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英语Unit 7 Poems Period 1 Reading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为上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 7 Reading部分,本课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时,要求学生阅读一首介绍父亲的短诗,了解父亲在工作和生活中两种不同的状态以及作者对父亲态度的变化,从而理解父亲,爱戴父亲。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以“诗歌”为话题,学生在Reading板块阅读两首介绍普通工人工作和生活的诗歌,了解诗歌和其他体裁的区别,学会分析诗歌的特点和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在本课中学生能够充分感知诗歌体裁的特点,学会识别韵脚,体会诗歌的写作特点,尝试分析诗歌中蕴含的情感,为本单元listening, writing, speaking板块的学习做充分的铺垫。
牛津英语教材概述
牛津教材的语言教育理念是:知识用于行动强调“语言应用”,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发展“学习策略”。 它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模式。教材中每单元都设计一个或几个与该单元话题有关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用英语获取信息,用英语进行交流,培养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说教学目标
1、课标要求: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读懂简单的故事和短文并抓住大意。
根据课标要求制定本课的学习目标: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并掌握诗歌大意。
2)能够正确朗读并理解诗中重点单词的含义。
3) 通过识别诗歌中的韵脚。
4)学会理解父亲。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文通过对比的手法叙述父亲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两种状态,孩子对父亲的认识也由一个无趣的人变成一个超人,孩子对父亲情感的转变是本首诗理解的难点,因此制定本课的学习难点为: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情感的转变。学习重点为: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学习新词汇掌握诗的主旨。
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为了达成理解文本大意的教学目标,我采用的方法是先整体略读再分段细读的方法。在文本的处理上,第一遍是略读(skim the passage),找出作者对父亲的不同态度的句子,再细读,弄清作者感情的转变。
对文章重难点的处理:诗歌中的作者情感的转变是理解文本的难点,想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而让学生深入思考父亲的具体形象,需要教师用层层递进的问题不断引导,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语言和思维活动,学习语言知识,运用语言技能;在理解与表达的相结合活动中,发展语言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任务型教学法等。
我采用的学法有:自主学习法等。
教学过程分析
1.导入环节。从汉语诗《望岳》导入,回忆汉语诗中何为韵脚。
2.读前环节。读前环节主要是学会识别英语诗歌中的韵脚。从汉语诗歌过渡到简单的英文小诗,再到稍微难一点的诗歌,使学生充分感知何为韵脚(rhyme)。
3.读中环节。读中环节分为三部分,先寻读,找出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两个句子;再细读,获取文章的细节信息,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第三遍读使学生深入思考诗的主旨。
4.读后环节。读后环节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文章的体裁是诗歌,因此诗歌的欣赏朗读也是学习诗歌的一个重难点。第二部分为根据诗歌内容填空。第三部分为拓展练习,认识与分享自己的父亲的相关信息,这一部分的7个问题的设计紧密联系文本内容,是对本课学习的一个拓展。
5.情感升华。与本首诗的主旨相对应,欣赏爸爸的谎言小视频,使本节课的情感升华到高潮,部分学生眼眶微湿,更好的理解了本首诗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