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知识大擂台
一、基本说明
1、课型:开放实践课
2、年级:小学五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湖南省文艺出版社
4、学时数: 40 分钟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民歌知识。知道中国民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区风格.
2、通过民歌知识擂台,使学生了解我国有悠久、丰富多彩的民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各民族和民间音乐的感情。懂得继承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
二)内容分析:
1、音乐知识:通过了解中国民歌的分类,增长知识。
2、欣赏一组民歌:通过欣赏一组不同地区风格与特点的民歌,感受我国多姿多彩的民歌内容,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针对这一特点本课采用擂台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设计思路:
本课是以“民歌擂台”为主题情境的综合欣赏课。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将对民歌的综合欣赏设计成为一堂以欣赏为主、体验为辅的开放实践课。
本课内容安排了中国各地各风格民歌的赏析,使学生通过感性的听赏体验到理性的赏析认识,最终达到在以后的音乐欣赏中对中国民歌准确的鉴赏运用。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擂台的激励形式,采取视听结合法、探究讨论法、创造体验法,为学生搭建了多维、立体的学习空间,调动学生的听觉感官、视觉器官,从而在听赏分析、参与体验的轻松氛围中,逐步激发学生热爱民歌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描述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文化古国。我国各族人民伴随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创造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音乐,在四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传统的音乐五大类(展示大屏幕)
师:今天我们学习哪一类呢?
师:演唱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其中一段。
师:老师演唱的哪一类型的歌曲呢?
生回答
师:我们已从《小河淌水》中对民歌有了初步感受,接着通过擂台赛来学习
和交流有关民歌的知识。
(二)揭示课题
多媒体展示《民歌知识》擂台
师:现在我们分成两队,阿诗玛队,嘉宾是××,克里木队,嘉宾是××。
擂台规则:各队底分为100分。加减方式定为5分、10分,一共进行三轮。
现在进入第一轮:民歌知识问答:
民歌概述:(阿队回答,正确,加10分)
投影:
民歌是劳动人民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而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人民群众
在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歌曲艺术。
民歌的一般特点:
课件出示曲谱《太阳出来喜洋洋》《难忘今宵》(一首民歌,一首名歌)比较谱面上有什么不同?(×队回答)
明确:歌名不同,拍号,调号,旋律不同,歌词也不同,明显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队回答明确:民歌没有词曲作者,名歌有词曲作者。
多媒体展示:(抢答)民歌的一般特点有:
A 专业词曲作者创作;
B 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短小精练;
C 民歌在专业歌唱者中进行传唱,不带有即兴性;
D 民歌在人民群众中广泛传唱,多是即兴演唱;
E 口头传唱,没有集体性、变异性及风格。
师:×队回答正确:加10分。多媒体投影:正确答案。
师:口头性、集体性、流传变异性,短小精练和鲜明的风格彩色。
3、民歌的分类:
师:先欣赏民歌,抢答三首民歌各有什么特点?反映什么内容?
号子(投影曲谱)《平水号子》(川江船夫号子)
生:(×队嘉宾或后援团回答)……
师:《平水号子》是四川嘉陵江上的船工们在劳动时所唱的,它由一人领唱、众人合唱,领唱与合唱交替进行,即可以统一步调,也可以调节劳动情绪。
请听第二首:山歌(放音乐,投影曲谱)《脚夫调》
生:(×队嘉宾或后援团回答)……
师:《脚夫调》属于山歌类的“信天游”(流行北方地区)音调、激昂,反映了旧事对脚夫们的不公平社会的怨愤心情。
请听第三首:小调
放音乐,投影曲谱《茉莉花》
生:(×队嘉宾或后援团回答)……
师:词曲流行于江苏扬州一带,旋律柔婉、优美,表现一位姑娘想摘花,有怕受责骂的天真神态。是民间小调。
师:抢答后再投影:民歌三大类:
类型 概述
号子 是一种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的民歌
山歌 是人们在山野、田间、牧场的劳动中即兴抒发思想感情所遍唱的民歌。
小调 一般指流行在城镇、集市的民间小曲
师:我们知道了民歌的特点及其分类,那么不同地方的号子、山歌、
小调也有区别,地理环境、生活习俗不同,表现出的音乐风格也不同。我
们来感受一下:
范例1:投影曲谱《无锡景》
师:用一般唱法唱一两句,让学生分析好不好?
生:回答。
师:再投入地唱一两句,让学生辨别评价。
师:江南民歌,多用各种各样的装饰音,地理环境、气候、生活习俗
决定了江南民歌,细腻、秀丽、温柔、甜美。
《无锡景》在江苏无锡的茶亭城,游客面对着万顷碧波,歇脚品茶,
一位少女在二胡的伴奏下演唱,幽雅清脆的歌声为游客们助兴。
范例2:投影曲谱《船夫曲》
师:用一般声音唱一两句。
生回答这样处理好不好。
师:再按风格唱一两句。
师:西北地区石山峥嵘,冬季气候寒冷,人们为了生存必须与大自作
斗争,所以民歌的音调嘹亮、质朴。地区、文化、生活习俗不同,塑造的
音乐风格也不同。要想唱好一首民歌,我们要了解这些内容。
第二轮比赛:辨别不同地区的民歌。多媒体展示
师:听完两曲后抢答,然后投影答案,进行加、减分。
敖包会上------蒙古族
沂蒙山小调----- 山东 第一组
2、马车夫之歌-----新疆维吾尔族 第二组
师:抢答后再投影:民歌三大类:
北京的金山上----- 藏族 第三组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陕北
公布暂时获胜队,掌声祝贺
师:现在进入第三轮比赛:赛歌。两队接唱,先由嘉宾接唱,只唱两
句,两队内容不能重复,同时说出歌名、地区及风格。
每队六首
师:两队的擂台真是激烈,各队的合作精神,值得赞扬。××队获胜,
让我们像他们祝贺。
师《民歌知识》擂台到此结束,那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呢?
(学生集体回答)投影小结:
1 民歌概述 是人民群众在生活时间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歌曲艺术。
2 民歌的一般特点 口头性、集体性、流传变异性,短小精炼和鲜明的风格色彩等特点。
3 民歌的分类 号 子 是一种和劳动节奏紧密结合的民歌。
山 歌 是人们在山野、田间、牧场的劳动中即兴抒发思想感情所编唱的民歌。
小 调 一般指流行在城镇、集市的民间小调。
四、教学反思
1、这节课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有时还有点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我觉得今后上这种开放实践课有必要在赛前多强调纪律,以使显得课堂活活而不乱。
2、学生对劳动号子和小调的听辨较易掌握,但对山歌的听辨还不是很肯定,很容易跟劳动号子混淆。今后要让学生多听听不同风格的山歌,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山歌的认识。
3、本堂课由于时间问题,有些讨论的地方并没有预设的深入。其中需要完善的还有很多细节问题。
1.民歌 2.歌曲音乐 3.曲艺音乐
4.戏曲音乐 5.民族器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