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说课稿
说教材
本课包含三个子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课主要讲述的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揭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4 年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开始全面展开;1992 年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经济体制向纵向发展,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出生在21世纪,对上世纪农村经济改革不熟悉,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更是陌生。但是他们的父母或祖父母都是改革开放的历史见证人,对本课中涉及的历史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可以为学生提供历史素材和历史见解,这是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八年级的学生通过近两年的历史学习,基本掌握了多渠道搜集资料并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基于此,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调查访问作业,让学生对长辈进行访谈,还可以通过一些记录片了解这段历史
说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具体内容,以及实行这种制度所取得重要成果。
2.了解国家对城市进行改革的办法和改革目标。
3.分析我国城市平均工资水平,与改革之前进行对比,简单论述改革的好处。了解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提出这个观点的时间和会议内容。
说教学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说教学难点:经济体制改革
说教法学法:主要通过分析材料法、问题研讨法,让学生树论从史出观点
说教学过程:
1、 导入:《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位命运多劫的母亲,长期的灾难让她一贫如洗,周围的人都看不起她,地痞流氓也不断地欺负、凌辱她,母亲每日以泪洗面,忍辱负重。
后来她有了几个令她骄傲自豪的儿子。大儿子智慧勇敢,赶走了地痞流氓,母亲过上了安定舒心的日子。小儿子聪明善于经营,几年时间他们就脱贫致富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周围的人对他们也刮目相看,原来门可罗雀的家变得门庭若市,母亲的脸上终于绽放出花一般灿烂的笑容。
假如这位母亲就是我们的伟大祖国,那么,她的两个儿子是谁?
二、出示目标
三、自学:阅读课本38—41页,完成以下问题
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间、目的、方式、意义
2、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中心环节、作用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特点、作用
四、共同研讨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改革
1、改革的原因
材料一:1976年,在安徽的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村民一起劳动,一起分享劳动成果,却出现“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的劳动状态。
材料二:“一些农民过年连一顿饺子都吃不上。”“农民碗里盛的是地瓜面和红萝卜樱子混煮面,霉烂的地瓜面散发着刺鼻的气味。”“全家几口人只有一条裤子。”
思考:以上材料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现象?(改革的原因)
2、改革的目的
材料: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
思考:这段顺口溜说明农村改革前夕的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存在着什么样的弊端?
3、改革的排头兵:出示图片
内容: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那样,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这个图片反映了什么问题?
4、改革的方式
材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
方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5、改革后的变化:
材料一:小岗大包干(gān)后,1979年一年生产的粮食等于大包干前五年的总和,生产的油料等于前20年的总和,23年未向国家交售一粒粮,还吃救济粮,而那年一下交了2.5万斤粮食。
材料二:80年代初凤阳花鼓: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了金凤凰。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
思考:改革后的农村有什么变化?
6、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要意义。
对比改革前后的农村,总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要意义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的改革
1、改革的原因
案例一
1956年夏,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案例二
“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这两案例反映国有企业存在什么问题?
2、改革的措施
材料:现行体制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手脚,企业处在只有压力,没有动力,也谈不上活力的境地,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我们最大的烦恼。……,我们怀揣冒昧,大胆地向你们伸手要权。我们知道目前体制要大改还不可能,但给我们松松绑,给点必要的权力是可以做到的。”
---1984福建55名国有企业厂长和经理的“请给我们“松绑”呼呼书
思考:为什么要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改革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中心环节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
3、改革的启示:
从以上的学习中,不管是农村的改革,还是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特点: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3、作用: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五、课堂总结: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从此我国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就是调整不合理的生产关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了“一大二公”的集体生产;乡镇企业调整了农村的产业结构。在城市,对国有企业进行了有步骤分阶段的改革。1992年,中共十四大进一步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标志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六、教学反思
优点:
1、采用多媒体教学和教学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遵循兴趣教学的原则,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充分调动学生自主研究的积极性。
2、顺口溜和民间歌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通过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了党的领导的重要性,认识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了学生对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勇气和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培养了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足:
1、 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通过博览群书,网上阅读等方式给自己补充营养。
2、 多项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让他们多给自己教学与指导。
3、 学习各种先进的教学理论,大胆的尝试教学改革。
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专业素质将会得以大幅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