年了。他是怀着怎样的情感写这篇文章的?你的依据是什么?
环节三
1.从结尾看: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环节三
无限悲伤与怀念
沉痛与愧疚
深深的感激与祝福
长妈妈(?—1899),浙江绍兴东浦大门溇人。长妈妈的夫家姓余,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叫五九,是做裁缝的。“长妈妈只是许多旧式女人中的一个,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乡下叫作‘做妈妈’),平时也不回家去,直到临死。”长妈妈患有羊癫病,1899年4月“初六雨中放舟至大树港看戏,鸿寿堂徽班,长妈妈病发,辰刻身故”。

(选自《鲁迅生平史料汇编》第一辑,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有删节)
补充材料3
补充材料4
作者认为,在黑暗中,人才能真正地安息。
2 .从标题和详略看:

阿长与《山海经》 最详写

表达对长妈妈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环节三
方 法 小 结
1.卒章显志,体会结尾情感
2.回看标题,品味内涵深意
3.关注详略,细节透露情感
4.议论抒情,直接流露主旨
5.了解背景,感悟作者情感
问题7:既然成年鲁迅在结尾表达了对长妈妈如此的深情,为什么还在开头写那么多长妈妈的缺点?“阿长”是童年鲁迅不尊重时的称呼,标题为什么要用“阿长”这个名字?
环节四
搬弄是非、举止粗俗、爱打小报告
睡觉摆“大”字
许多规矩:说吉祥话、吃福橘等迷信做法
“谋害隐鼠”
环节四
成年视角
地位低下
没有受教育的权力
淳朴率真
不拘小节
求好运
追求美好
意外、本能
值得同情
可爱
乐观积极
值得敬佩
问题8:看来,成年的鲁迅并没有表现“不喜欢”长妈妈的情感;可是为什么还写长妈妈讲荒谬的“长毛”故事?文中两次出现“伟大的神力”和“敬意”,长妈妈真的有“伟大的神力”,使“我”产生“敬意”吗?
环节四
逻辑混乱——“伟大的神力”
”敬意“
对长妈妈的愚昧迷信以一种调侃
童年视角
成年视角
寓庄于谐,幽默风趣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大词小用,幽默风趣
热情歌颂

本节课,我们从童年鲁迅和成年鲁迅的不同叙事视角,分析并理解了长妈妈的形象;体会了鲁迅作品中语言的幽默;同时学习了整体感知记叙类文本内容、人物形象分析、把握文章主旨等提升阅读能力的方法。
课堂小结

1.课外重读《朝花夕拾》,关注不同文章中出现的长妈妈形象。

2.课外翻阅绘图版《山海经》,了解内容,感受神奇。
作 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