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自主学习
基础锤炼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斡旋( ) 幽悄( )
争讼( ) 怅惘( )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制定一个中国野生鸟类拍摄者遵守的共同行为规范,对于保护中国的野生鸟类,显得非常重要。(将“共同”移至“遵守”前面)
B.为号召全社会对自闭症的认知,提高关爱自闭症群体的“点亮蓝灯”活动在水立方盛大开幕。(将“号召”和“提高”对调)
C. 叙利亚政府官员、外国考古学家和修复专家出席了叙利亚国家博物馆的“重新开放”。(在句末加上“仪式”)
D.为了让美丽重现,邢台市进一步努力推进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工作。(删去“质量”)
3.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安塞腰鼓的特点,20字以内。
安塞腰鼓是陕北的汉族民俗舞蹈。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远古时代,黄河各流域部落的男性常用一截中空的树干包以羊皮,携在腰间,击之以驱赶野兽。后来,在秦朝为了防止其他游牧民族侵犯疆土,每个士兵身上都背着鼓,用于警报。
课内精读
1.第一段叙写了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2.第2至10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3.品析下列句子。
(1)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2)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
4.说说“灯笼”的民俗意义。
拓展阅读
风筝仙女
铁 凝
我的风筝实属普通,才两块五毛钱。这是一个面带村气的仙女,鼻梁不高,嘴有点鼓;一身的粉裙子黄飘带,胸前还有“河北邯郸沙口村高玉修的风筝,批发优惠”一行小字,以及邮编多少多少什么的。使我相中这风筝的,恰是“仙女”胸前的这行小字。那表面的商业味道终究没能遮住农民高玉修骨子里的那点儿拙朴,这种口语一般直来直去的句式该让我决定,我就要这个仙女。
傍晚之前该是放风筝的好时光,太阳明亮而不刺眼,风也柔韧且充满并不野蛮的力。我举着我的仙女,在日渐松软的土地上小跑着将她送上天空。近处有放风筝的邻人鼓励似的督促着我:“放线呀放线呀快放线呀,多好的风啊……”
我要说我的仙女实在是充满灵气:她是多么快就够着了上边的风啊。高处的风比低处的风平稳,只要够着上边的风,她便能保持住身体的稳定。
我关照空中的仙女,快速而小心地松着手中的线,一时间只觉得世上再也没有比这风筝仙女更像仙女的东西了:她那一脸的村气忽然被高远的蓝天幻化成了不可企及的神秘;她那简陋的衣裙忽然被风舞得格外绚丽、飘逸;她的态势忽然就呈现出一种怡然的韵致。放眼四望,天空正飞翔着黑的燕子褐的苍鹰,花的蝴蝶银的巨龙……为什么这些纸扎的玩艺儿一旦逃离了人手,便会比真的还要逼真?就好比天上的风给了它们人间所不解的自在的灵魂,又仿佛只有在天上,它们才会找到独属于自己的活生生的呼吸。是它们那活生生的呼吸,给地上的我们带来愉悦和吉祥的话题。
有些时候,在我们这寻常的风筝队伍里,也会出现一些不同寻常的放风筝的人:一辆“奥迪”开过来了,“吱”地停在地边,车上下来两三个衣着时髦的男女,簇拥着一位手戴钻戒的青年。青年本是风筝的主人,却乐于两手空空——自有人跟在身后专为他捧着风筝。那风筝是条巨大而华贵的蜈蚣,听说由山东潍坊特意订制而来;那线拐也远非我手中这种通俗的杨木棍插成,那是一种结构复杂的器械,滑轮和丝线都闪着高贵的银光。“钻戒”站在地上打量天上,一脸的不屑。好不气派的一支队伍,实在把我们给“震”了。
那蜈蚣缓缓地迎风而起了,确是不同凡响地好看。四周爆发出一片叫好声,善意的人们以这真诚的叫好原谅了“钻戒”不可一世的气焰。我却有点为“钻戒”感到遗憾,因为他不曾碰那“蜈蚣”,也不曾碰一碰风筝线。只在随员替他将“蜈蚣”放上蓝天之后,他才从随员手中接过线盒拎住。他那神情不像一个舵手,他站在地上的姿态,更像一个被大人娇纵的孩童。
我知道我开始走神儿,我的风筝线就在这时断掉了。天色已暗,我开始追赶我的仙女,越过脚下的粪肥,越过无数条垄沟和畦背,越过土路上交错的车辙,也越过“钻戒”们不以为然的神色。当暮色苍茫、人声渐稀时,我终于爬上一座猪圈,在圈顶找到了歪躺在上边的仙女。我觉得这“仙女”本是我失散已久的一个朋友,这朋友有名有姓,她理应姓高,与邯郸沙口村那个叫做高玉修的农民是一家人。
大而圆的月亮突然就沉甸甸地悬在了天空,在一轮满月的照耀下,我思想究竟什么叫做放风筝。我不知道。但是,有了风筝的断线,有了仙女的失踪,有了我追逐那仙女的奔跑,有了我的失而复得,我方才明白,欢乐本是靠我自己的双脚,靠我自己货真价实的奔跑到达我心中的;连接地上人类和天上仙女之间那和平心境的,其实也不是市场上出售的风筝线。
1.本文围绕“风筝”,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温馨提示: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
2.本文使用了对比手法,请加以概括,并分析其作用。
(温馨提示:概括对比双方的行为,分析表达的作者的情感。)
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文中的画线句子。
[温馨提示:运用修辞手法的目的在于突出人物(事物)的特点和情感。]
4.文中写“河北邯郸沙口村高玉修的风筝,批发优惠。”“这朋友有名有姓,她理应姓高,与邯郸沙口村那个叫做高玉修的农民是一家人。”其作用是什么?
(温馨提示:“高玉修”象征了什么?)
《灯笼》自主学习参考答案
基础锤炼
1. .wò qiǎo song wǎng
2.D(应删去“持续”)
3. 陕北汉族民俗舞蹈,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课内精读
1. 开篇说“火”。先说小孩喜火的天性,再说大人也须用火,与“灯笼”无关,实为伏笔,为后文写“灯笼”做铺垫。“爱光明”“喜欢火”“喜欢亮光”,是关键性短语,表明小孩以及人类追求光明的普通特点。
2.话说灯笼;祖父夜行;母亲吩咐;慈母之爱;乡俗还愿;元宵张灯;族姊远嫁;朱红描字;献帝灯笼;灯笼下马前卒。
3. (1)表面写族姊家华贵朱门颜色变暗淡了,不再鲜艳了,实际上写族姊家早已衰败。(2)李愬、蒙恬等昔日大将以智慧和勇气抗击敌寇,保家卫国,其英雄事迹与日月同辉,激励着后人,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
4.(1)灯笼与村民生活不可分离,给人以温暖。(2)灯笼成为乡村艺术的重要构成部分,成为文化符号。(3)灯笼装点了乡村的节日,带给村民欢乐。(4)灯笼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拓展阅读
1.挑选风筝;放飞筝;观“钻戒”放飞筝;追赶断线风筝;对风筝的感悟。
2. “我”亲手放风筝与“钻戒”青年的让人代替自己放风筝形成对比,强调的“我”的快乐以及对青年的遗憾。为下文写“我”不顾一切追赶风筝做铺垫,丰富了文章内容。
3.运用排比,描写了“我”不顾一切拼命追赶风筝,描述了“我”在路上所遇障碍的特征与人物的神态,细致入微地表现出“我”追赶风筝时的不易和执着不舍的心态,突出了“我”对风筝无比珍爱的情感。
4. “河北邯郸沙口村高玉修的风筝,批发优惠。”这个叫高玉修的农民扎制的仙女风筝并非有多么高超的手艺, 甚至他的“批发优惠”类似广告语的东西也还显露着拙朴, 但高玉修代表着童年时的乐土,仙女风筝和高玉修是一家人,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中快乐的渴望和对童年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