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材简析】
本课主要讲述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和城市全面展开以及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包括三个子目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客观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和成果。
(2)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过程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研读史料、视频、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对改革前后的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综合、概括,形成概念,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培养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2)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和当前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权分置的新变化,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培养时空观念核心素养。
(3)引导学生理解我国社会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离不开改革,认识改革是强国之路,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理解改革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要不断深化改革,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及成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难点: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解。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复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
◆讲授新课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为什么要改革?怎么改?课件材料:
材料一: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材料二:1976年,在安徽的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村生产队,村民一起劳动,一起分享劳动成果,却出现“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的劳动状态。
想一想:材料一、二反映了当时农村生产存在什么问题?出现上述史料中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我们不能到处都紧张,要先把农民这一头安稳下来。……摆稳这一头,就是摆稳了大多数,七亿多人口稳定了,天下就大定了。
——1978年陈云讲话
1、出示课件展示史料:学生根据预习情况回答出问题,从而锻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小结旧的生产关系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农村的发展形式因此我们进行了改革,这次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试点在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小岗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那么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哪些特点和作用?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回答问题。3、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提问土地所有制形式变了吗?土地仍然是土地公有制,农民承包的只是土地的使用权,改革的仅仅是经营方式。4、组织学生讨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与调整?师生共同归纳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从中我们得到哪些启示?制定政策一定要依据本国的实际国情,实事求是,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6、随着农业生产朝着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出示课件认识乡镇企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指出:农村改革的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情况如何?
二,改革从农村转向城市。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结合材料,分析为什么对国有企业改革,怎样改革?教师小结出示课件政企不分,吃大锅饭,企业没有自主权,职工积极性不高。课件图片及材料(青岛电冰箱厂改革前情况)分析课本P40材料研读,问题的指导分析、理解。
2.课件国企改革小视频、青岛电冰箱厂改革情况及结果(发展为今天的海尔集团),城市改革是的措施是什么?(导读、结合课件表格引导对比分析改革前后不同,点拨)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效果如何?有何意义?
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992年在党的十四大上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了解含义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2、理解为什么要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出示课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教师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开始富裕起来。城市国有企业换发了生机和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并得到了大发展。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课堂练习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集体土地可以长期包给农民使用,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这是因为(???)
A?、土地改革 ??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 ???D、家庭联产责任制
2、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
A?、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B、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C、使农业收入得到平均分配??????D、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
3、我国改革开放中,首先进行改革的是(? ????)?
国有企业?? B、农村 C、城市??????D、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