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10.5《人体能量的供给》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10.5《人体能量的供给》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4-22 14:10: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 学 设 计
内 容 第十章第五节人体能量的供给 学科 生物学 课型 新授
学 校 新厂镇中学 授课 教师 赵定芬 授课 时间 课时 1
年 级 七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明人体内能量的供给。2.说出体温的概念及其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学会测量自己和他人的体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人体的身体健康。
教学重点 说明人体内能量的供给。
教学难点 说出体温的概念及其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探究法。
教具准备 实验器材、PPT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能正常进行需要消耗能量。请同学们联系人体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有关知识,讨论一下人体获得食物中储存的能量的过程。氧气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肺,再随循环系统送往全身每个细胞。但氧气与能量、营养物质的关系,大多数同学不能说出。 根据自己已有知识能说出食物中贮存着丰富的能量,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后,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运往全身各处。 提出问题,明确学习目的。
二、新课教学 [提问]还记得植物的呼吸作用吗,请用公示的形式把呼吸作用表示出来。? 氧气+有机物→二氧化碳+水+能量 [播放FLASH]人体能量供给的过程。[小结]人体由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全身各处。这些营养物质的一部分用于细胞的分裂与生长,转变成人体的组成物质;另一部分被暂时储藏在人体内(如肌糖原,肝糖原)。在细胞内,蛋白质、糖类、脂肪等营养物质在氧气的参与下被氧化分解,贮存的能量被释放出来,用于维持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讨论]人体能量的供给。请同学们以四人为一组,讨论和交流书P69的资料1、2,并根据前面学习“膳食指南与食品安全”内容时设计的“一日食谱”,计算自己每日能量供给的情况。[思维拓展]书P71。[讨论]如何设计新的“一日食谱”?[播放视频]:人体的热量分布,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说出这段视频说明了什么问题?[提问]:你知道人体释放的热量从哪里来?[讲述]人体产生的部分能量用于维持体温。体温是人体内部的温度,可用体温计来测量,测量的部位一般是腋窝、口腔、直肠三处。[体验]测量体温。学生6人一组,测量每人的腋窝温度和口腔温度。列表记录每人的测量结果。[讨论]1.当你为亲人或邻居量体温时,如何确认他们是否发烧?2.为什么SARS流行期间,机场、车站等场所通过体温探测仪检查旅客的体温。[讲述]腋窝、口腔和直肠的温度平均数值分别为36.8℃,37.2℃,37.5℃。直肠的温度最接近人体的体温。人的体温与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有关。[思考]人体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有什么意义?[小结]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体温过高或过低会影响体内酶的催化作用,从而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提问]人是如何保持恒定的体温的?[播放视频]请同学们在观看后总结出人体保持恒定体温的办法。[辩析题]一个人生病发烧是一种病理反应,对人体有百弊而无一利。[总结]发热对人体既有利又有害。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身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但当体温过高或长期发热,人体的生理功能紊乱,甚至会危及生命。当体温达到43℃时,人就会有生命危险。 回忆植物的呼吸作用,认识到氧气能促进营养物质的分解释放出能量。观看FLASH,理解人体获得食物中储存的能量的过程。跟着老师把人体内能量供给过程理一遍。 以4人小组为单位阅读资料,计算一天的能量。 通过计算,用数据解释。全班讨论交流。观看后,感性地认识到人的身体释放热量。回忆萌发的种子释放热量,说出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一部分以热量的形式散失。分组实习,学会看刻度,注意安全使用体温计等玻璃器具。讨论后认为:体温超过37.5℃为发烧。 发热是SARS的一个典型症状,因此可以通过检查旅客的体温来筛选可疑人。 积极思考。 观看视频,对人体保持体温恒定的过程进行复述。 回忆所学知识,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 通过观察,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阅读表格的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技能,它包括读和用两个方面。通过引导学生读懂表内的内容,为在将来的学习生活中会查阅一些资料表格奠定基础。 通过亲自体验学习体温,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常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通过生活中人们关注的问题引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观看视频,使学生掌握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常见问题。
三、巩固练习 课本自我评价。 学生思考完成。 加强知识巩固。
四、小结 播放多媒体画面展示所学内容。 互评和检测本节所学的学习情况,看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 学会总结和互评,以求共同进步。
五、课外作业 同步指导相关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 检测所学知识情况。
六、板书设计 第五节 人体能量的供给人体能量的供给: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在氧气的参与下被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体温:(用温度计测量)1、体温测量的部位:腋窝、口腔、直肠2、发热:人体被某些病菌、病毒感染时,体温升高,即为发热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