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梨园金曲 总课时 7
教 学 目 标 1、 能对京剧艺术感兴趣,喜欢聆听和观看京剧,愿意探索与京剧艺术有关的文化知识并参与各种创造性实践活动。 2、 能够感受和体验国粹京剧的唱腔及其音乐情绪,能初步地分辨京剧的行当、角色,知道京剧音乐中文武场,并通过对唱念做打的模仿、武场音乐的演奏,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点 重点:欣赏
教学难点 难点:京剧的板式
技术运用 1、电脑多媒体课件。 2、京剧场面的简单乐器
教 学 过 程
环 节 师 生 活 动
活动1 一、播放京剧《苏三起解》唱段。(出示音频幻灯片)
活动2 导入新课 1、刚才这段音乐是我国哪一种戏曲的音乐? (京剧) 2、我们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那么你对京剧都有哪些了解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京剧。引出课题:第三单元 梨园金曲
活动3 1、京剧的形成 同学们讲了很多关于京剧的内容,使我们对京剧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京剧”中的“京”代表什么意思?(“京”代表京剧在北京形成。) 京剧的真正源头却是安徽,让我们来看看京剧是怎样形成的。(媒体出示文字。) 2、京剧“四大行当”的介绍 (参见课本P23)1)媒体演示,教师讲解。 京剧根据人物的自然属性(性别,年龄)及社会属性(身份、职业)划分为四大类,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生”一般指男性演员,在每个行当里,不同的年龄职业的人物又有不同的行当名,比如:年纪大的叫老生,年纪轻的叫小生,另外还有武生等。 “旦”是指女性角色,如年龄大的叫老旦,年纪轻的叫花旦,中年妇女叫青衣,另外还有刀马旦。“净”则是指“花脸” 又分为正净、副净、武净、油花净等。 “丑”是指诙谐滑稽或小奸小恶的人,分为文丑和武丑,如水浒传中的石迁。女性丑角叫彩旦。 2)欣赏现代京剧—《沙家浜》选段《智斗》 要求: 在欣赏的过程当中请大家辨别出阿庆嫂、胡传魁、刁德一分别属于哪一行当?弄清楚之后填写在P25活动内容三中。阿庆嫂属于“旦”角——沉着、勇敢、机智、灵活的英雄形象。 胡传愧属于“净”角——愚蠢、残暴的草包司令形象。 刁德一属于“生”角——狡诈、凶狠、阴险的汉奸形象。3) 模仿秀 推举三个学生上台来模仿《智斗》的表演,然后由学生自己作出客观的评价。 3、介绍“四大功夫”,即京剧的表演形式。 1)京剧不仅在角色上内容丰富多彩,并且还有形式多样的表演形式,我们一般把它叫做四大功夫,那就是唱、念、做、打(媒体展示。)你们谁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吗? 2)请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唱:演唱 念:念白,具有音乐性,象唱歌。 做:只表演,不出声,有节奏性,象舞蹈。 打:打斗时的表演动作。 4、了解京剧的“唱腔”。 师:京剧唱腔的种类很多,其中二黄和西皮是京剧的主要声腔。二黄的唱腔——流畅、舒缓,是一种平和、稳重、深沉、抒情的腔调,很适合表现沉思、忧伤、感叹、悲愤、压抑的情绪。 西皮的唱腔——流畅、活泼、跳动、有力,是一种明朗、刚劲、激昂的腔调,很适合表现喜悦、激动、高昂及愤怒的情绪。 5、介绍京剧的板式:一板三眼类 主要有慢板、快三眼等一板一眼类 主要有原板、二六等。有板无眼类 主要有流水板、快板等散板类(节奏自由) 主要有摇板及散板。 教师播放二黄和西皮的唱腔片段,让学生说出这两种唱腔有什么区别?然后教师总结。 欣赏《我不挂帅谁挂帅》,请辨别这段京剧属于哪个唱腔?(西皮快板、散板) 欣赏《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请辨别这段京剧属于哪个唱腔?(西皮导板原板)欣赏《浑身是胆雄赳赳》,请辨别这段京剧属于哪个唱腔?(西皮二六) 6、介绍京剧的“场面”。 京剧的乐队称作“场面”或“文武场”。其中,管弦乐部分叫做“文场”,打击乐部分叫做“武场”。 文场的乐器有——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唢呐、海笛、笙等。 武场的乐器有——鼓、板、大锣、小锣、铙钹等。 欣赏现代京剧《迎来春色换人间》 播放音频材料参照课本P25四,试着用打击乐器或其他形式练习演奏两段京剧锣鼓经:1)【慢长锤】 0台 ||: 仓 七 台 七 :|| 仓 七 台七 台 | 仓 ||2)【四击头】 大台 | 仓 — | 仓 七台 | 仓台 七台 | 仓0 ||
活动4 京剧虽然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它却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的发展。在现代,京剧除了古装的传统戏以外,还编了许多现代戏,象著名的《红灯记》、《沙家滨》、《智取威虎山》等,但它们的唱腔并没有变。因此京剧被外国人称为东方歌剧,还有的被改编成歌曲的演唱形式,很受大家欢迎,象广为流传的《唱脸谱》就是其中的一首。(媒体播放学生熟悉的戏歌MTV《唱脸谱》)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京剧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但也许还不能完全领悟到京剧的迷人魅力,京剧为什么会被称作为中国的国粹呢?也许有的同学还在纳闷,没关系,同学们如果在课外多听,多看,多学,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深深地爱上它,迷恋它。(学生在《唱脸谱》的歌声中离开音乐教室)
板 书 设 计
第三单元 梨园金曲
教 后 反 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今天的音乐课我为同学们打开戏曲音乐的大门,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就是我本节课的目的。通过对京剧艺术的逐渐了解,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树立民族自信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艺术实践中体验感受京剧艺术。对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的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我们的音乐课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同时,音乐课的教学过程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音乐教学领域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在传统的教学中,主要实施语言刺激,它刺激的是人的学习表现与状态,而没有刺激学生所研究的问题。当发现哪位学生学习开溜时,通常用讥讽和嘲笑的语言给与刺激。这是传统的语言刺激,其刺激的收效是可想而知的。在新课程理念中,语言刺激主要是对“人的问题”进行刺激,通过语言刺激,激活学生的言语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课 题 《雪域高原》 总课时 5
教 学 目 标 1 复习歌曲《走进西藏》,背唱后半部分歌词。2 欣赏《正月十五那一天》。3 欣赏《阿玛勒火》。
教学重点 藏族歌舞的学习和表演,在这个过程中体验欢乐的情感。
教学难点 组织学生积极投入地进行欣赏、演唱和舞蹈表演,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歌、乐曲的情感并表现出来。
技术运用 录音机。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环 节 师 生 活 动
活动1 一 组织教学:互相问好。学生安静坐好。二 歌曲复习:要求:1 再安静听一遍范唱。2 练习背唱后半部分。3 全班一起完成演唱。要求高音部分用轻声、假声伴唱,合唱部分人人唱出来。 三 大家学习跳藏族舞蹈。 1 藏族舞蹈片段欣赏。 2 老师示范和讲解基本动作。 3 女学生拿出自制“水袖”进行练习。男学生也尽量参与学习和练习。 4 分小组进行展示。 ﹡,老师多加鼓励,不要求学生动作有多美,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
活动2 四 欣赏《正月十五那一天》 1 背景资料简介:歌舞形式对文成公主的赞美。 2 属于藏族民族歌舞“堆谢”中的“觉谢”一类的民歌。具有舞蹈特点。 3 简介“堆谢”:A 指产生于雅鲁藏布江上游一带的民间歌舞。B 分两类(降谢:速度教慢,旋律抒情而悠扬;觉谢:速度教快,旋律轻快而活泼)。C 伴奏乐器:札木聂、笛子、扬琴、根卡、二胡等。 4 《正月十五那一天》属于“觉谢”。 5 聆听《正月十五那一天》。 五 欣赏《阿玛勒火》 1 是藏族“囊玛”中的一首古典歌曲。比兴手法。寓意深刻,艺术性很强。 2 “囊玛” 简介。一种从民间进入宫廷的音乐。以歌为主,以舞为辅。常在室内演出。结构:引子、慢板歌舞、快板舞曲。伴奏乐器:竹笛、扬琴、札木聂、根卡、胡琴和串铃等。
活动3 六 完成“实践与创造”之五和六题。重点是歌曲演唱(不要求一首歌唱完整)。
活动4 七 评价与总结,下课。
板 书 设 计
欣赏《正月十五那一天》。 欣赏《阿玛勒火》。
教 后 反 思
对于这几首藏族民歌,学生不易接受,而对于其中的历史故事却很感兴趣,希望大家多接触与了解。课 题 复习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欣赏《祭献之舞》 总课时 2
教 学 目 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学习歌曲《让世界充满爱》,能用真挚、热烈的情感及自己喜欢的方式演唱歌曲的第二部分。2聆听并能对《祭献之舞》音乐中所表现的野蛮、恐怖、怪诞有所领会。知道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并能产生对现代音乐的表现方式进行探讨的愿望。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祭献之舞》的音乐特点,从而了解现代音乐。
教学难点 聆听并能对《祭献之舞》音乐中所表现的野蛮、恐怖、怪诞有所领会。知道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并能产生对现代音乐的表现方式进行探讨的愿望。
技术运用 录音机
教 学 过 程
环 节 师 生 活 动
活动1 一、歌曲《让世界充满爱》1、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演唱方式演唱歌曲。2、聆听欣赏一、三部分,齐唱领唱第二部分。
活动2 二、《祭献之舞》1、整体聆听音乐,谈谈你对这段音乐的感受?2、作者简介:斯特拉文斯基(1882-1971)美籍俄罗斯作曲家,20世纪现代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出生在离圣彼得堡不远的奥拉宁鲍姆,生长在一个良好的音乐家庭环境中,其父是皇家歌剧院的首席男低音,斯特拉文斯基自幼学习钢琴。后遵循父母的意愿,他考进了彼得堡大学学习法律,但同时继续学习音乐。20岁时,他师从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学习音乐,达三年之久。
??1905年,斯特拉文斯基结束了大学生涯,并开始走上了音乐创作的道路。他很快地获得了成功,俄国芭蕾舞团经理迪阿吉莱夫委托他为《火鸟》谱写音乐,这个剧于1910年上演。一年后,他又写出了《彼得鲁什卡》,这部作品使他牢固地树立了在现代艺术运动中的前列地位。1913年春,他为迪阿吉莱夫写出了最壮观的《春之祭》。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迁居瑞士。停战后他来到法国,1925年定居巴黎,随后加入法国国籍。他在音乐上提出新古典主义理想,与同时都住在巴黎的毕加索、纪德、瓦拉里在绘画、小说、诗歌中所表现的理想一致。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斯特拉文斯基迁居美国并于1945年人美国国籍。自1951年起,他开始了遍及世界的旅行,并于1962年9月来到当时的苏联,在莫斯科、列宁格勒举行了一系列音乐会,受到了欢迎。1971年,斯特拉文斯基在纽约逝世。
??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创作,大致可分为俄罗斯风格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和序列音乐时期。他的早期音乐,具有俄罗斯民族主义的传统风格,如幻想曲《烟火》。此后他虽通过《火鸟》、《彼得鲁什卡》、《春之祭》等舞台音乐,趋向于复杂的节奏、多调性等手法的运用,但从他对创作具有俄罗斯式的音乐热诚看来,他却不失为一个纯朴的、具有俄罗斯精神的作曲家。
??他的中期作品,音乐单纯、清晰。《普尔钦奈拉》组曲,是他沉迷于18世纪音乐所创作的一部混合曲,可以看出他在音乐素材的特性方面的独创性。
??1952年由勋伯格等人创立的序列创作技巧出现在他的作品之中,如《阿贡》、《洪水》等,调性开始在他的音乐中消亡了。
??美国约瑟夫·马克利斯在《音乐欣赏》中谈到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时说:“他的一生中,不断地进行发展。他以永不枯竭的热情抓住新问题,并坚持不懈地找到新的解决办法。从印象主义之后风格的《火鸟》和大胆的《春之祭),发展到他成熟时期的有节制地控制的古典主义,在这过程中他更加强调传统和戒律:‘对艺术控制得越多、限制得越多、研究得越多,它就越自由。’……”3、作品背景介绍:祭献之舞》是芭蕾舞剧《春之祭》中的一段乐曲。这个舞剧是斯特拉文斯基于1913年创作并首演于巴黎,是他的早期作品。这个舞剧表现了俄罗斯原始部落村民的祭礼活动。春天来临,异教徒们挑选一位美丽贞洁的少女做祭品,奉献于太阳神,以求神的庇护。音乐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神秘、恐怖的气氛。全剧分为两幕,第一幕题为《对大地的崇拜》,包括引子、春天的预兆、少女之舞、诱逃的仪式、春天的轮舞、对立的家族、僧侣的仪仗、哲人、大地之舞;第二幕题为《祭献》,包括引子、青年的秘密集会、被选少女的颂歌、乞灵祖先、长者之舞、祭献之舞等。作者在音乐中使用了很多非传统的手法,以致首演时观众对表演的粗野和难以忍受的音响不能接受。
??《春之祭》不仅显现了原始风格的祭礼,而且展现了新的音乐语言的特征,如大胆地使用不协和、复节奏以及多调性。如果说斯特拉文斯基在他的第一部舞剧《火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德彪西音乐的影响、启发;他的下一部舞剧《彼得鲁什卡》,很少看得出浪漫派或印象派的痕迹的话,那么他的第三部舞剧《春之祭》则在音乐、节奏、和声诸方面都与古典主义音乐切断了联系。4、分段聆听,小组讨论:A音乐的节奏是规整的还是复杂的B和声是协和的还是不协和的,C速度是稳重、平和的还是兴奋不安的D乐器是单一的还是乐队全奏E音乐表现的主题是易于理解的还是奇特的、怪诞的5,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总结祭献之舞)是舞剧《春之祭》的第二部分“祭献”的最后一段,又被称为“被选少女的祭献舞”,它是全剧的高潮。少女被选为祭物,在当时被人们认为是神圣的,但被选中的少女心中定会忐忑不安。乐曲开始出现大量复杂、紧迫的节奏以及不协和和弦、下行音和顿音强奏。
??接下去短笛、降E调单簧管和D大调高音小号演奏一段半音下行的、急促而疯狂的动机,它把舞蹈节奏音乐引了出来,并越来越兴奋,达到高潮之后,由小提琴、中提琴和圆号呈现 “死亡”动机,音乐显得十分凄凉。
??然后,几个动机交织发展,定音鼓及其他打击乐器也加入进来。少女的舞蹈越来越狂乱。忽然,音乐戛然而止,这是被选少女累得昏死过去。随后,只剩下三支长笛作九连音上行半音阶快速演奏,引出震撼人心的、加有大铜锣的巨响,宣告用少女祭祀大地的仪式已经完成,全曲结束。
??在《祭献之舞》的音乐中,几乎听不到旋律,只有不规则的强烈节奏、不时变换着的拍子。作曲家在音乐中创造地利用频繁地交替拍子和复杂节奏,使音乐更加强烈、冲动,这段音乐仅仅251小节,就有多达10种拍子的交替出现,而且速度极快(1=126)。
??在和声中使用变化多端的和弦,产生模糊、嘈杂的效果。使用庞大的乐队,配器上注重开阔乐器新的音响领域,如使用乐器的最高和最低音区、颤音和滑音,以及色彩性打击乐器的使用,使整个音乐近似野蛮,产生怪诞的效果。渲染了原始社会的时代背景和宗教仪式的神秘色彩。在这里作为古典音乐重要表现手段之一的旋律被隐退到次要的地位,代之以刺激性的和声和复杂的节奏。而这一切,正是20世纪被称做“现代音乐”的一般性特征。因此,《春之祭》被认为是现代音乐的代表作
活动3 三、课堂小结。
板 书 设 计
欣赏《祭献之舞》
教 后 反 思
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畅所欲言,更能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课 题 第一单元 同属一个世界 总课时 1
教 学 目 标 1、让同学们在各种爱心故事、演唱、表演等活动中体验、感受:爱------ 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 2、在学习中,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注意保护啜子。简单感受体验二声部合唱。3、了解郭峰,了解通俗歌曲。
教学重点 1、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 2、 2、能全身心投入各种表演活动中体验和感受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并积极参与活动
教学难点 能全身心投入各种表演活动中体验和感受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并积极参与活动
技术运用 录音机
教 学 过 程
环 节 师 生 活 动
活动1 (一)爱心故事导入创设情景1、 展示四幅有关爱心的多媒体画面,教师在背景音乐《让世界充满爱》的旋律中动情解说(A 非典事迹 B抗洪抢险 C美国9.11救灾现场 D 希望工程)2、 师:这四幅画面共同说明了一个怎样的情感主题? 3、 师小结,展示主题《让世界充满爱》
活动2 (二)学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1、 展示多媒体画面介绍音乐人----郭峰并简单的介绍《让世界充满爱》作品。2、 播放MTV《让》学生欣赏3、 师提供三种学习新歌的方法让学生按自己学习习惯选择学习(A跟钢琴演唱歌词 B跟钢琴演唱歌谱 C跟钢琴哼唱旋律)4、 跟钢琴练习,要求找到自己感觉演唱比较困难的地方5、 请学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帮助解决并提出OX节奏与X- - -在演唱时应如何把握。6、 再次跟钢琴练习,要求声音柔和、抒情,有感情地演唱7、 尝试用领唱、齐唱的方法练唱。要求:(1)声音统一 气息通畅(2)节奏准确 充满感情
活动3 (三)爱心感悟1、 分析讨论:四人一组合作分析表格曲名 速度 演唱形式 表情 风格 内容主题《让世界充满爱》 得出答案:曲名 速度 演唱形式 表情 风格 内容主题《让世界充满爱》慢板 领唱、合唱 柔和、抒情 现代流行2、 提问:通过分析你知道音乐情感与人的情感有什么联系?为什么?3、 出示多媒体,爱心感悟 A 音乐的情感来源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B 音乐形式千姿百态,爱------人类永恒的主题永不改变。
活动4 (四)爱心创作1、 展示多媒体:爱心小天使的爱心创作任务,画面上有四个爱心宝盒,请每个小组的小组长任意选择并点击其中一个爱心宝盒,爱心宝盒弹开并显示爱心创作的任务。A请你们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做一个爱心礼物B 请你们小组成员按教师提供的道具编一段爱心情景剧,加油哦!C请你们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写一首爱心小诗,努力哦!D请你们小组成员在爱心演出中表演一段歌舞,你们一定很棒!2、 在音乐声中学生活动3、 展示各组爱心创作作品,各小组之间进行评价
活动5 教师小结,在《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声中结束课堂。
板 书 设 计 第一单元 同属一个世界让世界充满爱
教 后 反 思
创设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 题 走进西藏 总课时 4
教 学 目 标 1通过《翻身农奴把歌唱》、《走进西藏》、《天路》的欣赏,了解西藏解放至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今天西藏的美好,激发热爱西藏的情感。2、感受藏族音乐的特点,能够以饱满的情绪准确的演唱《走进西藏》的第二乐段。3、通过亲身体验藏舞,加深对藏文化的喜爱。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藏族音乐和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参与的过程中,初步了解有关西藏的文化。
技术运用 OHP
教 学 过 程
环 节 师 生 活 动
活动1 1课前播放《拉萨谣》。2、导入:图片竞猜3、说一说你对西藏的了解?教师补充。
活动2 4欣赏《翻身农奴把歌唱》5、歌曲简介。6、才旦卓玛简介。
活动3 7、欣赏《走进西藏》(赏MTV)8、歌曲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西藏?用一个词语来描述。
活动4 9、作品简介。10、说一说孔繁森的事迹吗?(学生回答)11、歌曲分段。12、赏第一乐段,体会旋律、节奏、情绪各有什么特点?13、哼唱歌曲第一乐段,感受其特点。14、赏第二乐段,体会旋律、节奏、音乐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5、跟琴学唱歌曲第二乐段。16、完整感受。17、学习藏舞,配合歌曲演唱。
活动5 18、欣赏歌曲《天路》
活动6 19、小结
板 书 设 计
走进西藏
教 后 反 思
在本节课中学生不仅感受了西部音乐的粗犷朴实,还了解了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西藏对学生来说听起来并不陌生,但实际上对她的了解却很少,本节课通过欣赏《走进西藏》这首歌曲,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连绵不断、白雪皑皑的雪山,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以及通过知识竞赛,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西藏的文化。在学唱这首歌曲时,首先引导学生体会音乐的表现力,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演唱主旋律,告诉学生如何从旋律、节奏特点去感受体验艺术形象,再加上老师的手语示范,用手势来引导学生唱准音高,同时教师范唱,用真实情感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歌声中感受到音乐美的所在,并从中领会到,只有富有表情地演唱,才能产生美感。整节课学生都沉浸在动人的乐曲中。课 题 《手拉手》 总课时 3
教 学 目 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奥运精神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感受人类追求大同的精神。二.过程与方法:运用导入,观察比较,多媒体音响与钢琴伴奏相结合等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进教学进程,完成教学任务。三.知识与技能:能有表情地演唱《手拉手》这首歌曲,能区分不同的演唱形式(领唱,合唱)并体会各种演唱形式所起的效果以及作用,体验歌曲旋律进行中以级进与同音反复为主和以跳进为主的特点。
教学重点 有表情地,准确完整地学唱《手拉手》
教学难点 体验不同的演唱形式所达到的效果,简单分析歌曲的旋律进行特点
技术运用 多媒体,钢琴
教 学 过 程
环 节 师 生 活 动
活动1 导入---《我和你》师:大家暑假都看了奥运会吧?生:看了!… …师:第29届北京奥运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次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用他们的汗水创造了金牌总数世界排名第一的辉煌历史。(教师边讲边慢慢走向钢琴)在奥运会期间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奥运歌曲,它们中不乏优秀的作品,词曲之间寄予了人们对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憧憬以及对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而最终被定为北京奥运会主题歌的是在开幕式上由刘欢,莎拉布莱曼演唱的这首歌曲---话刚落音,《我和你》的优美旋律回荡在教室的每个角落。。。(弹奏完毕),大家能说出这首歌的名字吗?生:《我和你》!… …师:好。现在我们来欣赏视频,重温开幕式当天《我和你》的旋律回响在鸟巢时每个人心中的奥林匹克之梦… … 请大家跟着轻声哼唱。播放开幕式中《我和你》的视频。播放完毕师:多么优美的旋律,它是含蓄的中国人对百年奥林匹克梦圆的欣喜之情的婉约表达,更以它特有的方式向世人传递着一种声音:地球村永远是一家。
活动2 二.对比---引出主题《手拉手》师:在你们的心目中,除了《我和你》,什么样的歌曲最能体现奥林匹克精神?(提示:可以从音乐的风格,情绪等方面进行思考)生:(答略)师小结:众所周知,奥林匹克运动有句著名的格言:“更高,更快,更强。”用音乐来表现这样一句格言的话,大家首先想到的会是节奏性,动力性比较强的进行曲。《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有一首歌曲,与《我和你》的含蓄婉约风格不同,它既把“更高,更快,更强”的口号用音乐来唱响,又把奥林匹克精神中的团结友谊公平竞争体现得淋漓尽致。它是历届奥运会传唱最广的主题曲,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认为它是最成功的奥运会主题曲。它---便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1988年第24届汉城奥林匹克运动会会歌,《Hand in hand》(《手拉手》)。播放视频《手拉手》。
活动3 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分段唱谱。先学男女领唱部分,唱会之后再学后面合唱部分。注意:大附点节奏的准确性。
活动4 依声填词熟悉乐谱之后,填入歌词。课件同步播放1988年汉城奥运会相关图片。《Hand In Hand》歌词欣赏:
Hand In Hand
see the fire in the sky 看见空中的火焰
we feel the beating of our hearts together 感觉到我们的心一起在跳动
this is our time to rise above 这是我们的时刻,让这团火焰缓缓升起
we know the chance is here to live forever 我们知道机会永远会在这里
For all time 永远
Hand in hand we stand 我们手拉手
all across the land 穿越五大洲
we can make this world a better place in which to live
我们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hand in hand we can 我们心连心
start to understand 开始懂得了
breaking down the walls that come between us for all time
打破在我们之间的那道隔阂的墙
A li la 阿里郎
活动5 按演唱形式划分演唱,亲身体验师:从刚才的视频我们可以看到,这首歌从头到尾并不是只由一个人唱或者只由全部人一起唱。它包含哪些演唱形式呢,哪位同学来说一下?生甲:领唱与合唱。师:回答得很好。现在同学们就按照谱上的提示,第一句领唱由两位男生来完成,第二句的领唱我们请两位女生来唱,合唱部分全班同学一起唱。哪四位同学愿意来试一下呢?生:(两男两女准备领唱)学生按指定演唱形式演唱《手拉手》,感同深受。
活动6 旋律进行特点,情感的积累师:大家刚才在演唱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曲在旋律的进行上有什么特点?先看领唱部分,哪位同学看出来了可以主动站起来告诉大家。生:(答略)师小结:好的,老师来总结一下这位同学的结论。两句的旋律基本上是重复的,两句的前半句都是在做音阶的上行级进,后半句都是下行级进。(钢琴示范,让学生体会级进的音响)而在级进的时候大家可以发现,总有一个音是保持不动的,叫做同音反复。(钢琴示范同音反复的地方,加深印象)简单归纳一下,领唱部分的旋律特点就是以级进与同音反复为主。按照这样的思路同学们再看合唱的部分,就很容易发现它的旋律进行特点了,谁发现了?生:旋律在往下走。师:好的,但是与领唱部分不同的是,它并不是级进的,中间隔了几个音,这叫做跳进。所以合唱部分旋律进行特点就是跳进为主了。(钢琴示范,强调跳进的音响)不管是跳进还是级进,都始终服从于情感表达的需要。开始的时候音阶级进,预示着情感开始慢慢地累积,到达歌曲的高潮时使用跳进来表现心潮之澎湃。
活动7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非常经典的奥运会主题曲《手拉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乘着歌声的翅膀,在《手拉手》的动人音乐中结束本节课的内容!最后唱一遍,下课。
板 书 设 计
《手拉手》
教 后 反 思
学习这一课,尽管内容少,但教师要掌握的内容也很多。要让学生搜集奥运知识,教师也要掌握大量资料,包括这首歌的相关资料、这次奥运会的资料等等。学习开始,重在朗读,朗朗上口的语言,富有激情的音乐,这都有助激发学生朗读热情。学生想读想唱,之后再进行集体讨论,意在产生对奥运、对体育的喜爱之情。《唱脸谱》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脸谱,使学生了解脸谱是中国京剧中的一种脸部化妆方式。
2.通过学唱《唱脸谱》,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进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通过画脸谱,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美术这两种诉诸不同感官的艺术学科的结合,培养学生对综合艺术的审美感受。
教学重点:
1.了解脸谱知识,认识脸谱在京剧中的作用。
2.在歌曲演唱中分辨不同脸谱的不同表现力。
教学过程:
一、赏析与导入──看脸谱
㈠组织教学:在京剧音乐声中开始上课
㈡资料展示:多媒体展示收集到的有关脸谱的知识
1、脸谱的产生;2、脸谱的颜色 ;3、脸谱的样式
二、活动与体验──唱脸谱
㈠新授引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歌曲──《唱脸谱》,了解一下歌曲中涉及到的脸谱人物。
㈡歌曲范唱
1、谈话:听完这首歌曲,你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脸谱及人物的知识。
2、学生自由谈
㈢学唱新歌
1、学生先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中视唱旋律,然后随教师指挥一起唱。
2、难点突破,前半拍休止
3、随钢琴唱词(体会京剧风味的流行歌曲的特点)
4、齐唱歌曲(加深情感体验)
三、思考与创作──画脸谱
㈠欣赏:录音播放京剧唱段,学生思考剧中人物的脸谱可以看出他是什么形象?
㈡创作:(背景音乐与播放京剧)
1、学生在音乐声中分组画脸谱。
2、在音乐中学生展示作品,师生共评。
四、反馈与小结──演脸谱
㈠学生戴自制脸谱唱歌曲,教师伴奏。
㈡小结(多媒体投影展示)
今天,我们一起愉快地学习了《唱脸谱》这首歌曲,学到了许多京剧中的脸谱知识,认识到了祖国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在以后不要只欣赏流行歌曲,要多听听京剧,做一个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人。
教学拓展:
在音乐教学中,通过优化师生双边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条件,留给自由的空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激发情感,学习音乐文化知识,并在自己的体验中尝试创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