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马说》课件(幻灯片3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3*《马说》课件(幻灯片32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22 16:32: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说PEACH GARDEN TO REMEMBER马【作者】韩 愈 1、背诵、默写《马说》
2、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3、领悟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学习目标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人,姓孙名阳。据说,有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它用力挣扎,汗水淋漓,还是拉不上车去。伯乐见了,就赶紧挽住千里马,泪流满面,并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低下头吐气,又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今天,我们学习《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情景导入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思想
家、教育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世称“韩昌黎”。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昌黎先生集》。作者简介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背景导读 《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当它发表议论时,非常重视文辞的力量,常逞其千回百折之力,极尽嬉笑怒骂之能事,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知识链接祗 骈 槽 枥 粟
奴隶 食马者 执策 邪zhǐpiáncáo lìsùlìsìcèyé词语积累朗读课文 世/有伯乐(lè) , 然后/有 / 千里马。千里马 / 常有,而 / 伯乐不常有。故 /虽有名马,祗辱于 / 奴隶人之手,骈(pián )死于/ 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 / 称(chēnɡ)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 / 或尽粟(sù)一石(dàn )。食(sì)马者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 /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 / 不外见(xiàn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 求 / 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 / 不能尽其材,鸣之 / 而不能通其意,执策 / 而临之,曰:“天下 / 无马!” 呜呼!其 / 真无马邪(yé)?其/ 真不知马也。
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伯乐:本名孙阳,字伯乐,春秋时秦国人,擅长相马虽:即使祗:只,仅奴隶人:奴仆骈死:(和普通马)一同死。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槽枥:马槽 不以千里称:不以千里马而著称,指人们并不知道。而:连词,此处表转折关系,译为“可是” 译文: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辱没在仆役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槽之间,不以千里马而著称。疏通文意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一食:吃一次。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或:有时。食:同“饲”,喂。而:连词,表承接,可译为“来”是:指示代词,这样。能:才能,能力才美:才能和优点见:同“现”,表现且:犹,尚且。等:等同,一样 译文:日行千里的马,一次有时能吃一石粮食。喂千里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疏通文意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策之:用马鞭赶它。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不以其道:指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食之不能尽其材: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材,才能、才干。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临:面对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其:表示加强诘问语气。邪:同“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译文: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听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马鞭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疏通文意全文翻译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辱没在仆役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槽之间,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一次有时能吃一石粮食。喂千里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听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马鞭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而而伯乐不常有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执策而临之表转折,可是表承接表承接助词,的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代词,千里马助词,调节音节动词,往,到助词,提宾标志字词积累其安求其能千里也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它,代词“难道” ,表反问语气策策之不以其道鞭打,名词作动词用执策而临之鞭子,名词“恐怕” ,表推测语气字词积累凭借按照能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才能,本领能够食之而不能尽其材食不饱食通“饲”,喂养吃字词积累食马者……而食也……食之……
——通“饲”,sì,喂。
才美不外见
——通“现”,xiàn,表现。
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才”,才能。
其真无马邪
——通“耶”,yé,相当于“吗”。字词积累1.“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活用作动词。用鞭子打2.“食之不能尽其材”形容词用作动词 。竭尽3.“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尽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数量词活用作动词。日行千里字词积累词类活用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也”前面省略宾语“它”,可补充为“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它)也”。
2.策之不以其道
省略主语“食马者”,可补充为“(食马者)策之不以其道”。1.马之千里者
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千里之马者”。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祗于奴隶人之手辱”省略句:倒装句:字词积累㈣指出下列句式类型并翻译
1、马之千里者。
2、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策之不以其道。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千里之马者
译文:(能日行)千里的马。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于奴隶人之手祇辱
译文:只是辱没在奴仆的手里。省略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也
译文: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量)去喂养(它)。省略句:策之不以(策)其道。
译文:驾驭它不能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正确的方法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整体感知千里马伯乐决 定合作探究1.文章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之间的关系的?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2.如果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如何?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第一段:阐述了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提出问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3.“祗辱于”“骈死于” 等词语暗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写出了千里马在没有被伯乐发现的遭遇,暗含了作者的无限痛惜之情。合作探究4.“千里马”与“常马”有什么区别?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一食或尽粟一石。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合作探究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反问句,表达了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不平之意、愤懑之情。分析问题:千里马被埋没是因为食马者不知。第二段:揭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合作探究7.文中哪些语言体现出食马者不知马?刻画了食马者怎样的形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将“食马者”的平庸浅薄刻画得淋漓尽致。食马者:不识千里马平庸浅薄愚妄无知合作探究8.最后一段中哪句话揭示了全文的中心?其真不知马也第三段:辛辣地讽刺了食马者的浅薄无知,点明中心。解决问题:点明主旨——其真不知马也。合作探究人才9.“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伯 乐赏识人才的人食马者昏庸的统治者(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人)千里马10.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借古代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比喻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甚至摧残、压抑人才,表达了作者的愤慨之情。合作探究1.我国古代未遇伯乐而怀才不遇,你知道有哪些人? 拓展延伸2.我国古代坐等并遇到伯乐,而成就大业,你知道有哪些人? 白居易:被发配江洲,于是有了琵琶行;李白:因为做诗被贬,从此再也没有进过长安;陶渊明:看不惯官场腐败,种豆南山下,不为5斗米折腰 ;杜甫:从为被朝廷聘用过,一声贫穷落魄 ;辛弃疾:投降南宋以后,再未上过疆场。姜子牙垂钓碧溪,遇周文王,拜他做了国师,推翻商汤建立周朝;诸葛亮隐居隆中,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拜他做了军师,建立蜀国。3.那么假如你就是一匹千里马,却暂时不被重用,你会怎么做呢? 示例:韩愈认为“伯乐”决定了“千里马”的命运,这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未免绝对。我们要主动地去争取,像毛遂一样的自荐,方可把握住自己的命运。拓展延伸4.那么作为千里马,你们又想对伯乐说些什么呢? 示例:我相信所有的伯乐一定会尊重教育,尊重人才。让千里马能够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愿伯乐们能够拥有一双慧眼。.因为世界上不是缺少千里马,而是缺少发现千里马的眼拓展延伸 本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提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见解,托物寓意,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之情,同时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 主题归纳 马 说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千里马的
遭 遇食马者……外见祗辱于……称也策之不……无马以马喻人
托物寓意意图:揭露统治者不识人
才、埋没人
才、摧残人才的愚昧与昏庸情感: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痛惜嘲讽愤怒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