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歌

文档属性

名称 国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0-08-16 21:2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国 歌 》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演唱教学
2年级: 六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湖南文艺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 第十二册第一课
5学时数: 40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用雄壮、庄严的声音演唱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听到《国歌》歌声时,能随着哼唱或面向国旗行注目礼。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来历及歌曲的词作者——田汉、曲作者——聂耳。
2、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感受《国歌》的情绪,用雄壮、庄严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学生准确的演唱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如:三连音、附点)和力度变化。
3、学情分析:
在学生生活中,会经常听到、唱到《国歌》,却又唱不好《国歌》。没有情感体验的过程,不知道国歌的来历,也就不能诠释《国歌》的真正含义。学生有一定的识读乐谱的能力,能将简单的旋律视唱出来。
4、设计思路:
为了解决学生生活中经常听到、唱到《国歌》,却又唱不好《国歌》的问题,我让学生从歌词、歌曲两条线路入手:1.让学生了解《国歌》的创作背景,了解词作者——田汉;体验《国歌》歌词的情绪,为更好的演唱《国歌》打下情感铺垫。2.让学生通过对比、聆听等方法,感受歌曲中的力度变化和特殊节奏(如:附点、三连音),为更准确的演唱《国歌》做准备,并了解曲作者——聂耳。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深刻的体会到《国歌》代表着一个国家,身为中国人是值得骄傲、自豪的。
三、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以及及设计意图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5分钟)
1、观看《奥运会升旗》场面片断 师提问:奥运健儿们为什么那么激动? 学生自由发言。 让学生通过观看 《奥运会升旗》场面片断,由衷的表现出民族自豪感,理解国歌代表一个国家,初步体验国歌的庄严与肃穆。
2、聆听《国歌》 老师播放《国歌》音乐。 学生跟唱《国歌》,随着音乐做出的不同反应。
二、学习《国歌》歌词。(13分钟)
1、观看记录“日本暴行”的图片资料 师:国歌大家都很熟悉,那你们知道它的来历吗?请同学们跟着我一起回到1931年。师: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来势汹汹的闯入到中国的土地,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甚至将中国的土地——东北三省强抢去,称他们为“满州国”。 学生观看记录“日本暴行”的图片资料 通过观看带着浓重历史色彩的记录“日本暴行”的图片资料,将学生带入到日本侵华战争时期,初步感受当时日本侵华战争的来势汹汹与惨无人道。
2、观看影片《国歌》片断一—《控诉》 师:可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却采取“不抵抗”政策,将肥沃的国土双手献给了日本人。 学生观看影片《国歌》片断之一——《控诉》。 通过观看《国歌》片断一—《控诉》,进一步体会国民党政府的不作为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
3、观看影片《国歌》片断——《抗日游行》 师: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与国民党的妥协,让全国人民忍无可忍。这是上海人民在抗日游行。这就是当时上海著名的作家——田汉先生。师:包括田汉在内的上海文化精英们手挽手走在游行最前头。你们看:工人、农民、学生、商人都举起了抗日标语,呼喊着抗日口号,反抗帝国主义的暴行。(画外音)师:许多抗日勇士组成了“义勇军”团,奔赴抗日的前线,决心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成一道抵抗入侵者的新的长城。(画外音) 学生观看影片《国歌》片断之二——《抗日游行》 通过观看《国歌》片断一—《抗日游行》,深入体会包括词作者——田汉在内的社会各界人民,奋起抗日的悲壮场面。了解“义勇军”的来历,知道歌词创作的由来。
4、学一学 (1)老师领读《国歌》歌词师:让我们也加入到游行队伍中,举起我们的臂膀,呼喊着战斗的口号。“起来!不愿做 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学生学着抗日游行的样子,跟读歌词。 在此强调的是学一学的方式:老师带读----学生领读----全体齐读。在多种学习方式中,学生体会歌词的含义。
(2)学生领读歌词师:请一名勇敢的同学站到游行队伍的最前面来,带着同学们呼喊战斗的口号。 由一名同学带读歌词,全班学生跟读歌词。
(3)齐读歌词老师提问:你认为哪一句体现了人民抗日的决心?“前进”两字的再三强调,象征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战斗步伐。 学生试着读出来。
二、学习《国歌》旋律(17分钟)
1、看影片《国歌》片断之三——《在狱中》 师:田汉先生写完义勇军进行曲后,国民党反动派就将他逮捕,关押起来。请看:老师提问:狱中的田汉很激动,为什么? 学生观看影片。学生回答 此环节意义在于:通过词、曲作者之间紧紧的联系,很自然的从歌词的学习过渡到歌曲学习之中。
2、认识三连音(1)拍一拍 师:年轻的聂耳在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时,使用了很多三连音,这就是三连音,每个音符时长与力度都均等。你能拍一拍吗? 学生拍一拍两组三连音节奏 学生使用对比、吟唱、画旋律线等方法,体验三连音、附点、渐强等音乐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能感受到音乐词汇和语言词汇一样,能表达情绪深化情感。为下一步更好的演唱《国歌》打下基础。
(2)听一听 师:请你听一听《义勇军进行曲》中的三连音,模仿的什么声音? 学生发言
(3)唱一唱 师:同学们讲得都很对,象战鼓、象步伐声等等。让我们将仿佛听到的战鼓声、步伐声均匀的来唱出来。 学生视唱以下乐句。1.3 55| 6 5 |3.1 555 | 3 1 | 5 1 |3.1 555 | 3 1| 5 1 | 5 1 |5 1 |10||
3、学唱力度渐强的乐句(1)听一听 师:请你聆听旋律时,注意音乐中的力度变化最明显的在哪? 学生聆听全曲。
(2)唱一唱 师:老师这有两条旋律,让我们试着唱一唱。A: 5|1 . 1|3 . 3| 5 —| (渐强) B: 5|1 . 1|3 . 3| 5 —| (渐弱) 学生分别视唱A、B两乐句。
(3)说一说 老师提问:两条旋律有什么不一样?用哪条更好?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4)唱一唱 引导学生加入歌词唱一唱,注意力度变化。 学生视唱练习。
4、演唱《义勇军进行曲》旋律(1)视唱旋律第一遍(2)加入附点的使用,视唱旋律第二遍 老师提示附点的使用,是歌曲显得更有弹性、更有力度,更能表现战斗的决心。 学生视唱练习。
四、演唱《国歌》歌曲(5分钟)
1、齐声演唱 师:《义勇军进行曲》鼓舞了中国人民奋起战斗,将帝国主义赶出了中国,中国从此站起来了。1949年《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代国歌,1982年正式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让我们这些胸前飘扬红领巾的少先队员们,自豪的唱一唱这首神圣的《国歌》。 学生齐声演唱《国歌》。 在中国人民的奋勇抗争中,义勇军进行曲有着非凡的意义,它代表着全中国人民钢铁般的意志,以及万众一心的国家形象。学生们这次演唱国歌已经能用整齐的歌声表现出自豪的情感了。
2、跟唱《红旗飘飘》 师:国歌鼓舞着中国人民,鼓舞着体育健儿。奥运冠军让赛场上一次次回响起中国的国歌,让国旗一次次飘扬在世界的上空。08年北京成功的举办奥运会;09年天安门广场上举行的旷世空前的“迎国庆60周年阅兵仪式”让全世界都为中国的飞速发展为之惊叹。五星红旗正迎风飘扬。 学生跟唱《红旗飘飘》。 用歌曲《红旗飘飘》给学生传递着一种信息:中国正在飞速发展,中国人正在世界强国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每一个中国人都自豪的说:“我是中国人”!唱国歌是自豪的最好表达。
3、演唱《国歌》 师:新世纪的少先队员们,身为中国人,我们自豪,让我们用嘹亮的歌声,唱起世界上最美的国歌,去迎接崭新的二十一世纪。 学生全体起立演唱《国歌》。结束。 在自豪的国歌声中结束本课。
四、教学反思:
1、一开始上课,我就在教室里播放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有感染力的旋律,加上简短精练的语言,一下子学生就被吸引了,听国歌,看奥运健儿们的图片,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身为中国人是值得骄傲、自豪的。当我说:“运动健儿站在领讲台上时,激动、兴奋,甚至流下热泪,是因为他们唱起的是代表一个国家的国歌。”学生们有所感触,并且有想唱国歌的愿望。我让他们学着奥运冠军的样子,面对国旗的方向,起立来唱一唱国歌,他们的歌声比起平时来,要严肃了许多。
2、我话锋一转:“国歌大家都很熟悉,那你知道它的来历吗?请跟我一起回到1931年。”学生一听,1931年,那么遥远的年代,会发生什么呢?带着疑问,他们观看了我准备的南京大屠杀的图片,这些具有强烈冲击力的黑白图片,让每一个学生的脸上都流露出惊恐的眼神、愤怒的表情。他们摩拳擦掌,恨不得自己就冲上前线去驱逐侵略者。当看到影片《国歌》的片段中,包括田汉在内的上海文化精英们带领着庞大的游行队伍出现时,看见义勇军奔赴抗日前线时,他们都激动得为勇士们热烈鼓掌。这样的情感体验,不需要老师有过多的语言,富有感染力的资料就能让学生有一次深刻的体验,也为学习歌词做好了情感铺垫。“让我们也加入到游行的队伍,呼喊着抗日的口号。”在这种抗日游行的情境中,通过不同方式的读,感受当时杂倍受煎熬的人们心中的愤怒之情,也很好的体验了歌词的情绪,了解了歌词的意义。
3、怎样才能从学歌词过渡到学歌曲呢?我播放了影片《国歌》中田汉在狱中听到歌曲《义勇军进行曲》的一段片段,从“了解田汉和他的歌词”,无意识的过渡到“了解聂耳和他的歌曲”。
4、我告诉学生们:词作家用文字激励人心,曲作家用音符、节奏鼓舞士气。聂耳用了三连音的节奏模仿枪炮声、战鼓声、步伐声;用附点来强调富有弹性力度;用“力度渐强”记号表现斗志昂扬的勇士们勇往直前的情绪。强音记号的使用,表现了中国人民奋起战斗的决心,驱赶入侵者的脚步是坚定不移的。“原来用音乐也可以表达这么丰富的情感!”学生们下课后这样说。他们在学唱这些音符的同时,又一次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
5、为了让学生对歌曲能有完整的体验,我请学生完整的演唱《国歌》旋律,注重音乐作品的完整性及学生对作品的完整体验。对歌曲中的三连音、附点、力度渐强、强音等音乐表现手段的使用,有一个感性与理性的不同感受。
6、谁说现在的学生没有民族自豪感?当他们看见奥运冠军让赛场上一次次回响起中国的国歌,让国旗一次次飘扬在世界的上空。2008年北京即将举办奥运会,展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国。歌曲《红旗飘飘》那富有感染力的旋律,配合上激动人心的画面,学生禁不住都跟着唱了起来。
7、新世纪的少先队员们,身为中国人,我们倍感自豪,热爱祖国就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能准确的演唱《国歌》做起。整堂课在他们骄傲、自豪的《国歌》声中结束!
长沙市天心区幼幼学校 刘方
2009-9-3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