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草船借箭》 (2课时)课件(23+14张PPT)+预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草船借箭》 (2课时)课件(23+14张PPT)+预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22 14:21:19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 5 草船借箭
第1课时草船借箭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草船借箭》是根据《三国演义》的第四十六回的相关内容改编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统一了北方,率大军南下,准备统一全国。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读一读妒忌 委托 照办 预计 紧急 军令状 探听 布置 调度 水寨 呐喊 神机妙算文中写到了哪几个人物?找出“草船借箭”的起因、准备、经过和结果。写一写写一写写一写写一写写一写写一写写一写写一写写一写写一写写一写写一写课件14张PPT。 5 草船借箭
第2课时草船借箭  周瑜妒忌诸葛亮,意欲加害诸葛亮。这是周瑜设好的圈套,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陷阱害人。诸葛亮回答“用弓箭最好”,这正中周瑜下怀,于是周瑜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的任务。周瑜不动声色的话中反映出他的险恶用心。  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增大。
  江水水流方向向东,风向向东,因此船受箭归来才会顺风顺水,且诸葛亮早就根据敌我双方驻军位置,算计好去向和归途,这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诸葛亮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支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  一方面诸葛亮顾全大局,为了维护蜀吴联盟,战胜曹军,所以不和周瑜计较。另一方面诸葛亮对于向曹操借箭的计划早就成竹在胸,所以他欣然地立下了“军令状”,表现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这是诸葛亮为借箭所做的准备。船和军士,是诸葛亮借箭的基本条件,将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是伪装,船两边放草把子,是为了受箭。他知道鲁肃忠厚守信,又顾全大局,可以信赖,特向他借船。他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肃向周瑜提借船之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有计谋、有胆略、知人善用。他早在立军令状之前,就想好了整个“草船借箭”的计划。  到处都是大雾。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正因为“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射箭。  曹操生性多疑,再加上天气的原因,曹操只是调拨水军弓弩手射箭而不敢轻易出动,正符合诸葛亮的心意,这也是诸葛亮事先算到的。笑笑自己神机妙算(自信的笑)
笑曹操不敢出兵(胜利的笑)
笑周瑜不自量力(胜利的笑)
笑鲁肃忠厚老实(幽默、宽厚的笑)想一想船身相连容易受箭
曹操多疑不敢出兵士兵擂鼓虚张声势,引敌射箭
船头朝东,船尾朝西,顺风顺水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  因为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十万支箭,结果三天后如期交箭,有力地挫败了周瑜的阴谋,使周瑜自叹不如。读一读坐享其成满载而归有误(雾)尽是计谋神机妙算5 草船借箭
学生预学案设计
课题
草船借箭
时间建议
10~15分钟




熟读课文
1.本文共有(  )个自然段。
2.默读一遍,朗读两遍,读通、读顺课文。
预习字词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再把词语正确地读两遍。
A.nǔ  B.chénɡ  C.màn  D.nà  E.léi  F.dū  ɡ.cáo  H.yú
周瑜(  )    幔子(  )    曹军(  )    丞相(  )
都督(  )    擂鼓(  )    呐喊(  )    弓弩(  )
2.描一描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尽量把字写正确、工整。
3.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并选词填空。
妒忌  推却  委托  预计  军令状  疑惑  调度  神机妙算
(1)周瑜十分(    )比自己有才干的人。
(2)诸葛亮(    ),顺利地完成了造箭的任务。
内容感知
1.课文主要讲述了(  )的故事。
A.周瑜妒忌诸葛亮   B.鲁肃帮助诸葛亮   C.诸葛亮草船借箭
2.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周瑜的特点是(  ),曹操的特点是(  ),诸葛亮的特点是(  )。
A.生性多疑  B.神机妙算  C.嫉贤妒能
资料搜集
1.搜集诸葛亮的资料。 
2.搜集《三国演义》的资料。
阅读质疑
1.为什么鲁肃会帮助诸葛亮?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