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22 09:2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第21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美国轰炸南联盟;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多极化的趋势;不结盟运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党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
通过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等,认识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了解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知道不结盟运动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青少年应为维护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认识到地区冲突、民族矛盾等成为威胁当今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矛盾,加剧了世界的不安定;中国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所做的努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霸权主义的表现;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难点:理解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问题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世界格局虽然尚未形成,但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世界格局出现了什么样的特点?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各国为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做出了哪些努力?
(二)、讲授新课
一、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1、霸权主义
1974年毛泽东接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霸权主义的概念。它是指在国际关系上,大国、强国凭借军事和经济实力,超越国际法、国际政治格局现状一味扩张自身势力范围,操纵国际事务,干涉他国内政,甚至进行武装侵略和占领,称霸世界、主宰世界的强权政治、强权政策。冷战时期,主要是指美国和前苏联这两个在核武器和军备竞赛中握有绝对优势的超级大国的对外政策。成了苏美的代名词。霸权主义包括世界霸权主义和地区霸权主义。
2、世界发展趋势 :
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和冲突。?
3、威胁世界和平因素:
美国为维护世界霸主地位,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干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两极格局被打破后,一些国家和地区内部长期以来抑而不发的深层矛盾爆发;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不断;恐怖活动抬头,威胁着世界安全。
4、美国霸权主义表现:
(1)、轰炸“南联盟”: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了78天的轰炸。1999年5月8日,中国驻南大使馆遭到北约导弹袭击,3名中国记着不幸牺牲。
?
(2)发动伊拉克战争:2003年,美国又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未经联合国授权,拉拢部分国家,发动战争,占领伊拉克。?
相关史事: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3架飞机,分别撞向纽约的标志性建筑世界贸易中心双塔大楼和美国国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楼。恐怖分子劫持的第四架飞机坠落在宾夕法尼亚州。这一事件导致世贸双塔倒塌和五角大楼严重受损,3000多人死亡或失踪,经济损失达数千亿美元。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1、多极化的含义:
所谓"极",指的是综合国力强、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所谓"化",是指一种发展趋势,并非指现实,表明在多极格局形成之前有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期(或叫转换期)。
世界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反映。多极化发展并不是偶然的,它孕育于两极格局的演变之中,两极格局终结后,并没有出现单极格局,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这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2、表现:
(1)、美国建立单极世界
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认为自己“最有能力领导这个世界”,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但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欧盟:
欧盟成立后,欧洲的实力进一步增强,地位提高。欧盟具有雄厚的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其扩大后的经济规模超过美国,希望摆脱对美国的依赖,而且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成为多极中强有力的一极。
日本:
日本仍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GDP值约为美国的50%左右。20世纪末,其军费开支居世界第二,军事力量在质量上已超过英、法、德等国,居世界第三位。
日本将加快争取世界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
中国:
中国通过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中国的和平崛起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俄罗斯:
俄罗斯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地大物博,在度过苏联解体的社会动荡期后,致力于国家复兴,力求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第三世界国家:
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3/4,它们的总体实力在不断增长,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发展中国家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相关史事:
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师吉姆·奥尼尔首次提出"金砖四国"这一概念,特指世界新兴市场。2009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首次会晤,之后每年举行一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机制的建立,为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发展提供了政治指引和强大动力。多年来,金砖国家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共同发声,积极推进全球经济治理改革进程,大大提升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2010年南非(South Africa)加入后,其英文单词变为"BRICS",并改称为"金砖国家"。
三、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1、背景: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国和苏联为主导的国际秩序,形成了两大集团对峙的冷战局面。
2、不结盟运动:
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新独立的民族国家为了维护国家独立,摆脱美国和苏联的控制,实行和平、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发起了不结盟运动。
1961年不结盟运动在其宣言中说:“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而主张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权利。我们从来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
时间: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
意义: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3、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大多数国家的要求。各国致力于发展经济,力争增强经济实力,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4、中国对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态度和对策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与正义。
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绝不干涉他国内政。
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与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同时,中国还经济推动全球治理变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关史事:
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于2001年6月15日在中国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
前身是“上海五国”会晤机制。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2015年7月10日在俄罗斯乌法举行,乌法峰会通过关于启动接收印度、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组织程序的决议,上合组织扩员的大门正式打开。?
上海合作组织始终践行“上海精神”,主张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这超越了文明冲突、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等陈旧观念,掀开了国际关系史崭新的一页,得到国际社会日益广泛的认同。 --- 习近平上和青岛峰会讲话
(三)、课堂总结
冷战结束后,美苏两极对峙的格局终结。旧的格局已结束,新的格局并未形成。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推动着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新的国际秩序成为各国面临的重要任务。
(四)、课堂练习:
1、1999年,北约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打出手,发动了代号“盟军行动”的持续性大规模空袭。这表明(B   )
A.世界局势呈现多极化趋势 B.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威胁着人类和平
C.苏联的解体使美国步入全盛时期 D.世界需要建立一个符合美国利益的新秩序
2.下列现象与推进世界多极化趋势相背离的是( D  )
A.中国的和平崛起 B.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C.欧洲联盟的成立 D.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俄罗斯走出低谷,‘东方巨龙’腾飞,不结盟运动组织不断壮大。”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是( A )
A.多极化趋势加强 B.稳定的世界格局已定型C.经济全球化趋势 D.军事政治集团不断涌现
4.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将是长期、曲折的斗争过程,能够表明这一现象的事件是( D )
A.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B.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C.欧洲共同体的成立??D.科索沃战争
(五)、板书设计:
第21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一、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1、霸权主义
2、世界发展趋势 :
3、威胁世界和平因素:
4、美国霸权主义表现: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1、多极化的含义:
2、表现:
三、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1、背景:
2、不结盟运动:
3、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4、中国对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态度和对策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