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吉德玛

文档属性

名称 森吉德玛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0-08-16 21:2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音乐欣赏《森吉德玛》教案
年级:四年级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安静的聆听乐曲,能够用不同的方式感受草原辽阔、美丽的风景场面,体验蒙古族人们幸福的生活和热情奔放的情怀。
2、能在聆听乐曲的各种感受性实践活动中了解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即同一个曲调用不同速度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3、培养学生自信参与音乐活动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了解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即同一个曲调用不同速度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感受乐曲表现的不同画面场景,体验乐曲表现的情绪变化。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纱巾、彩球、打击乐器、蒙古头饰等。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播放课件音乐《草原赞歌》,学生作骑马律动进教室。
二、师生问好、新课铺垫
1、 师生问好
2、 声势创编
启发学生用声音、乐器模拟创编一匹马和一群马由远而近,再由近而远奔跑的声响场景,让学生在创编的过程中体会出用平缓的速度可以表现慢慢走的马群,而加快速度后表现的则是快速奔跑的马群,引导学生感悟速度发生变化画面内容也随着发生变化的道理。
3、听赏音画课件《多彩的草原》,让学生观看后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景色,人们在干什么,待学生回答后,教师予以归纳,介绍草原的民俗风情,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新课教学
(一) 导入新课
1、介绍作者贺绿丁创作乐曲的背景,引入课题。
师:草原美丽的风景,动听的歌声和蒙古人们快乐的生活深深打动了贺爷爷的心,于是,贺爷爷依据蒙古民歌《森吉德玛》创作了一首管弦乐曲,名字也叫《森吉德玛》。今天,我们就来听听这首动人的乐曲。
2、讲解管弦乐曲相关知识。
出示小图片,让学生知道管弦乐曲是用管弦乐器演奏的。
(二)欣赏乐曲
1、整体欣赏
① 播放音乐,聆听全曲,听听想想说说,从乐曲中听到了什么?好象看到了什么?乐曲的速度发生了几次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尽情的讲述自己的见解,并启发学生依据速度的变化说出乐曲可以分为两个乐段。
②唱唱主旋律
用“啦”模唱乐曲
随琴轻唱乐曲
2、 分段欣赏
①聆听第一乐段
播放第一段音乐,学生边听边用合适的道具,如:轻轻挥动纱巾,或用合适的乐器,轻轻敲击碰铃等表现对乐曲的感受。
启发学生说说这部分的速度是怎样的,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现了怎样的情绪?待学生自由的表述后再引导学生说出这段慢板的音乐表现了大草原美丽、宽广的风景,让人听后觉得心情悠闲、舒畅。
②对比聆听第二乐段
提问:这部分音乐和第一段有什么不同?什么发生了变化?表现了草原上的什么场面?教师的舞蹈表达了什么?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播放第二段音乐,教师随乐表演即兴舞蹈《欢腾的草原》,学生观看后说说这段音乐表现的又是怎样的场景,速度发生了什么变化,情绪产生了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通过和第一段音乐的对比,懂得这段音乐和第一段截然不同,速度变快,情绪由舒缓转变为热闹、欢快,表现了蒙古草原上人们欢庆节日、载歌载舞的喜庆场面。
② 启发学生给乐曲的两个乐段添加小标题。
提示学生从乐曲的速度、表现情绪的变化、画面内容的不同给乐曲的两个乐段添加小标题。如:安静的草原、欢腾的草原等。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竞赛,比比哪组又快又多。
(三)综合表现
引导学生设计“快乐的草原” 的情节剧表演
①教师示范,讲解蒙古舞蹈的典型动作,学生学跳。
②进行《快乐的草原》的情节表演设计
学生分组讨论表演内容、形式、人物分工等等。
播放第二段音乐,学生自由表演
师生再次随乐共同表演。
(四)情感升华
1、情感教育,说说听完乐曲后的感受,让学生说说听后感触最深的是什么,草原上的人们都是怎样的,学生自然而然地表达出对美丽草原的向往之情,教师顺势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2、播放音乐,师生做骑马律动,在愉悦的情感中离开教室。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