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心的小画家
一、基本说明
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小学音乐(歌唱)
2)年级:小学二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湖南文艺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十一课
5)学时数:40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粗心的小画家》这首歌曲,并感受和表现出歌曲中的幽默和诙谐的情绪。通过歌曲表演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故事激趣法、听唱法、学科综合法、拓展延伸法,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歌曲,启发学生善于观察事物,教育学生做事要仔细认真,不能粗心大意。
2.内容分析:
这是一首十分有趣的儿童歌曲,曲调流畅,词曲结合十分好,尤其是四个“画只”都用附点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来表现,使歌曲更加生动、有趣味性。歌曲以生动诙谐的曲调,讲述了一个粗心的小画家,因为平时不注意观察事物,又因为骄傲自大,把小动物的形象都画错了的有趣情景。
3.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因此低年级的音乐课需要通过动起来才能加深孩子们对音乐的感知力和创造力,使其更能投入到音乐所展现的情景之中,欣赏音乐之美。
4.设计思路:本课采用“看—学—唱—演—画”的教学模式。首先,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在融入情境的同时又进行了发声练习。接下来,通过“看丁丁的画”和“我问你答”的律动游戏,来进行重难点的突破和歌曲的学唱。分角色表演的这个环节则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孩子们唱会歌曲之后,让他们来帮助丁丁改正错误,这时的孩子们异常的活跃,都想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活动中。整个教学创设了趣味的情境,围绕着丁丁和学生的游戏中进行,让学生在玩中找到表演和演唱的乐趣,大胆、自信的参与音乐表演活动。
三、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律动1分钟 一、师生问好 师生问好 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
铺垫12分钟 二、创设情景,引入课题1.发声练习教师出示小男孩的立体头像,引出故事:这位小朋友的名字叫丁丁,他最喜欢小动物,今天他来到了动物园,看到了许许多多的动物,动物们都在用它们的叫声欢迎丁丁呢!教师带领学生用声音和动作模仿这些小动物。2.出示图画,律动依次张贴出丁丁粗心的画:螃蟹、鸭子、小兔、大马,并指名几名学生模仿他们走路的模样。3.学生观察丁丁的画,指出画错的地方。4.师生按节奏问答。5.老师带领学生按节奏边拍手边读(x·x x·x│ xx x ) 1.学生们在教师的带领下用声音和动作模仿动物们的叫声(小猫、小鸡、蜜蜂、小鸭、小羊、小青蛙)。2. 律动:用动作和语言模仿丁丁画中的动物。师问:画·只 螃·蟹 怎么 走?生答:横呀 横着 走……3.节奏问答:师问:画·只 螃·蟹 几条 腿?生答:画·只 螃·蟹 四条 腿…… 1.开头设计使学生在有趣、轻松、熟悉的氛围中开始新课的学习,不仅做到了唱歌之前所必须的发声练习,又巧妙的使学生融入了课堂教学情境。2.形象生动的师生问答,巧妙的引导学生反复练习、体验附点节奏,让学生潜移默化接受了附点节奏的教学,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此得到突破,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隐性的发展。这是一个在学生看起来轻松好玩的教学环节,教师却明白所有教学的内在逻辑,明白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最佳途径。
新课15分钟 三、学唱歌曲1.播放音乐。2.教唱歌曲,及时纠正音准及强调音色,“说他是”的后十六节奏可带领学生用眨眼、弹舌头巩固。及时纠正错误的地方,如 ×·65 | 33 22 | 1 0等,最后一句弱拍起音的笑声可带领学生表情夸张地学习。3.引导学生探索用不同的声音演唱歌曲的3部分:用连贯的抒情的唱法演唱第一部分;用活泼、滑稽的唱法演唱中间部分;用欢快、好笑的声音演唱第3部分。4.请两组学生上台表演。5.评价。 1.安静听录音范唱,初次体会歌曲的情绪。2.轻声跟琴声学唱。3.探索对歌曲的艺术处理。4.分组分角色表演。5.生生互评。 1.此环节的设计重在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探索用不同的声音演唱歌曲,培养了学生对歌曲的热爱和表现的能力,有利于音乐素养的培养。2.让学生能大方的参与表演是检查学生一节课是否有所收获的一种方式,也是锻炼他们表演能力的好方法,通过学生的表演与评价可以让更多的学生都参与进来,表演得更出色,积累更多的表演经验。
拓展10分钟 四、合作与创作1.请四位同学上台来修改丁丁的画,其余同学在书上修改。2.引导学生为修改好的画创编歌词。引导学生最后一句也可改成:噢!哈哈…… 或者:哇!啦啦…… 1.修改丁丁粗心的画。2.为修改好的画创编歌词。如:画只螃蟹八条腿,画只鸭子扁扁嘴,画只小兔长耳朵呀,画匹大马大尾巴(真神气)!3.完整地演唱整首歌曲。 1.本环节是让学生知道有了错误就要改正,而朋友之间也应该互相帮助,此时既可将德育渗透入课堂。利用教材上错误的动物图画,让学生帮助丁丁将图画补充修改完善,让学生在画中学歌词,在画中编歌词。美术学科与音乐学科有机地融合,学生既在画画中练习了美术技能,又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多次生动有趣地演唱,一箭双雕。这种教学设计赋予了音乐课新的内涵,是整堂课的亮点。2.歌词的创编是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点,本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发挥主体作用,增加生活体验,体会创造的成功。学生通过参与对歌曲的歌词进行创作,迅速形成一种创意和意象,丰富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学生把自己对不同动物的喜爱用不同的诙谐、幽默的歌词表达出来,展示自己的个性。
小结2分钟 五、课堂小结教师表扬学生们有爱心,齐心协力帮助丁丁改正了粗心的毛病。并引导学生们说说自己从丁丁身上学到了什么。 回顾本课内容,学生们畅所欲言。 在学生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提高的同时,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知道做事情要认真、细心,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不能骄傲自大,要虚心学习,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四、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尝试体现音乐教学的多维目标,关注学生的音乐兴趣与个性发挥,从音乐实践与学生的实际出发,转变音乐的学习方式,通过以“听、唱”为基础,“讲、想”为中心,“画、看”为辅助手段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发挥学生个性,让课堂充满生成的气息。学生兴致盎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始终以愉快、饱满的情绪进行学习,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请各位专家和同行们多多指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