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教学设计
陈旭阳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中国书法,了解几种书法的类型及其特点。
2、初步学会欣赏书法的方法
3、通过欣赏历代名家物品,感受书法与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的联系,体验中国书法传统的文化内涵,培养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欣赏书法的方法
教学难点:从书法艺术中体会传统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加深对艺术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现场书写草书“如意”,激发学生兴趣。
二、新课教学
(一)、什么是中国书法?
要欣赏中国书法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是中国关于汉字书写的一种艺术
(二)、写字与书法的区别
写字与书法虽然不是同一概念,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写字是书法艺术必须具有的基本要求,而写字向美的方向追求达到艺术的高度,才能成为书法。
写字:以实用为目的
书法:以审美为目的
(三)、书体的类型及特点
1、欣赏图片,学生说出各种书体
2、教师介绍五大书体的发展脉络图
3、五大书体在笔画、字形上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
4、师生归纳。
(四)、欣赏书法的方法
1、播放一个关于书法欣赏的视频(实的方面和虚的方面)
2、用笔:分析“永字八法”所体现出的动势
3、结构:变化中求平衡
4、章法的组成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 形制(中堂、条幅、对联、横幅、斗方、扇面)② 正文 ③ 落款
5、书法的意境美
用哪种书体创作下面的诗句,更能表现书法内容的意境美?
①、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②、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③、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五)、古代书法作品欣赏
1、楷书四大家
2、三大行书法帖
3、《兰亭序》
三、学生练习,用钢笔临摹《兰亭序》
四、课堂小结(共33张PPT)
中国书法
洞头实验中学 陈旭阳
什么是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是中国关于汉字书写的一种艺术
写字与书法的区别
写字:以实用为目的
书法:以审美为目的
书法的演变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行书
草书
楷书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书法的演变
名称 结构 笔画
篆书
隶书
楷书
行书草书
修长
匀称,有转无折
扁平
蚕头雁尾
正方形
工整
变化
丰富
如何欣赏书法
用笔
“用笔”的方法包涵很多方面: “写两头、带中间”;两种用笔,即中锋用笔、侧锋用笔;两种起笔,既楷书起笔、篆隶起笔;不同书体的用笔,既篆隶的用笔、楷书的用笔、行草的用笔。
永字八法其实就是「永」这个字的八个笔画,代表中国书法中笔画的大体用笔方法。
结构
字形结构要“平正安稳”(王羲之《书论》)
说明字的重心平稳,比例适当,疏密匀称。
王羲之说:“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但得其点划耳。”说明字形结构要有多样性,才符合书法审美艺术的要求。
把下面的字跟最接近的人的动作连起来.
结构:动态中求平衡
章法
章法的组成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 形制:中堂、条幅、对联、横幅、斗方、扇面等。 ② 正文:根据字数、字体和形制的不同来决定章法的布局。 ③ 行款:即落款
条幅
中堂
斗方
对联
条幅
扇面
用哪种书体创作下面的诗句,更能表现书法内容的意境美?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古代书法名家作品欣赏
考考你:你知道楷书四大家吗?
欧阳询(唐) 柳公权(唐) 颜真卿(唐) 赵孟頫(元)
《九成宫醴泉铭》 《玄秘塔碑》 《颜勤礼碑》 《三门记》
(局部) (局部) (局部) (局部)
考考你:你知道天下三大行书吗?
1、《兰亭序》
王羲之(晋)
2、《祭侄文稿》
颜真卿(唐)
3、《黄州寒食帖》
苏轼(宋)
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称其为“中国行书第一帖”。王羲之因此也被后世尊为“书圣”。后人在研究其书法艺术时赞誉颇多:“点画秀美,行气流畅”,“清风出袖,明月入怀”,“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遒媚劲健,绝代所无”,“贵越群品,古今莫二”。
关于《兰亭序》,世间流传着形形色色的逸事趣闻。据说当时王羲之写完之后,对自己这件作品非常满意,曾重写几篇,都达不到这种境界,他曾感叹说:"此神助耳,何吾能力致。"因此,他自己也十分珍惜,把它作为传家之宝,一直传到他的第7代孙智永。智永少年出家,酷爱书法,死前他将 《兰亭集序》传给弟子辨才和尚。辨才和尚对书法也很有研究,他知道 《兰亭集序》的价值,将它视为珍宝,藏在他卧室梁上特意凿好的一个洞内。
唐太宗李世民喜爱书法,尤爱王羲之的字。他听说王羲之的书法珍品《兰亭集序》在辨才和尚那里,便多次派人去索取,可辨才和尚始终推说不知真迹下落。李世民看硬要不成,便改为智取。他派监察御史萧翼装扮成书生模样,去与辨才接近,寻机取得 《兰亭集序》。萧翼对书法也很有研究,和辨才和尚谈得很投机。待两人关系密切之后,萧翼故意拿出几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给辨才和尚欣赏。辨才看后,不以为然地说:"真倒是真的,但不是好的,我有一本真迹倒不差。"萧翼追问是什么帖子,辨才神秘地告诉他是 《兰亭集序》真迹。萧翼故作不信,说此帖已失踪。辨才从屋梁上取下真迹给萧翼观看,萧翼一看,果真是 《兰亭集序》真迹,随即将其纳入袖中,同时向辨才出示了唐太宗的有关 "诏书"。辨才此时方知上当。
《萧翼赚兰亭图》
尝试练习:
用硬笔临摹《兰亭序》
兰亭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领,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智永真草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