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课
草原上
教学目标
1、能自主采用挥拍读谱的方法学会演唱《两只黄鹂鸟》,并用和谐的声音表现二声部。
2、认真聆听《牧歌》,感受乐曲表达的意境,用语言或其他方式进行交流表现,并随乐轻声哼唱主题。
3、掌握蒙古族筷子舞的基本动作,并随乐表演。
4、认识附点音符,在《小马跑来了》活动中采用各种动作进行节奏表现。
教学重点
演唱《两只小黄鹂鸟》边跳简单的筷子舞
学习附点八分节奏
教学难点
歌曲的二声部演唱
教学准备
CAI课件 蒙古族服饰 双响筒 筷子 电子琴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组织教学
律动
师生问好
新授导入:
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一起用心来聆听一段歌曲,请大家仔细听并思考问题:
提问
你听到的这首歌曲与别的歌曲有什么区别,有什么特点呢?(无伴奏的合唱歌曲)
你听到歌曲唱的内容是什么,请描述一下?
歌中描绘的是个什么地方?(引出蒙古族大草原)
小结
出示课件:边让学生看动态图片边描述草原美景(拓展画面,铺设情境)
出示课题:“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美丽辽阔的大草原开展音乐之旅”
【设计意图:营造草原情境,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同时也是运用的本课新授内容作为导入铺设情境,引起学生对草原的无限畅想】
那达慕大会——“赛马”
师:“大家可知道蒙古族被誉为马背民族,人民勤劳勇敢,他们最擅长于?”(边用肢体动作引导学生:骑马、射箭、摔跤)“在每的七八月份草原上都要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首当其冲的就是赛马大会,胜利者会被视为草原英雄一般,你们看看郭老师这也有三匹来比赛了,谁最快呢?”
“小马跑来了”用双响筒击节奏(课件出示节奏图示,见教材所示)
“谁是小冠军”提问:
谁会跑最快,请简单概括
对比发现这三匹马的不同处(引出节奏中的附点所在)
讲解附点
附点特点:前长后短、前重后轻;使前后拍点之间很紧凑
学生模击(可分组进行并加入身体动作如:用跺脚或是口技模仿节奏、加上骑马动作等,从而巩固节奏,感知附点的特点)
【设计意图:由赛马联系到双响筒击节奏,模仿马蹄声引出附点在拍点中产生“紧凑”感受,同时也是为下一环节中学唱歌曲《两只小黄鹂鸟》的知识难点做铺设】
四、“牧民新歌”
师:“同学们其实我们的蒙古族人民,不仅擅长骑马、射箭同样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那达慕大会上都有精彩的歌舞表演,你们看看这些穿着漂亮的人们!”(课件图片展示)
提问
你们看看这些民族服饰有什么特点,请描绘一下
教唱歌曲
师:“漂亮的服饰还配上精美的马靴,让人羡慕不已,你们听听这草原上的黄鹂鸟在赞叹起来了,现在让大家听一首草原小朋友爱听的歌《小黄鹂鸟》”
学唱乐谱,二至三遍
难点处突破:附点节奏 八十六分节奏
有感情的再唱乐谱
全班按节奏进行朗读歌词,突出难点节奏(并适当加入模击节奏、划拍子来配合读歌词直至能将二声部处完整读出来)
咬字指导
跟旋律演唱
第二声部学唱,对比发现与一声部的异同
巩固二声部
教师伴奏,男女生配合演唱
小结并指导(回答黄鹂鸟在赞叹漂亮的马靴,同时进行演唱处理指导)
学跳筷子舞
师:听到这美妙的歌声我就迫不急待的想看那更令人叫绝的舞蹈,你们看(课件出示)
介绍不同方式的舞蹈
顶碗舞 甩帽舞 筷子舞
学跳筷子舞
基本动律一
基本动律二
步骤:教师示范动作(走到学生中边唱边跳让学生觉得亲近且直观而不会有学习时表演的顾虑) 学生尝试 边喊口令边带做(由慢渐快) 学生演唱《小黄鹂鸟》边跳舞 (此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参与度与情绪表现)
男女合作表演
【设计意图:在这载歌载舞的环节,孩子们通过唱、舞、节奏等活动,他们的兴趣、个性、社会性都得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完全沉醉在音乐本身的乐趣中,体现出“乐”(音乐)既是乐“快乐”的道理。它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所在,在学唱中采取由歌词入手按正确的节奏读到位再对比二声部处旋律的异同强化认识后再合唱;而学跳中采取男女合作的方式鼓励表现扩大参与度】
那达慕大会――“请你来表演”
师:“同学们肯定和我一样心都飞到这盛大的节日了,那你带了哪些与蒙古族人民相关的节目来参加热闹的大会呢”
【设计意图:知识拓展与升华的环节,是课前布置的任务,收集并表演相关的歌曲、乐曲、舞蹈、器乐演奏、故事等资料,使学生们对少数民族有更多方面的了解同时也是培养爱国主义感情】
课堂总结
师:“这一躺旅行大家肯定收获不少吧,一路欣赏美景,观看赛马大会,还亲自参加了那达慕大会,那下节课我们再相会在美丽的大雁湖边听老师给大家讲述一个蒙古族“马头琴”的故事”
教学反思:
一堂好的音乐课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愉悦的感受,但教材内容看似均一例举,若不进行有效的重组教学必定枯燥无味。我灵活重组教材内容,从人文知识、地理环境、音乐文化等相关方面进行整合作为各个教学内容的情境导入。这一方面拓宽了教学视角也提高了学生兴趣。有效将各个版块紧密连结起来。这堂课的创新在于从新授知识欣赏开始进入课堂导学部分,通过联觉引入课题。从听、动手、演唱(包括二声部)、跳各个层次进行教学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应该说前二个版块进行得还较成功,但在教学重点唱这个环节应分配更多时间进行难点突破(如: 附点唱到位、二声部演唱时声音清晰而平衡)。当然最后环节“那达慕”才艺展示说明49班同学课前准备积极、充分,课堂上有精彩展示(如:唱流行歌曲《天堂》、吹奏葫芦丝《美丽草原我的家》、跳蒙古族舞蹈等)孩子们的才艺成为课堂亮点!
当然,以上所述是我个人对课堂的反想,若是再次投入教学实践的话,我想还应多考虑孩子的学情、学习习惯、爱好等因素。但不论怎样,一堂音乐课能成为孩子们享受音乐美的圣殿,是我们教师应该追求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