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花落为哪般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会借助工具观察花。
2.会使用解剖的方法细致而有序地观察花的构造。
3.能用文字或画图的方式表述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在观察花蕾的活动中使学生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
2. 激发学生观察花的变化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
科学知识
1.知道花的各部分名称,如:萼片、花柄、花瓣、雌蕊、雄蕊等。
2.了解完全花的结构特点。
3.了解花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4.知道植物的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之一。
教学准备
1.开花植物的花蕾(或实物、图片);身边常见开花植物的花朵。
2.放大镜、镊子、白纸。
3.有关解剖花、植物传粉、受精的CD。
课时安排建议
本课教学时间用3课时。
第1课时完成活动1的教学。
第2课时完成活动2的教学。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教学导入
师:身边的开花植物开始长出花蕾来了,这是植物生长的又一证据。那么植物的花蕾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让我们一起去观察吧。
二.活动---观察花蕾
1.观察花蕾的外形特征
调动学生已有的观察经验,看一看、摸一摸并且指导学生使用放大镜来观察花蕾。教师要提示学生可以利用照片、图画、文字等形式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在交流观察结果的时候,学生认识到:不同植物的花蕾颜色、大小、形状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他们都有花柄、萼片两部分。
在观察花蕾外形特征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活动前教师提前考察适合学生观察的场地,注意观察地点是否安全,思考怎样合理安排才能够便于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清楚地观察花蕾。
②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爱护环境的教育,教育学生不要随意采摘花蕾。
③对于采用照片记录观察结果的学生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于自己的重要发现照特写,避免在观察过程中不加思考的对花蕾的外形进行简单复制。
④为了落实观察活动的时效性,要求每个同学只观察一到两种植物的花蕾。
2.鼓励学生继续留心观察花蕾的变化过程。
第2课时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观察了花蕾,它们在一段时间后,会竞相开放。那么里面的构造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花的构造。
二.活动---观察花的构造
1. 教师指导。
学生观看CD,学习解剖方法
教师强调解剖时要用镊子尖夹住每一部分的根部,用力拔下,避免学生破坏花的每一部分的完整性。
2. 学生解剖花,观察记录。
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解剖方法的指导,还要提示学生边观察边记录。
3. 交流总结。
在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花有哪些相同的结构,每一部分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后继激趣。
“花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部分会发生哪些变化?”“植物开花就一定能结果吗?”组织学生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激发学生之间的认知矛盾,从而激励学生继续观察花的变化的兴趣。
三.拓展---花的传粉
学生观看CD,了解不同的传粉方式。
植物有的依靠异花传粉(如:菊花),有的依靠自花传粉(如:黑麦花、大豆花);有的是虫媒花(如:菊花),有的是风媒花(如:黑麦花);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人们还经常对植物进行人工授粉。
在观看之后指导学生继续观察花授粉之后的发生的变化。告诉学生这样能更深入地了解了花的作用。
本课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