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单元复习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单元复习测试(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4-21 22:3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单元复习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物质充分混合后,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蔗糖加入水中 B.食盐加入植物油中
C.铁粉加入盐酸中 D.植物油加入汽油中
2.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不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肥皂液洗衣 D.用沐浴露洗澡
3.要使50 ℃的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措施错误的是( )
A.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 B.倒出少量的溶液
C.降低溶液温度到室温 D.恒温蒸发部分水分
4. 把10 g氯化钠的固体放入50 g水中完全溶解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
A.10% B.16.7%  C.20%  D.25%
5、在一定温度下,向盛有氯化钠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加入氯化钠晶体后,则( )
A.晶体质量不变 B.晶体质量减少
C.氯化钠溶解度增大 D.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6、通过对溶液知识的学习,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10%的硝酸钾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仍为10%
B.热糖水降低温度后有固体析出,则原热糖水一定是饱和溶液
C.可以用冷却海水的方式得到氯化钠固体
D.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
7.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食盐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计算、称量、溶解、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
B.溶解、计算、称量、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
C.称量、溶解、计算、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
D.称量、计算、溶解、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
8、向一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晶体,下列图像中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

9、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 B.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D.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
10、佛山市三水健力宝生产的“魔水”驰名中外。“魔水”内溶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打开瓶塞。“魔水”会自动喷出。喝了“魔水”后常会打嗝。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温度有关。以下关于气体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不变 B.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增大
C.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D.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减小
11、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20?g,分别加入到四个各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其溶解情况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得四杯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C.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丙>乙>甲>丁
D.四杯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为:丙溶液>乙溶液>甲溶液>丁溶液
12.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要使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使用的液体M和固体N可能是( )
①稀盐酸和石灰石 ②稀硫酸和锌
③水和氢氧化钠 ④水和硝酸铵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小然同学学完溶液的知识后,在实验室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请你仔细观察他的实验。你发现他的实验中的错误有( )

A.一处 B.两处 C.三处 D.四处
14.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 ℃时,甲易溶于水
B.60 ℃时,甲的溶解度约为0.6
C.将80 ℃时甲的溶液降温至40 ℃,一定析出甲晶体
D.90 ℃时,在50 g水中加入0.7 g甲,充分搅拌后得到饱和溶液

15.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要配制相同质量分数的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应该将温度控制为t1 ℃
B.t2 ℃时,将30 g甲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7.5%
C.要从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D.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水或降温的方法
二、填空题
16.水中加入几滴花生油,充分振荡后,得到的是 液,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得到的是
液。
17、将20ml水倒人装有20mL95%的酒精的烧杯中,混合均匀后体积为VmL。再将一块手帕浸入该溶液中,用镊子夹起手帕,点燃手帕上的酒精,当手帕上的火焰即将熄灭时,将手帕晃动几下,火熄灭,手帕完好无损。
(1)混合后的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
(2)混合后的体积VmL 40ml(填“>”或“<”或“=”),原因是
18、小华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一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老师告知是NaOH、CuSO4、NaCl、CaCO3中的一种。小华思考片刻后,认为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水中就能确定其成分,她的理由是:(每空填一种物质,不能重复)
(1)若不溶于水,则是_________。(2)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则是__________。
(3)若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则是_______。(4)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则是_______。
19. 下图甲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甲图中,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P点所表示的含义为 。
(2)t℃时,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 。
(3)如乙图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mL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同时烧杯中出现浑浊,则X可能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中的哪一种? 。
20、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  .
(2)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 .
(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 ?  ;P点表示的含义是 ???? ? ? ??????? .
三、实验探究题
21.仔细阅读下面的探究实验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Ⅰ.[实验目的] 探究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Ⅱ.[查阅资料]
(1)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包括吸收热量(Q吸)的扩散过程和放出热量(Q放)的水合过程。
(2)实验条件下,水的凝固点为0 ℃,沸点为100 ℃。
(3)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Ⅲ.[提出猜想] 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可能升高、降低或不变。
Ⅳ.[实验探究] 某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 甲、乙中所示的两种实验方案。在图乙所示方案中,每次加入物质b之前,均使用温度计控制热水温度,使之保持在99 ℃。

Ⅴ.[实验结论]
(1)图甲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a后,发现玻璃片与烧杯底部之间的水结冰,说明溶液的温度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下同)。
(2)图乙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b后,热水会突然沸腾,说明溶液的温度________。
Ⅵ.[拓展实验] 按图丙所示进行实验。若物质c为NaOH,则U形管内的左边液面将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边液面;若U形管内的液面位置变化与之相反,则物质c为________(填序号)。
①CaO  ②NH4NO3      ③浓硫酸
Ⅶ.[反思交流]
(1)该小组的同学进一步就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展开了讨论,分析得出:若Q吸________(填“>”“<”或“=”,下同)Q放,则溶液温度升高;反之,则溶液温度降低;若Q吸________Q放,则溶液温度不变。
(2)在图乙所示方案中,小张同学对实验现象很感兴趣,他继续向热水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又看到沸腾现象,至烧杯中出现固体物质后,再继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就看不到沸腾现象了。请解释不再产生沸腾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22、下图是实验室所用盐酸试剂瓶上标签的部分内容、请仔细阅读后计算:

(1)欲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64%的稀盐酸,需用这种盐酸多少毫升?
(2)取上述配制得到的足量稀盐酸与6.5g锌充分反应后,理论上可制得氢气多少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单元复习测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ABBA 6-10、AACDC 11-15、CBCDB
二、填空题
16、乳浊 悬浊
17、(1)酒精 水 (2)< 分子间存在空隙
18、(1)CaCO3 (2)NaCl (3)CuSO4 (4)NaOH
19、(1)A (2)t1℃时,B和C溶解度相同 (2)加B溶质 (3)C
20、(1)甲 (2)相等 (3)N 30℃时,M、N的溶解度相等
三、实验探究题
21、下降 升高 低于 ② < = 出现固体后,说明溶液达到饱和,不能再溶解,也就不再放热
四、计算题
27、(1)20ml (2)0.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