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测试(含答案及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测试(含答案及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4-23 08:4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总分: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得分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我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B. 东、中、西部发展较为均衡
C. 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小 D. 跻身于世界先进航天国家之列
2.我国政府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是( )
A. 经济可持续发展 B. 社会可持续发展
C. 生态可持续发展 D. 文化可持续发展
3.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要想全方位走向世界,谋求更大的发展,应该选择( )
A. 协调人地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B. 只与经济发达的国家进行合作
C. 加强保护,防止外国学到我国的先进技术 D. 先发展经济,再治理环境
4.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 )
A. 美国 B. 俄罗斯 C. 英国 D. 中国
5.我国山区面积广大,下列关于实现山区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山区风景秀丽,适宜开发旅游资源 B. 采伐适度,大力发展林业
C. 山区水流湍急,水能丰富,积极建设水电站 D. 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业,满足市场资源
6.目前全世界所倡导的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核心是( )
A. 顾及子孙后代的发展 B. 无休止的发展
C. 放缓脚步的发展 D. 回归原始状态的发展
7.发展绿色经济,实施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如下做法不符合上述理念的是( )
A. 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对濒危动植物资源的保护
B.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要建设需要,可以不考虑环境问题
C. 实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D. 开展退耕还林、还草活动,还生物更多更好的生存环境
8.下面是四位同学对山区开发的观点,你认为有利于该地可持续发展的是( )
A. 在交通运输便利的地区成片采伐,提高经济收入
B. 停止一切对森林的砍伐,不得利用森林资源
C. 建立保护区,加强监管,在规划区内采育结合
D. 大规模开辟农场,种植农作物或发展畜牧业
9.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下列说法不符合中国实际的是(   )
A.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从“一穷二白”到“两弹一星”
B. 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再次加速,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格局,融入了世界市场
C. 进入21世纪,经济高速增长,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D. 人地关系足够和谐,区域发展很平衡,海洋权益有良好保障,和发达国家已没有差距
10.人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是( )
A. 专业技术人员参与 B. 公众的接受与参与
C. 污染严重的企业参与 D. 领导干部参与
11.下列生活方式中,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是( )
A. 尽量乘坐公交车上下班 B. 经常使用塑料袋购物
C. 把所有垃圾集中焚烧处理 D. 尽可能使用一次性木筷
12.以下选项中最可能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范畴的是( )
A. 增加植被覆盖率
B. 持续提高国内生产总值
C. 预防和治理污染
D. 消除贫困、减少并消除文盲
13.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 3 月 27 日在南非德班举行,五国领导人就全球治理、可持续发展、金砖国家合作等问题深入交换意见.据此回答
可持续发展是本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下列公众的参与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①追求计算机的更新换代②自备篮子买菜③垃圾分类回收利用④农田灌溉采用大水漫灌⑤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
A. ①③⑤ B. ②③⑤ C. ③④⑤ D. ②③④
14.我国山区面积广大.下列关于如何实现山区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山区风景秀丽,开发生态旅游 B. 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业以满足市场需要
C. 砍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大力发展林业 D. 山区水能丰富,积极建设小型水电站
15.下列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是( )
A. 封山育林 B. 草场轮牧
C. 繁殖期禁止捕鱼 D. 边污染边治理
16.下列城市不是我国经济特区的是( )
A. 喀什、厦门 B. 海南、汕头 C. 广州、深圳 D. 汕头、深圳
17.二十一世纪的世界是一个( )
A. 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的世界 B. 完全没有战争的世界
C. 没有竞争的世界 D. 使用统一货币的世界
18.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必然选择,因为( )
A. 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 B. 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底子薄
C. 面临国际压力 D. 教育科技水平逐渐提高,国力渐强
19.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为了解决我国( )
A. 制造业水平提高问题 B.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C.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D. 海洋权益争议问题
20.下列没有中国参与的国际事务的组织是( )
A. 中非合作论坛 B. 亚太经合组织
C. 联合国 D. 石油输出国组织
21.我国工业发展的重大成就体现在( )
A. 已跃居发达国家的工业水平 B. 增长的速度较快
C. 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但还没完全独立 D. 工业布局已经完全合理
2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 B. 我国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
C. 我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D. 我国应扬长避短,促进可持续发展
23.建设美丽中国要求我们“从点滴做起,共建节约型校园”,以下行为符合该倡议的是( )
A. 洗刷物品过量用水 B. 就餐时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
C. 节日时大量使用纸质贺卡 D. 随手关灯,人走灯熄
24.下列行为符合绿色生活要求的是( )
A. 提倡多使用一次性餐具 B. 出行多乘坐公交车,少用私家车
C. 倡导节假日多送纸质贺卡 D. 电脑一直处于待机状态
25.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______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 )
A.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B. 人与环境和谐发展
C.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D. 人与环境和谐共生
二、非选择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
26.根据中国的国情状况,说一说:怎样做才能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7.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还面临着许多挑战,请你写出一条你认为我国面临的最严重的挑战.


28.请根据这段材料回答问题.
可持续发展及其原则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这包括同代入之间、代际之间、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持续性原则:地球面积是有限的,这决定了地球的承载能力也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因此,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共同性原则: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这就要求地方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1)人类的发展应当是________发展,它既满足________的需求,又不损害________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2)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是________原则、________原则、________原则.
29.图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利用海运,其具有运量________、成本低的优势,而且所航行海域大部分位于地球上的五带中的________带,无结冰期,可全年通航.
(2)从图上可以看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亚洲出发,经过①________海峡,穿过②________洋,到达③________洲.
(3)沿线城市加尔各答所在的国家是________,加尔各答位于该国“母亲河”________河下游,是该国最大的________(棉或麻)纺织工业中心.
(4)内罗毕所在地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环,该地区素有“世界原料仓库”之称,请简述其原因.________.
30.积极合作,共同发展.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綢之路,其核心是构建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等高新领域合作为引领的发展战略.对于新疆来说,可以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

(1)“一带一路“的核心是构建以________合作为主轴.塔里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________资源.通过________工程运输上海和广州,缓解了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
(2)塔里木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至少写出两条)
(3)与古代“丝绸之路”相比,现代“丝绸之路”首要交通远输方式是铁路运输.在我国境内,其依托的主要交通干线是________线、兰新线和北疆线.
(4)陆上丝绸之路途经中亚的________(国家)、西亚的________(国家).海上丝绸之路经过南亚的________(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使我国同中亚.、南亚周边国家以及欧亚国家之间加强了________,对各区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我国虽然经济发展迅猛,但仍属于发展中国家,A错;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其表现为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差距较大;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大,BC错;近些年我国的卫星发射技术、探月技术和载人航天等方面进入国际领先水平行列,使得我国跻身于世界先进航天国家行列,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在发展过程中,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这主要体现在:经济结构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平衡,经济与生态环境的不平衡等。其中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尤为显著,具体表现在我国东中西部发展差距较大,城乡发展差距大等方面。
2.【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它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它强调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它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故答案为:C。
【点评】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论和战略。我国政府编制了《中国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首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
3.【答案】 A
【解析】我国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根据我国的国情,我们要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走一条协调人地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以上四个答案中只有A是正确的,故答案为:A。
【点评】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我国政府编制了《中国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首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4.【答案】 D
【解析】解:世界各国是指世界上各个国家,截止2015年,世界上共有23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国家为197个,地区为35个。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出口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故答案为:D
【点评】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第一大经济体。
5.【答案】 D
【解析】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可以因地制宜的发展经济,山区风景秀丽,开发生态旅游;砍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大力发展林业;山区水能丰富,积极建设小水电站;不能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业,交通不便。
故答案为:D
【点评】山区面积大的有利影响:
①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
②东西走向的山地阻挡了冬季风的南下,南方冬季气候温和;
③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不利影响:
①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耕地资源不足;
②山区多,平原少不利于大规模商品化生产;
③山脉阻挡夏季风的进入,造成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
6.【答案】 A
【解析】【解答】环境与资源是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的保障,它制约着人类的行为活动,而人为因素也影响、改变着自然环境,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太差,环境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受到人类生产、生活等所带来的严重破坏,保护资源和环境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日益被人们所关注,目前全世界所倡导的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核心是顾及子孙后代的发展。
故答案为:A
【点评】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7.【答案】 B
【解析】【解答】环境与资源是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的保障。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受到人类生产、生活等所带来的严重破坏。保护资源和环境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日益被人们所关注;应本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使经济建设与保护环境协调发展,故B选项错误,结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8.【答案】 C
【解析】解:关于对山区开发的观点,在交通运输便利的地区成片采伐是破坏森林资源的做法;停止一切对森林的砍伐和大规模开辟农场都不利于山区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建立保护区,加强监管、采育结合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故答案为:C
【点评】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9.【答案】 D
【解析】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她的发展对世界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如建国后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从“一穷二白”到“两弹一星”; 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再次加速,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格局,融入了世界市场;进入21世界,经济高速增长,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地关系和谐,区域发展很不平衡,海洋权益受到很大威胁,和发达国家差距还很大,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半个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主要有:改革开放经济加速发展、成为第一大货物出口国、航天方面取的成就等;但我国还面临很多的挑战:如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人地关系不够和谐、生态环境恶化,区域发展不平衡、海洋权益面临挑战等,我国的国际地位是不断提高的。
10.【答案】 B
【解析】解:合理开发和使用资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人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是公众的接受与参与。
故答案为:B。
【点评】可持续是全社会的可持续,而不是某部分人的某部分事的可持续,因此需要全员参与。
11.【答案】 A
【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 BCD的做法对环境和资源造成了污染、浪费;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是上下班尽量乘坐公交车;故A符合题意。
故选: A
[分析】可持续发展的意义: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②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体型转变,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③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④从注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发展转向长期利益、整体利益的发展,从物质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非物质资源或信息资源(科技与知识)推动型的发展。⑤我国人口多、自然资源短缺、经济基础和科技水平落后,只有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才能实现社会和经济的良性循环,使各方面的发展能够持续有后劲.
?
12.【答案】 D
【解析】解:消除贫困、减少并消除文盲最可能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范畴,结合选项。
故答案为:D.
【点评】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13.【答案】 B
【解析】解:追求计算机的更新换代,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自备篮子买菜,可以有效保护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既可保护环境,又可以节约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农田灌溉采用大水漫灌,会浪费大量的水资源,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会节约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
故答案为:B
【点评】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整体发展和协调发展,即共同发展。
(2)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包括经济、社会、环境三大系统的整体协调,也包括世界、国家和地区三个空间层面的协调,还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以及内部各个阶层的协调,持续发展源于协调发展。
(3)公平发展。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公平发展包含两个纬度:一是时间纬度上的公平,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后代人的发展能力为代价;二是空间纬度上的公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能力为代价。
(4)高效发展。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高效发展是指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人口等协调下的高效率发展。
(5)多维发展。可持续发展本身包含了多样性、多模式的多维度选择的内涵。
14.【答案】 B
【解析】解:A.山区风景秀丽,可以开发生态旅游,故说法正确;
B.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业,及易出现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故说法错误;
C.为了保持生态平衡,可以砍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大力发展林业,故说法正确
D.山区急流水能丰富,可以积极建设小水电站,故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B.
【点评】木材加工对森林资源破坏严重,进而会严重影响环境,破坏生态,因此木材加工需要有控制有管理。
15.【答案】 D
【解析】【解答]解:要实行可持续发展就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之保持协调。选项封山育林、繁殖期禁止捕鱼、草场轮牧做法都属于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先污染后治理不是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故答案为: D.
[分析】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破坏后代人需要的一种发展方式

?
16.【答案】 C
【解析】我国东部沿海的五大经济特区是厦门、汕头、深圳、珠海、海南,喀什是我国内陆的第一个经济特区额,而广州不是经济特区,故本题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经济特区是中国特有的称谓,是经济性特区的一类,是在改革开放后为了集中和有效地利用外国资金及技术到本国进行生产,发展贸易,繁荣经济而设置的交通条件比较优越的特别地区,在这个地区推行对外开放政策和优惠制度,是吸收外国投资、实现国际经济合作的一种方式。
17.【答案】 A
【解析】二十一世纪不是没有战争和竞争的世界,也不是货币统一的世界,二十一个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的世界,我国政府在2005年9月,题注了“和谐世界”理念,得到了国家社会的广泛响应,故本题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公元纪年法是从公元元年开始纪年的,即公元1年,没有公元0年。因此第一个世纪是从公元1年到公元100年,共一百年时间,以此类推,每个世纪都是从尾号为1的年份开始,到尾号为100的年份结束。
18.【答案】 A
【解析】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第一是人口众多,我国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第二资源相对贫乏,我国的许多资源,如森林、矿产、耕地等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淡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我国的经济技术水平低,资源利用率不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这些都是我们在发展道路航的巨大障碍,因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
19.【答案】 C
【解析】我国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基础等差异,区域发展很不平衡。西部大开发和城乡一体化可逐步缩小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西部大开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的一项政策,目的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
20.【答案】 D
【解析】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亚、非、拉石油生产国为协调成员国石油政策、反对西方石油垄断资本的剥削和控制而建立的国际组织,1960年9月成立。现有成员国14个,即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利比亚、赤道几内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加蓬、刚果。总部设在奥地利维也纳。故本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1945年10月24日,在美国旧金山签订生效的《联合国宪章》,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
21.【答案】 B
【解析】A、我国工业技术水平有了提高,但让没有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故A不符合题意;
B、我国的工业增长速度很快,故B符合题意;
C、我国已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但还没完全独立,故C不符合题意;
D、我国的工业布局趋于合理,还没有真正合理,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是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22.【答案】 A
【解析】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但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处于较低水平,经济发展任重而道远,故A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23.【答案】 D
【解析】ABCD四个选项中,“洗刷物品过量用水”,“就餐时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节日时大量使用纸质贺卡”,都不符合“从点滴做起,共建节约型校园”的倡议,只有选项D“随手关灯,人走灯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对于可再生资源我们要合理利用,注意保护和节育;非可再生资源要十分珍惜和节约。
24.【答案】 B
【解析】“绿色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选择绿色产品,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应减少能源的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浪费了资源,A不符合绿色生活的理念;
出行多乘坐公交车少用私家车,节约了能源,B符合绿色生活的理念;
节假日多送纸质贺卡,浪费了资源,C不符合绿色生活的理念;
电脑一直处于待机状态,浪费了资源,D不符合绿色生活的理念。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符合绿色生活要求的行为,绿色生活要把握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方面分析,注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25.【答案】 A
【解析】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
【点评】我国发展中面临的挑战:1)人地关系不够和谐;2)区域发展不平衡;3)海洋权益面临严重挑战。
二、问答题
26.【答案】 结合中国国情,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我认为注重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协调,突出特色产业,完善分配体系,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①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就是最大限度的克服不利因素,发挥自身的优势,取得更大的效益.②区域合作:建立的三北防护林就是为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和牧场,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又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这些都会在跨区域的合作,解决了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因资源短缺而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使资源丰富的地区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给沿线地区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在跨区域调配中,有效地解决了不同区域的环境生态问题。总之,跨区域的工程加强了区域间的联系,发挥了各自的优势.通过合作,互惠互利,使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进一步促进了各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解析】我国最大的国情是我们现在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这一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是我们考虑问题的重要出发点。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成为我国基本国情的新特征.可持续发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有: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人类应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不损害他人和后代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保证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地区、个人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保证我们的子孙后代同样拥有发展的条件和机会。环境与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相互依存,密切相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已成为当代环境与发展关系中的主导潮流,作为一种新的观念和发展道路被人们广泛接受。故答案为:结合中国国情,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我认为注重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协调,突出特色产业,完善分配体系,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①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就是最大限度的克服不利因素,发挥自身的优势,取得更大的效益.②区域合作:建立的三北防护林就是为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和牧场,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又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这些都会在跨区域的合作,解决了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因资源短缺而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使资源丰富的地区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给沿线地区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在跨区域调配中,有效地解决了不同区域的环境生态问题。总之,跨区域的工程加强了区域间的联系,发挥了各自的优势.通过合作,互惠互利,使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进一步促进了各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点评】此题开放性较强,首先理解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在字面上的定义:既满足当代入的需求,又不对后代入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 持续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 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 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27.【答案】人地关系不够和谐,区域发展不平衡,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
【解析】我国城乡差距大,区域发展不平衡;人地关系不够和谐;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结合题意.
故答案为:人地关系不够和谐,区域发展不平衡,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
【点评】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但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所以,发展存在的问题还很多.
三、综合题
28.【答案】 (1)可持续;当代人;后代人
(2)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解析】解: (1)可持续发展在字面上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是:公平性原则,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与其它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持续性原则,地球面积是有限的,这决定了地球的承载能力也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为此,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地关系;共同性原则,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问题往往会转化成全球性问题,这要求地方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例如,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蔓延等跨国界问题,必须进行国际间的合作,对于全球共有的大气、海洋、生物资源等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与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能接受教育全球性目标与政策.
【点评】可持续发展原则有:
(1)公平性。所谓公平是指机会选择的平等性。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本代人的公平即代内之间的横向公平;另一方面是指代际公平性,即世代之间的纵向公平性。
(2)持续性。这里的持续性是指生态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能保持其生产力的能力。
(3)共同性。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全球的发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必须争取全球共同的配合行动,这是由地球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所决定的。
?
29.【答案】 (1)大;热
(2)马六甲;印度;欧
(3)印度;恒;麻
(4)资源丰富
【解析】(1)“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利用海运,其具有运量大、成本低的优势,而且所航行海域大部分位于地球上的五带中的热带,无结冰期,可全年通航.(2)读图可得,①是马六甲海峡,该海峡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②是印度洋,③是欧洲.(3)加尔各答是印度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加尔各答位于印度“母亲河”恒河下游;(4)内罗毕所在地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环,该地区素有“世界原料仓库”之称,其原因是资源丰富.故答案为:(1)大;热;(2)马六甲;印度;欧;(3)印度;恒;麻;(4)资源丰富.

【点评】本题考查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况,熟记教材知识点读图解答即可.“一带一路”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在新时期提出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构想.“海上丝绸之路”经过了亚洲、非洲、欧洲.
30.【答案】 (1)能源;天然气;西气东输
(2)距海远,周围有高山环绕,来自海洋的水汽不易到达
(3)陇海线
(4)哈萨克斯坦;伊朗;印度;合作
【解析】(1)“一带一路“的核心是构建以 能源合作为主轴.西气东输工程包括天然气资源开发、输气管道铺设、城市管道和工业利用等相关工程.西部地区蕴藏着22.4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资源,每年可向东部地区输气120亿立方米,并可稳定供气30年.工程将铺设两条直径1.5米的主干输气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的轮南气田,往东直通南京、上海,成为横贯中国的能源大动脉.(2)新疆塔里木盆地深居亚欧大陆腹地,远离海洋,高山环绕,海洋水汽不易到达,干旱少雨,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新疆的盆地内部因蒸发强烈,地表水难以保存,沙漠、戈壁广布.(3)与古代“丝绸之路”相比,现代“丝绸之路”首要交通远输方式是铁路运输.在我国境内,其依托的新亚欧大陆桥是连接亚洲与欧洲的铁路大动脉,中国境内由陇海、兰新、北疆铁路组成,在新疆阿拉山口与哈萨克斯坦的铁路对接.(4)陆上丝绸之路途经中亚的哈萨克斯坦(或乌兹别克斯坦等)、西亚的伊朗(或土耳其).海上丝绸之路经过南亚的印度(或斯里兰卡)“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使我国同中亚.、南亚周边国家以及欧亚国家之间加强了合作,对各区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故答案为:(1)能源;天然气;西气东输;(2)距海远,周围有高山环绕,来自海洋的水汽不易到达;(3)陇海线;(4)哈萨克斯坦;伊朗;印度;合作.
【点评】本题考查新疆的发展概况,要理解记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边陲,土地面积约166万千米2 , 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6,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新疆边境线漫长,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8个国家接壤.新疆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中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