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藏

文档属性

名称 走进西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0-10-01 11:4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走进西藏》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湘版音乐教材
教学年级:四年级上册
执 教 者:芙蓉区朝阳小学喻小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复习《我的家乡日喀则》,体验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并积极参加各种音乐实践活动。
2、 学跳藏族踢踏舞,并能随着歌曲的节奏舞蹈。
3、 初步感受藏族歌舞的风格特点,了解相关文化,并对藏族文化和藏族歌舞艺术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藏族歌舞。
教学难点:二声部合唱的学习;弦子、踢踏舞步的掌握。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课件、各种藏族饰物(哈达、转经筒、藏刀等)。
教学过程:
一、了解西藏:(藏族文化介绍)
1、学习藏语(藏族语言、礼仪文化介绍)
学生随音乐拍手走进教室。(课件1:藏族音乐《雪山情》)
师:欢快的音乐声中,我们又开始了今天的音乐课,(行藏礼)“贡卡姆莎!扎西得勒!”(藏语:你好!祝你吉祥如意!)
先猜猜看,老师这是用什么语在向大家问好?
师: 来,请大家用藏语向老师们问声好——(课件2:藏语问好)
[引导学生学习行藏礼,并用藏语向老师们问好。]
2、认识藏饰: (藏族服饰、民俗文化介绍)
师:“突及切”(谢谢)国庆节,老师呢,随团到西藏进行了一次艺术采风,学会了几句藏语,还带回了几件藏饰品,“你们看,老师给她(学生)献上的是什么?…… 哦!是哈达。你知道藏族人民是怎样献哈达的吗?”
师:你们知道藏族服饰中还有哪些饰品吗?请在网上搜寻。
[引导学生学习献哈达的礼仪,并引出头饰、围裙等其他藏饰,进行相关文化渗透。]
[学生在网上搜寻,主动获取知识。本环节师生的互动性很强,如学藏语,献哈达,并用藏语 “亚不都”(真棒)“突及切”(谢谢)等作评价。]
3、西藏地理:(藏族宗教、建筑艺术、音乐文化介绍)
师:“看来大家对藏族服饰文化很感兴趣,那么你们知道藏族人生活在什么地方吗?” 请快速在网上查询,这可是一道抢答题哦!
(生在电脑上搜集相关资料,并抢答)
生介绍:“藏族人生活在四川、甘肃、云南等地,但是主要生活在西藏。”
(课件3:西藏的地理位置) 师总结: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美丽的西藏呀?就请点击老师制作的“西藏视频”,跟我一起“走进西藏”吧!
(课件4:FLASH流动的画面)师随画面进行介绍:“这里有壮美的雪域风光,这里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蓝蓝的天空下辽阔的大草原,有成群的(牦牛和羚羊),风光醉人的河流湖泊犹如耀眼的珍珠;气势宏伟的(布达拉宫),在雪山的映衬下格外壮丽。热情好客的藏族人民有着古老独特的文化传统,现在你看到的是(西藏喇嘛);与其他少数民族一样,(能歌善舞)是藏族人民最显著的特点,他们使“世界屋脊”的雪域圣地变成了举世公认的“歌舞的海洋”。今天我们走进西藏,就是特地去领略那充满独特魅力的藏族歌舞。
(教师板书:走进西藏)
(注:介绍时也采用互动式,启发学生自己答出括号部分的相关文化知识)
(意图:导入环节,通过对饰品的认识和藏语的运用巧妙的渗透相关文化,这种身临其境的引人方式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二、走进西藏:
1、复习歌曲: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首“藏族的歌”——《我的家乡日喀则》,来,一起唱唱吧!
(课件 5:歌单——我的家乡日喀则合唱)
2、学习舞蹈
师:亚不都!(唱的真棒),(课件 6:日喀则)正巧老师西藏旅行的第一站就到了日喀则, “日喀则”,藏语意思是土质最好的庄园,它是西藏第二大城市,还是著名的旅游圣地,老师在日喀则啊,还学会了一段舞蹈,你们想不想看啊?不过,请边欣赏边思考:老师的舞蹈中体现了哪两种藏族最有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歌舞形式?
(课件 7:请思考)
欣赏完舞蹈,学生鼓掌,老师用藏语“突及切”(谢谢)回礼。
学生点击“藏族舞蹈”回答有哪两种歌舞形式。
(教师板书:弦子、踢踏)
生总结:优美抒情的是弦子,热情奔放的是踢踏。弦子和踢踏是两种藏族最有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歌舞形式。(课件9:展示并学习“弦子”)
(课件10:展示并学习与“踢踏”)
3、听辨旋律,选择类型:
师:“听听下面的四句旋律,说说哪两句适合跳弦子,哪两句适合跳踢踏。” (课件11:歌曲中四句旋律)
1 = C 4/4 (1):1 3 — 2| 1 — — —||
(2):3 3 2 1 6 1 6 5 | 3 5 3 2 1 1 ||
(3):6 5 — 6 | 3 — — —||
(4):1 1 2 1 6 1 6 5 | 3 2 1 6 1 1 ||
师:不用钢琴,我请“谱曲大师”(软件)为我们弹奏。大家感受一下电脑音乐的风格。
依次播放(1)(2)(3)(4)段音乐,学生选择。
4、学跳弦子和踢踏。
① 弦子:
师:“来,请大家站起来和我跳一跳弦子”。(课件12:合唱部分第一乐句)
A:老师示范,学生模仿→ [讲清动作要领,比如膝盖的屈伸,身体起伏]
B:播放音乐、随音乐跳→ [音乐(1):1 3 — 2 | 1 — — —|| ]
C:哼唱旋律、边跳边唱→ [唱词:“唉 索 唉 索”]
D:旋律更换→ [换成音乐(3):6 5 — 6 | 3 — — —|| ]
E:哼唱旋律、边跳边唱→ [唱词:“ 唉 索 唉 索”]
② 踢踏:
师:“看老师跳,请你们用掌声帮老师把踢踏的节奏拍击出来,并请注意重音在哪一拍上?” (课件 13:合唱部分第二乐句)
A:学生拍节奏→ [拍踢踏舞步的节奏:X X X|X X X|]
B:模仿脚部动作→ [先坐着模仿,再起立模仿]
C:播放音乐、随音乐跳→ [音乐(2):33 21 61 65 | 35 32 1 1 ||]
D:哼唱旋律、边跳边唱→ [唱词:“唉索唉索马里拉, 唉索马里拉呀”]
E:旋律更换→ [换成音乐(4):11 21 61 65 | 32 16 1 1 ||]
F:哼唱旋律、边跳边唱→ [唱词:“唉索唉索马里拉, 唉索马里拉呀”]
(意图:通过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教学,使学生在学舞蹈的同时也学会了合唱部分的旋律。引人藏语表扬、头饰的奖励,作为评价手段)
③ 弦子与踢踏的结合:(课件 14:出示整个合唱部分)
由一组同学唱高声部旋律,一组同学跳舞再以交换的方式进行练习。
5、对唱歌曲:(课件15:歌单——我的家乡日喀则歌词)
师:“优美的舞蹈要配上动听的音乐,才能带来美的享受,谁来说说:我们的歌声中应该充满怎样的情感呢?
生答:热情、真诚、活泼、大方。
师:哦!亚不都(说的真棒),那我们来比赛对歌,看藏汉小朋友谁的歌声最动听,好不好?
(教师手风琴伴奏)教师演奏,学生随手风琴分两组对唱。
6、歌舞结合:(课件 16:歌单——我的家乡日喀则合唱)
(1)初步感受:(坐在位子上)随乐拍击踢踏与弦子的舞步节奏,注意突出强拍。
(2)(站立)载歌载舞。随伴奏音乐演唱。(原速)
师:请一名同学领唱。(课件16:歌单——我的家乡日喀则伴奏音乐)
三、拓展部分——藏族的歌。
师:通过以上的学习,大家对藏族的歌曲文化更加了解和喜爱了,现在就请搜集“藏族的歌”找出那些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歌曲。
分四组回答问题。(课件17:请回答)
第一组《家乡》 第二组《北京的金山上》
第三组《青藏高原》 第四组《洗衣歌》
小结:最喜欢哪首歌。(学生回答歌曲风格,点题弦子、踢踏)。
大家说的都很好,现在,请会唱的站起来大方的演唱,想跳舞也来展示你们的舞姿,比比谁最象藏族的小歌手、小舞蹈家!还能得到老师的奖品哦!
(课件 18)——播放《洗衣歌》的音乐片段,学生随着音乐载歌载舞。(课件 19)——播放《青藏高原》学生跟唱歌曲。
这一环节可以设计让学生回去继续搜集“藏族歌舞”,如韩红的《天路》、高原红组合表演的《在那草地上》等等。
(意图:这些优美动听的藏族歌曲对小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通过载歌载舞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展现自我,并且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藏族民歌。教师对表现出色的同学,献上一条哈达,或是藏语的表扬(本课始终以藏语“亚不都“作为评价方式)表示祝愿和奖赏)。
四、课堂小结: (课件 20:再见。播放二胡演奏的〈青藏高原〉)
师:“好了,同学们,优美的旋律声中,我们就要结束今天的音乐课了,虽然对西藏还有几分恋恋不舍,但总要说再见的!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以后你们走进西藏,一定会成为藏族同胞的好朋友!卡里沛(再见)!扎西得勒!”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