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课标要求: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分析其特点。
仅仅依靠新式枪炮舰船和洋务企业,并不能使中国富强!
君主立宪制度是最好的政治制度!必须进行政治改革!
王韬
郑观应
一、早期改良思潮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王韬和郑观应
结合课本及所学知识,思考早期改良思潮产生的条件有哪些、提出哪些主张、该如何评价?
l9世纪60、70年代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与发展
2、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3.洋务运动弊端明显,寻找新出路
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
时间:
条件:
代表人物:
主张:
1、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同外国人“商战”。
2、学习西方先进制度;设立议院,制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
作用:
局限:
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做了理论和舆论准备,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也没有付诸实践
二、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及思想
康有为及思想
阅读课本,说说康有为从事维新活动有哪些?
办学堂讲学:
著书立说:
政治活动:
创办报刊:
组织团体:
在万木草堂讲学,宣传维新思想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发动公车上书
——标志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中外纪闻》
北京、上海成立强学会
材料一、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立定宪法,同受治焉。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咨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代内阁学士阔普通武作)
康有为
材料三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
康有为维新思想有什么特点?
减少了思想宣传的阻力、扩大了影响力,但又暴露了康有为等维新派的软弱性
结合教材上的“学思之窗”思考这种思想特点有什么利弊得失?
“托古改制”:借助传统儒家学说宣传维新思想
材料二
西方之言曰:人人有自主之权。何谓自立之权?各尽其所当为之事。各得其所应有之利,公莫大焉,如此则天下平矣。
——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时务报》第9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梁启超
梁启超及变法思想
(1)变法理论
1.变法图强
2.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
3.改革科举制度,培养人才
4.发展近代工业
(2) 担任《时务报》主笔
发表《变法通议》文章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其分际又非甚远于民,而不下侪于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天下无有因末而累及本者,亦岂可因君而累及民哉?
——谭嗣同《仁学二》
数千年来,三纲五伦之惨祸烈毒,由是酷焉矣。君以名桎臣,官以名扼民,父以名压子,夫以名困妻,兄弟朋友各挟一名以相抗拒,而仁尚有少存焉者得乎?然而仁之乱于名也,亦其势自然也。
——谭嗣同《仁学一》
谭嗣同
谭嗣同及变法思想
(1)变法理论
“冲决君主之网罗”
反对君主专制、
反对封建思想观念
(2)著作:《仁学》
严复为《天演论》写的序言
(1896年)
中国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字又陵,福建人,福州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留学英国海军学校。1880年(清光绪六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后升总办。中日甲午战争后,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文,反对顽固保守,主张维新变法,揭露和批判程朱的“理居气先,和陆王的“良知良能”;译《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论点,号召人们救亡图存,“与天争胜”,对当时思想界有很大影响,但也宣扬了庸俗进化论和“是实非幻者,惟意而已”等唯心主义观点。严复曾主办《国闻报》,协办通艺学堂。戊戌变法后,他翻译《原富》等,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思想和逻辑学,首次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辛亥革命后,严复思想日趋保守,1913年列名发起孔教会,1915年列名筹安会。著有《瘉壄堂诗集》、《严幾道诗文钞》等;著译编为《侯官严氏丛刊》、《严译名著丛刊》;今有《严复集》。
严复及变法思想
(1)变法主张
实行变法,“自强保种”
不变法,走向灭亡
(2)创办《国闻报》 翻译介绍《天演论》
(3)特点:用进化论理论阐述维新变法必要性
上海
1.变法图强 2.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 3.改革科举制度,培养人才4.发展近代工业
反对君主专制、
反对封建思想观念
用进化论理论阐述维新
变法主张
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主张维新
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湖南
天津
《天演
论》
《仁
学》
《变法
通议》
《国闻报》
《时务报》
共同
主张
严复
谭嗣
同
梁启
超
代表
人物 活动地点 主要
著述 刊 物 主要
思想
《天演论》出版以后,不上几年,便风行全国,竟作了中学生的读物了。……在中国屡次战败之后,在庚子辛丑耻辱之后,这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公式确是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等术语都渐渐成了一班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还有许多人爱用这种名词做自己或儿女的名字。
——胡适《胡适自传·在上海》
老一辈革命家吴玉章回忆说:“当我读到康、梁的痛快淋漓的议论以后,我很快就成了他们信徒,一心要做变法维新的志士,对于习八股、考功名,便没有多大兴趣了。”
维新思想在当时的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康、梁维新思想传播的影响:
1.启发明智——为维新运动奠定一定社会
2.组织力量——为维新运动奠定领导基础
基础
3.制造舆论——为维新运动作了舆论准
备,减少改革阻力
1895年春,《马关条约》草案电传回北京,正在
北京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闻讯,立即发动各省
举人联名上书,要求拒签和约。18省举人群集在宣武
门外达智桥松筠庵谏草堂,康有为主动请缨,代各省
举人起草了一篇万言书,这就是“公车上书”。
松筠庵
谏草堂
你怎样看待康有为领导下的“公车上书”?
标志着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国闻报
强学会
中外纪闻
保国会
时务学堂
时务报
强学会
强学报
万木草堂
一八九五年,
康梁举人联。 上书光绪帝,
请求把法变。 反对同日和,
维新始开篇。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维新变法思想进一步扩大,包括地主阶级在内的很多阶层都受其影响。
1895年,强学会成立。当时有名的官员翁同龢 、
孙家鼐、李鸿藻都列了名,刘坤一、张之洞、王文韶
等都捐了5000两银子入会。李鸿章得知强学会成立
后,表示赞赏,自愿捐3000两银子入会,但康有为拒
绝。
1、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批评洋务派学习西方是“遗其体而求其用”,其用意是
A、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B、反对洋务运动
C、进行政治改革,实行君主立宪
D、挽救清朝统治危机
2、使维新思想发展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是
A、公车上书 B、创办《万国公报》
C、强学会成立 D、创办《时务报》
C
A
3、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其进步意义主要表现在
A、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
B、动摇了封建君主专制的根基
C、有利于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传播
D、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4、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成为一场政治运动的关键是
A、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B、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C、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D、维新派得到了光绪帝的支持
C
A
5、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把孔子打扮成主张变革先师,目的是( )
A改变孔子儒学宗师的形象 B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孔子
C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根据 D发扬中国古代文化传统
6、有人说康有为是“跪着造反”的典型,主要是指他( )
A、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B、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C、变法时没有实行早先提出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
D、没有和封建主义思想彻底决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