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2张PPT。8 匆匆
第1课时 《匆匆》写于1922年3月,正是“五四”落潮期,现实不断给作者以失望。但是作者在彷徨中并不甘心沉沦,他站在他的“中和主义”立场上执着地追求着。他认为:“生活中的各种过程都有它独立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有每一刹那的意义与价值!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有它相当的位置。”因此,他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下深深的脚印”以求得“段落的满足”。全文在淡淡的哀愁中透出作者心灵不平的低诉,这也反映了“五四”落潮期知识青年的普遍情绪。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
的地方做上记号并交流。
2.借助工具书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把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说说喜欢的原因。
4.想一想: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认读生字 起来 移 融 赤藏 挪 徘徊 蒸 裸裸摘苹果理解词语涔涔:形容汗、泪、水等不断往下流的样子。潸潸:形容流泪不止。凝然:本文指眼睛定定地看的样子。伶伶俐俐:聪明、灵活。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写一写写一写写一写课件13张PPT。8 匆匆
第2课时日子的特点——一去不复返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 又藏在何处呢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我”的八千多日子 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无声无形地溜走了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找一找,读一读,想一想。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 过了。闪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 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1.结构精巧,通篇用了12个发问句式为纽带联结全篇。
2.首尾呼应。首尾都出现了句子:“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写一写写一写写一写写一写写一写8 匆 匆
学生活动卡设计
活动内容
自主探究:课文是怎样描写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的?
围绕“匆匆”描写的内容
重点句子
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再写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
最后写作者发自内心的感叹
自我评价
同学评价
老师评价
★活动建议
1.在教师引导下阅读课文,试着概括具体事件。
2.小组内交流,讨论如何概括小标题。
3.全班交流,理清文章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