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青山处处埋忠骨
1.用“√”给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拟定(nǐ lǐ) 踌躇(zhù chú) 马革(gé gě)
奔赴(hù fù) 黯然(àn àng) 签字(qiāng qiān)
2.看拼音,写词语。
duàn liàn juàn liàn wèi wèn gǎo tè shū
( ) ( ) ( ) ( )
3.选字填空。
[拟 似] [瑞 端]
好( ) ( )稿 ( )雪 ( )正
[炼 练] [搞 稿]
( )习 ( )钢 ( )件 ( )笑
4.用本课学到的四字词语填空。
(1)他刚才还在不停地讲昨天的见闻,这会儿却一言不发,一副__________的样子。
(2)听了妈妈讲的这个感人的故事,我__________也流下了眼泪。
5.下面句子中与其他三句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
B.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是父母所生?
C.战士的血肉之躯都是父母所生的。
D.没有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
6.读句子,选择对应的人物描写的方法,并填空。
(1)选出下面句子主要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写
①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 )
②“岸英!岸英!”毛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 )
③毛主席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 )
(2)作者通过以上细节描写,反映了毛主席的内心世界,表现了毛主席丧子后_____________的心情和对儿子毛岸英的______________之情。
7.品读语段,完成练习。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这段话主要是对毛主席________和________的描写,写出了毛主席思想感情的变化,先是以________的身份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以________的身份决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毛主席作出这一艰难、痛苦的决定,体现了他( )。
A.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B.丧子之后的极度悲伤 C.世人都有的伟大父爱
8.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踌躇”在词典中的解释有:①犹豫;②停留,徘徊不前;③得意的样子。选文中的“踌躇”应选第_________种解释。
(2)从毛主席“黯然”的目光可以知道毛主席的心情是________的,这种心情还可以从选文中的哪个句子看出来?请用“ ”画出。
(3)下列选项中,对选文中画“____”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忠骨”是指忠烈者的遗骸,在选文中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何须”的意思是何必
B.“马革裹尸”就是把马儿的尸体包裹起来
C.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死后是否要把遗体运回家乡安葬倒无须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D.这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主席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充分显示了毛主席的博大胸襟
9.小练笔。(选做题)
“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课文中的这句话让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请你结合课文内容,想象毛主席在夜深人静时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说些什么,进行续写。
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英雄事迹。(选做题)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其中涌现出无数的战斗英雄。请将下面的英雄人物和他们的事迹对应起来。
(1)“严守纪律,被大火吞噬,忍受烈火烧身的剧痛一动不动而壮烈牺牲”的是( )。
(2)“抱起炸药包,毅然冲入敌群,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的是( )。
(3)“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正在扫射的敌机枪,为部队扫清了前进的道路”的是( )。
(4)“冒着严寒先后3次跳入冰窟中,拼尽全力,救出朝鲜少年而牺牲”的是( )。
A.黄继光 B.杨根思 C.罗盛教 D.邱少云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1.答案 nǐ chú gé fù àn qiān
2.答案 锻炼 眷恋 慰问 搞特殊
3.答案 似 拟 瑞 端 练 炼 稿 搞
4.答案 (1)若有所思 (2)情不自禁(不由自主)
5.答案B
解析 A项是反问句,D项是双重否定句,都表示肯定的语气,意思是战士的血肉之躯都是父母所生。B项是疑问句,表示疑问语气。C项是陈述句,陈述战士的血肉之躯都是父母所生。所以本题选B。
6.(1)答案 ①B ②A ③C
解析 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等。语言描写一般用引号表示人物直接说的话,如第②题中的“‘岸英!岸英!’”。动作描写是用动词来描写人物的动作,如第①题“吸”这个动词描写了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则是对人物面部表情的描写,如第③题中的“目光中流露出”。
(2)答案 悲痛 怀念
7.(1)答案 心理 语言 父亲 见到儿子的遗骨 主席 将岸英安葬在朝鲜
(2)答案 A
解析 毛主席作出的这一艰难、痛苦的决定是将儿子的遗骨留在朝鲜,自己不仅没有见到儿子的最后一面,连见遗骨的机会都放弃了,这体现了毛主席拥有比常人更加宽广的胸怀。丧子之后的悲伤与伟大父爱在毛主席身上也有,但并非是在这一决定中体现出的。
8.(1)答案 ①
(2)答案 悲痛 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3)答案 B
解析 “马革裹尸”的意思是用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而不是把马儿的尸体包裹起来。其他选项理解正确,所以本题选B。
9.答案 示例:他用颤抖的双手紧紧地攥着电报记录稿,纸上的每一个字都刺痛他的眼睛。他不由自主地哽咽着:“岸英……岸英……”心里想着岸英可是他心爱的、寄予了厚望的儿子,却离他而去了。他悲痛欲绝,即使他知道只要战斗就会有牺牲,儿子为了朝鲜人民、为了中国人民牺牲,他是他的骄傲。可是心里还是很痛,仿佛万箭穿心。泪水一次又一次地模糊了他的视线,顺着眼角流下,滴落在枕巾上。
10.答案 (1)D (2)B (3)A (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