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共40张PPT+6视频资料)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共40张PPT+6视频资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21 22:41:46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我国各行各业都取得了突发猛进的发展。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建国后,我国在国防建设、农业生产等科学技术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1840年西方列强用他们的坚船利炮打碎了清朝天朝上国的美梦,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个多世纪备受凌辱,科技落后。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
2
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文化事业的发展
3
“两弹一星”现在是指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什么是“两弹一星”?
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卫星
【最初的“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氢弹。后来原子弹和氢弹合起来称为核弹(一弹),另一弹专指导弹。“一星”则指人造地球卫星。】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材料一:
我们今天要比昨天更强大,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别人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
材料二: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我国为什么要下决心研制核武器?
第一颗原子弹
1964年10月16日
4/21/2020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4/21/2020
第一颗氢弹
1970年成功发射
“东方红1号”
中国是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
钱学森
钱学森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导弹之父
  邓稼先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迈出了中国独立研究核武器的第一步。他还领导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身患重病的邓稼先
在医院与同行探讨学术问题
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
思考:
研制核武器,我国科学家付出了极其艰辛的努力。你从这些科学家身上看到了什么?
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
“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有什么意义?
①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②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
③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④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中国要是没有原子弹这个东西,人家就要欺负我们。
谁说我们中国人搞不成导弹核武器,现在不是搞出来了吗!
——毛泽东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P92材料研读
两弹一星元勋
863计划
973计划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1986年)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1997年)
神州一号
神州五号
神州七号
神州十一号
无人飞船
载人飞船
太空漫步
空间对接
1999
2003
2008
2016
“神舟五号”
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
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4圈
杨利伟走出舱门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日9时发射
10月17日4时33分返回
共115小时33分
指挥长费俊龙
江苏昆山市巴城镇人
操作手聂海胜
湖北枣阳人
翟志刚
第一位出舱活动的中国人
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
2天20小时27分钟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假如你是国家科工委的发言人,请你介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新闻发布会】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①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
②2003年,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③2008年,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编号
发射时间
返回时间
乘组
飞行时间
圈数
发射地点
神舟一号
1999-11-20
06:30
1999-11-21
03:41
无人飞船
21小时11分
14


神舟二号
2001-01-10
01:00
2001-01-16
19:22
无人飞船
6天18小时22分
108
神舟三号
2002-03-25
22:15
2002-04-01
16:54
搭载模拟人
6天18小时39分
108
神舟四号
2002-12-30
00:40
2003-01-05
19:16
搭载模拟人
6天18小时36分
108
神舟五号
2003-10-15
09:00
2003-10-16
06:28
杨利伟
21小时28分
14
神舟六号
2005-10-12
09:00
2005-10-17
04:32
费俊龙、聂海胜
4天19时32分
77
神舟七号
2008-09-25
21:10
2008-09-28
17:37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2天20小时30分
45
神舟八号
2011-11-01
05:58
2011-11-17
19:32
搭载模拟人
18天

神舟九号
2012-06-16
18:37
2012-06-29
10:03
景海鹏、刘旺、刘洋
12天

神舟十号
2013-06-11
17:38
2013-06-26
08:07
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
15天

神舟十一号
2016-10-17
07:30
2016-11-18
13:33
景海鹏、陈冬
32天

原子弹让中国人不再受恐吓!
袁隆平使中国人不再挨饿!
吃饭靠“两平”
一靠邓小平(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靠袁隆平(杂交水稻)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赞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袁隆平
“杂交水稻之父”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973年10月,袁隆平培育成功一种茎秆粗壮、穗大粒多、米质优良、适应性广的籼型杂交水稻。这是20世纪90年代末,袁隆平教授在观察两系法杂交晚稻的结实情况。
袁隆平获得国际农业最高奖——世界粮食奖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材料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CCTV感动中国颁奖词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有什么意义?
①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②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疟疾(Malaria)经按蚊叮咬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据统计约有20亿人口生活在流行区,主要集中在非洲、东南亚和中、南美洲的一些国家。其死亡率极高。
屠呦呦在实验室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材料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2016年感动中国颁奖词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20世纪70年代初,青蒿素的发现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其意义有哪些?
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疟疾治疗研究中取得的成就。屠呦呦由此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位
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中国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由此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材料:
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允许)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
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思考: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类别
文化成就
长篇小说
话剧
音乐舞蹈史诗
电影
《红岩》、《青春之歌》
《茶馆》
《东方红》
《林则徐》、《英雄儿女》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
请大家结合生活,说一说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
第一、坚定文化自信,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和充足的底气。
第二、坚定文化自信,其意义就在于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
第三、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文化自强。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国防
科技文化成就
农业
医学
文化
两弹一星
原子弹1964
氢弹1967
东方红1号
1970
钱学森
邓稼先
载人航天
神舟一号
1999(无人)
神州五号
2003年10月
杨利伟
神舟七号
2008年9月
翟志刚
袁隆平
籼型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之父
屠呦呦
青蒿素
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下列重大科技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
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④第一艘无人飞船成功升空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①②④③
D.
②①③④
A
课堂检测
2.
按照计划,我国将于2020年左右实施空间站的建造,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将进入全新发展阶段。回顾历史,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
A.
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成功
B.
东方红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C.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D.
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3.
2016年9月1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T2运载火箭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
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   )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C.
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4.
如今的中国正一步步地实现着中国梦。从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到神舟十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证明了我国在下列哪一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
A.
原子能技术   B.
海洋技术
C.
生物工程    D.
航天技术
5.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中国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见右图)。这主要是因为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_____
_____。横线处应填(  )
A.
青蒿素   B.
青链霉素
C.
罗红霉素  D.
红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