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物体是浮的
【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根据物体的沉浮现象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3.能通过简单实验观察并描述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4.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物质的沉浮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5.学会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并愿意倾听他人的观点。
【教学重点】
能通过简单实验观察并描述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能根据物体的沉浮现象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教学难点】
能根据物体的沉浮现象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并对物体的特征展开观察,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物体。
【教学准备】
1.各种玩具和文具、水槽、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PPT课件。
2.学具准备:各种生活物体(如木棋、塑料玩具块、钥匙、乒乓球、木汤匙、石头、橡皮、铁汤匙、水槽等。)
【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设置情境:波波和妈妈正在用一个大的塑料盆清洗玩具。玩具种类很多,有积木、黑板贴、塑料玩偶、小汽车、乒乓球等等。
问题:哪些玩具能浮起来?
交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常见物体放入水里后可能出现的沉浮现象。
任务:通过简单实验,观察并描述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二)活动探究
1.活动1:它们能浮起来吗?
(1)玩具能浮起来吗?
展示:各种玩具的实物。
任务:找一找,哪些玩具能浮起来?[]
讨论:基于日常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交流:说说哪些玩具能浮起来。
引导:如何知道你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要用实验来搜集证据。
指导:介绍实验材料,演示物体如何放置水中,确定沉浮标准和小组活动的分工。
活动:把玩具放入水中,观察哪些玩具能浮起来。
汇报:哪些玩具能浮起来?
(2)这些物体能浮起来吗
展示:各种物体的实物(木棋、塑料玩具块、钥匙、乒乓球、木汤匙、石头、橡皮、铁汤匙等)。[]
问题:它们能浮起来吗?
讨论:基于日常的生活经验和前一个实验现象进行猜想。
交流:说说哪些物体能浮起来。
思考:如何进行实验?
活动:做实验,观察哪些物体能浮起来,并在学生活动手册上做记录。
整理:完成实验记录,并将材料按要求收拾好。
汇报:哪些物体能浮起来?你猜对了吗?
小结:常见的物体放入水中,有的会浮起来,有的会沉下去。
2.活动2:我来分一分
出示:钉子、小石块、玻璃珠、塑料瓶盖、塑料勺、木条、金属条、泡沫塑料块、金属钥匙、硬纸块、小木块的实物或图片。[]
任务:将会沉的和会浮的物体分一分。
指导:为实验材料进行编号,以方便实验、观察、记录和分类,使活动能有序进行。
活动:基于日常的生活经验,按沉浮现象对物体进行分类。
汇报:小组的分类情况,并讲述这样分类的原因。
活动:做沉浮实验,然后再次分类。
汇报:小组的分类情况,并讲述这样分类的原因。
讨论:能在水里浮起来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交流:从制作的材料、形状等去归纳会浮起来的物体的特点。[]
小结:学会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从而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步形成“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的科学概念。
3.拓展:寻找更多能浮起来的物品
任务:在身边寻找更多能浮起来的物品。
观察:能在水里浮起来的物体有哪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