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14 文言文二则
第1课时文言文:
古人用文言写的文章,我们叫它文言文,也叫古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俗称“之乎者也”。语句简洁,内容丰富。有些词语的意思到今天已经发生了变化。文言文学习方法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借助注释,理解内容。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 弈学习下棋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
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被称为“四书”。孟子1.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不理解的字词做出标记。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文言文的意思。1.思 弓缴而 之。2.虽与之 学, 若之 。援射俱弗矣yuánshèjùfúy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学 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学 弈弈秋①,通国②之善③弈者也④。①弈秋:“秋”是人名,因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②通国:全国。
③善:长于,能做好。
④……者也:是……的人。 使①弈秋诲二人弈,其②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③;一人虽听之④,一心以为有鸿鹄⑤将至,思援⑥弓缴⑦而射之⑧。①使:让。②其:他们。指下棋的两个人。③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诲。④之:……的话。⑤鸿鹄:指天鹅大雁一类的鸟。箭上的丝绳,这里指带有丝绳的箭,射出后可以将箭收回。⑧之:指天鹅。⑥援:引、拉。⑦缴:系在1.指天鹅大雁改成指天鹅、大雁
2.引、拉改成引,拉虽与之①俱②学,弗若③之矣。①之: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②俱:一起。
③弗若:不如。为①是其智弗若与②?曰:非③然④也。①为:因为。
②与: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这里读yú。
③非:不是。
④然:这样。这两个学棋的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看图,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的内容。两个人同时学棋,为什么结果不同?从中你有怎样的启示?思考:一心一意万事能成,三心二意一事无成。
天才出于勤奋,态度决定一切。
业精于勤荒于嬉。课件19张PPT。14 文言文二则
第2课时两小儿辩日 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道学者、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列子 《列子》共八篇,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杞人忧天》《夸父追日》等,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孔子,春秋末期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是当时最博学的学者之一。 孔子1.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不理解的字词做出标记,
和同桌交流。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文言文的意思。孔子东游,见两小儿 斗。biàn辩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 如盘盂,此不为远者
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的内容。太阳是远是近,两个小孩各有什么结论?根据是什么?太阳第一个孩子第二个孩子日初(根据)日中(根据)近如车盖(近—大)远如盘盂(远—小)远沧沧凉凉(远—冷)近如探汤(近—热)读了这个故事,你对故事中的人物有什么印象?用简洁的词句来说一说。孔子:实事求是
谦虚谨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小孩:善于观察
辩论有理有据孔子——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孟子——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14 文言文二则
学生活动卡设计
活动内容
自主探究:两小儿的观点和理由各是什么?
两小儿的观点
两小儿的理由
自我评价
同学评价
老师评价
★活动建议
1.在教师引导下阅读课文,试着概括两小儿的观点和理由。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明确两小儿的观点和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