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西湖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美丽的西湖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0-10-23 22:2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美丽的西湖》(第一课时)
教 学 设 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多层面了解西湖,初步感知水彩画的特点;
2、过程方法目标:形成正确的欣赏自然美、艺术美的方法;
3、情感价值观目标:感受西湖的景观美、人文美、艺术美,养成审美习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西湖的文化内涵,感受西湖之美,引发审美兴趣。
教学难点:把握审美规律,培养正确的欣赏美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有关西湖的诗文佳句、故事传说、留影图片等;
(教师)教学设计,ppt演示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1、交流导入:以雁荡山为话题导入。“秋色平分南北雁,高风遥接东西林”(赵朴初),“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乐,仁者寿”(孔子)。
【达到与学生交流、拉近距离的目的,并由“山”的话题引导“湖”,揭示课题。】
2、感受西湖美
(1)课件演示《梦西湖》风光宣传片,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和美丽的画面中感受西湖之美,并找找“西湖十景”。
【以声画效果感染学生,唤起以往简介经验或直接经历的回忆,形成美的印像。】
(2)欣赏“西湖十景”, 介绍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
【其余六景用看图选名的方式,让学生初步参与到有关西湖的话题中来。】
柳浪闻莺 花港观鱼: 莺飞鱼跃,红花翠柳,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雷峰夕照 双峰插云:夕阳下的塔影,如老僧入定,庄严持重。云雾里的山峰,如少女披纱,娴静神秘。
三潭映月 南屏晚钟:钟声入耳,月色悦目。夜西湖也是这般的声色俱佳,悦人耳目。西湖的夜晚也不甘寂寞。
小结:“西湖十景”成名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西湖十景春夏秋冬各有景色,晴雨风雪各有情致。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西湖胜景精华。
3、谈·西湖印像
(1)你游览过西湖吗?请你谈一谈你对西湖的感受。
【再次唤起学生的回忆,并且把这种回忆用语言的形式描述出来,形成较为深刻的印像。】
(2)给西湖一个比喻……(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并由此链接到下一个环节“人文美——西湖诗文传说”。
【简单的问题让没有直接经历的学生一个想象空间,表达对西湖的向往之情,也为下一个环节教学搭一座桥。】
4、人文美——西湖诗文传说
(1)由学生的比喻分别引出“西湖来历的美丽传说”、学生讲述《白蛇传》凄美的爱情故事、一起朗诵苏东坡描写西湖的名句。
【西湖的人文魅力已得到彰显。】
(2)由“城之眼”的比喻引出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张岱《湖心亭看雪》等诗文。
【三段文字分别表现西湖春、夏、冬的景致,前二首诗学生耳熟能详,容易引发共鸣。】
小结:这些诗词曲赋是西湖山水滋养下的产物,反过来,它们又润泽了山水, 使西湖山水更富有人文内涵。如果说景观之美是西湖的天生丽质,那么人文之美便使西湖有了灵气和内涵。
5、概括·西湖之美
(1)给西湖一个形容……(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概括出西湖秀丽、淡雅、恬静的美。
【学生应该能把握西湖美的特质,在“优美”与“宏壮”(王国维)之间大致会偏向于“优美”这边。】
(2)问:画家要描绘出西湖秀丽、淡雅、恬静的气质,选用那种绘画形式最合适?(引出中国水墨画、西方水彩画)
(3)比较水彩与水墨的相同之处,比照图片引导学生寻找二者的相同点。
小结:二者在审美情趣上非常接近:尤其在媒介上,都以水为中介,水带动墨、彩在纸上流动、渗化、交融,产生淋漓流畅、水色交融的艺术特色。
(4)介绍水彩常识。什么是水彩画?水彩颜料有什么特点?水彩适合表现什么景或物?
6、艺术美——水彩西湖
(1)引导学生欣赏何志生《春到西湖》、蒋跃《断桥初春》、孙恒俊《满湖曲折》三幅水彩画作品。
问:它们是否表现出了西湖的气质?是怎么表现的?
(2)师生共同讨论水彩画的艺术特点:轻快、朦胧、淡雅。
小结:秀美、淡雅、恬静的西湖和轻快、淡雅、朦胧的水彩相得益彰,是自然美(内容)和艺术美(形式)的完美结合!
7、学生畅谈本课的收获,教师总结全课内容。
这节课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游览了西湖胜景,了解了西湖具有外表美、内涵美和艺术美,还替西湖寻找到除中国水墨画之外的另一种最佳的绘画表现形式
——水彩画,并且欣赏到名家笔下清新淡雅的水彩西湖,大家都有所收获。美好的时光总是显得太短暂,谢谢你们,再见。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