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诗歌
课 型:鉴赏课
年 级:高一年级
教学目的:
一、通过对我国古典诗词题材的现代声乐作品的赏析,感受音乐与诗歌结合的完美贴切,珠联璧合。
二、在活动中,让学生感知美、体验美、创造美、表现美。
三、使学生对音乐与诗歌结合的不同形式有所了解。
教学方法:1、讲授法 2、视听感受法3、课堂讨论法 4、学生参与教学
教学重点:听赏《送孟浩然之广陵》、《滚滚长江东逝水》、《但愿人长久》
教 具:多媒体电脑、课件
教学难点:学唱《但愿人长久》
组织教学(略)
导 入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9个美丽的主管文艺女神,她们叫缪斯。音乐本身是缪斯女神创作的,在他们眼中,音乐是所有艺术中最特殊的一种。在各门艺术中,没有什么比音乐更能直接地表达人的内在情感,在人类生活中,也没有什么比音乐更能叩开人的心扉。
舒曼认为,作为艺术家,首先应成为一位“诗人”,并且努力追求诗的“悟性”。诗歌也是美的载体,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
新课教学
一、《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十五国的作品305首,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民间歌谣;雅——宫廷乐曲;颂——宗庙祭祀的乐歌。
二、作品一:《送孟浩然之广陵》
1、分析作品意境和情感。
2、听赏
3、赏析
三、作品二:《滚滚长江东逝水》
1、出处《三国演义》
2、听赏或者老师范唱
3、赏析 教唱
四、作品三:《但愿人长久》
1、作品分析
2、听赏
3、学生齐唱歌曲
(表现了苏轼首逢仕途挫折,内心世界极为复杂的情绪,寓意深幽。充分体现了这一词作的音乐美,极富张力,时而仰天长啸,时而低沉吟哦。)
五、创作音乐与诗歌的美
为《枫桥夜泊》谱曲并演唱
1、集体朗读。
2、讨论:这首诗是写景的,还是写人的
这是一首写景的抒情诗,月落,鸟啼,遍地寒霜,枫叶渔火,什么季节 ——秋季。描写了空旷、寂廖的江夜场景,展示了诗人不平静的心情。
设计提问:用几个词来形容一下秋天。
(提到秋天,人们总喜欢用萧条、凋零;瑟瑟秋风,绵绵细雨等词语,写它带给人的愁思忧伤。大地枯黄的落叶好似大树在悄然落泪。在这首诗中是水乡秋夜的清冷氛围唤起了诗人的愁思。)
六、总结:
必须把语义所表达的情感通过旋律、节奏、声音的音色变化很好的表现出来,音乐它是以有组织的乐音为主,并通过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色和声调式等的不同变化,体现在音乐的音响中的。
七、拓展延伸 配乐诗朗诵
1、设问:音乐与诗歌除了谱成歌曲以外还有别的结合方式吗?
2、欣赏配乐诗朗诵《乡愁》(作者:余光中)
课堂小结:
诗是心灵之歌,歌是诗意之结晶。英国诗人柯勒律治说过:“在灵魂中没有音乐的人,绝不能成为真正的诗人。”通过本课的欣赏,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音乐与诗歌珠联璧合的意境美和音乐美,美在我们身边,美在心灵深处,只有心灵美的人才能鉴赏美,体验美,只有心灵美的人才能创造美和表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