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Do re mi
课 型:以基训为主的综合课
教学目标:
1、聆听乐曲《大象和小鸟》,并在其中感受到音的高低区别。
2、认识唱名1(do)2(re)3(mi),并能在歌曲学习中初步尝试歌谱的视唱。
3、能和他人一起积极参与简单的旋律创编活动,并从中体验到创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
认识唱名1(do)2(re)3(mi)
教学难点:
运用1(do)2(re)3(mi)进行简单旋律的创编。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设计意图:
新课标指出: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而识读乐谱是表现音乐的一种工具和手段,是中小学音乐知识技能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识读乐谱是各种音乐表现活动——特别是歌唱、演奏活动中的工具性教学内容。新课标对于小学低年级的知识与技能方面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学生能够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
如何调动学生识读乐谱的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是现在大多数音乐教师面临的难题。在本课中,我试图:
1、在情境中学习音符的唱名
2、通过游戏的参与来确立音高的概念
3、设计图谱提高“记”的能力
4、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和识谱要求,把识读乐谱的教学放在丰富的、生动的、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并保留住学生的学习兴趣,遵循学习的规律,使用直观、灵活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使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课堂不再枯燥,针对小学低年级学段进行了识读乐谱趣味化教学的探索。
教学过程:
一、听赏感受《大象和小鸟》
1、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请大家仔细的听,边听边想乐曲里有哪两种不同的声音?
2、听赏音乐《大象和小鸟》
学生答:高音,低音。。。
是啊,这首由高音和低音交织在一起的音乐叫《大象和小鸟》
3、请你们再听一遍,分辨一下哪段音乐是模仿的大象,哪段音乐又是模仿的小鸟,用动作表示你听到的乐曲中的小鸟和大象。
4、复听音乐,体态动作表现音乐形象。
5、过渡:原来音乐如此神奇,不同的音高和音色就能表现不同的事物或场景。
二、认知do re mi ,
1、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三个高低不同的音符伙伴,他们和大家一样,都有自己的名字。想和它们做朋友吗?让我们来看看它们是谁?
(课件出示)
2、认识音符
先让我们来认识它们的名字:do re mi。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它们长得像谁?
哦,原来就是数字“1、2、3”啊。是的,在音乐里,我们给它们取了个新的名字,带手势唱:“do、re、mi”(师范唱唱名)
3、听、唱、感受。
A、你们能与老师一起唱一唱吗?
(师弹琴,生唱唱名,注意音高)
b、你们发现他们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吗?
这些音它们不仅有自己的名字,而且每个音都有不同的音高“1、2、3”它们就像阶梯一样越来越高,请你们将它们的音高唱准,唱好。
c、学生按照顺序练习唱准1(do)、2 (re)、3(mi)。,(上行、下行)
3、复习巩固
A、小朋友们按照顺序唱出它们的名字看来挺容易,但是要打乱顺序唱就没那么容易啦!让我们来试试。
b、进行音符认读和听辨的练习。
三.参与体验:视唱《玛丽有只小羔羊》
(1)、现在do re mi和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就是新朋友了,新朋友见面他们就想送份礼物给大家呢,。请听由他们三个小音符组成的歌曲《玛丽有只小羔羊》
(2)、聆听教师弹奏。
(3)、自由的识读歌谱。
(4)、全班在老师的手势引导下视唱《玛丽有只小羔羊》。
4、谱上歌词,全班演唱歌曲《玛丽有只小羔羊》
四、拓展激趣:创编简单旋律的游戏活动
1、导入
今天我们学会了用do、re、mi三个音符来演唱《玛丽有只小羔羊》。今天的收获可真多,那你们觉得《玛丽有只小羔羊》这首歌好听吗?我们发现这首歌曲就是由1、2、3三个音符宝宝有趣的排队组合而成的,让我们也来给他们排排队试着做个小小作曲家用“do re mi”编个小曲吧。
2、介绍游戏方法
请上三个孩子分别扮演do re mi(分别带上头饰,带手势站好)看老师的手放在谁的肩上就请唱出来。
3、第一轮游戏:
三个小朋友充当键盘,老师“弹琴”学生唱。
4、第二轮游戏: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来“弹弹琴”,当当“音乐家”,其他小朋友一起来唱一唱。
5、游戏推广:
在三个大组中推广游戏,分大组玩一玩,然后上台展示。
在每个大组上台“展演”时,老师记录下乐句,进行整理,让学生连起来唱一唱,然后署上创作时间。
6、全班演唱创作的“do re mi”小曲。
四.总结评价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音阶上的123三个可爱的音符伙伴,就是它们给我们构成了一首首优美的旋律,下节课我们的音乐伙伴还将带领我们踏上下一级台阶,在音乐的道路上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