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金色的鱼钩》课件(16张PPT)+活动卡

文档属性

名称 13《金色的鱼钩》课件(16张PPT)+活动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22 16:35:16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13 金色的鱼钩金色的鱼钩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进行的战略大转移。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从1934年10月开始,到1936年10月结束,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长征简介 课文中的草地指的是松潘草地,海拔在3500米以
上。由于排水不良,形成大片的沼泽。水草盘根错节,
结成片片草甸,覆盖于沼泽之上。草地气候极为恶劣,
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雨雪风雹来去无常。过草地
是红军长征中最艰难的行军。行军时,稍不小心,偏离道路,就会陷入泥潭,遭受灭顶之灾。青稞也叫元麦,大麦的一种,是当地人的主要粮食。进入草地前,红军想尽一切办法筹粮。将青稞碾成面粉炒熟,做成干粮炒面;宰杀马匹、牦牛,做成肉干以备食用;在藏民带领下寻认野菜,供过草地之需;还要准备烧酒、辣椒或辣椒汁御寒。虽然尽了最大努力,红军筹到的粮食还是不够全军之用。每个人最多带有8至10斤,一般的带有5至6斤,有的只有3、4斤。粮食不足,使红军在过草地时付出了太多的生命代价。故事背景阅读提示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令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多读几遍。想一想: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3.课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课文讲了红军长征时,老班长在条件非常艰难的情况下,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的感人事迹。“我们”的处境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面吃完了。
饥饿威胁着我们。 细读课文中描写老班长的语句,结合问题提示,体会老班长是个怎样的人。“老班长”的形象1.老班长想出什么办法来解除饥饿?
2.老班长为什么不吃鱼汤却吃草根和鱼骨头?
3.老班长为什么命令“我们”喝鱼汤?
4.老班长牺牲前是怎样做、怎样说的?1.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
了,弯成个钓鱼钩。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
新鲜的鱼汤。品读句子,感知形象2.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
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
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品读句子,感知形象3.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
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
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
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品读句子,感知形象4.这天上午,老班长快活地说:“同志们,咱们
在这儿停一下,好好弄点儿吃的,鼓一鼓劲,
一口气走出草地去。”说罢,他就拿起鱼钩找
水塘去了。品读句子,感知形象1.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
2.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3.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品读句子,深化形象句子1: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品读句子,仰慕形象句子2:“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领悟主题1.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这个鱼钩真的是金色的吗? 这鱼钩挽救了三个战士的生命,这鱼钩辉映着老班长的优秀品质。金色不是鱼钩的外部色彩,而是象征着老班长心灵的美好,就像金子一样闪光。领悟主题2.作者为什么说这个鱼钩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鱼钩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13* 金色的鱼钩
学生活动卡设计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自我评价
同学评价
老师评价
我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
★活动建议
1. 在“整体感知,把握要点”这一环节使用,能够使学生完整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能够去繁就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略读课文重要的学习方法。

我知道课文围绕老班长写了五件事:
事件
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摘抄语句)
1.
2.
3.
4.命令战士喝鱼汤
5.
自我评价
同学评价
老师评价
★活动建议
1.在“细读品析,体会情感”这一环节使用,自读自悟,通过具体事件,感悟老班长的为人。
2.能够从课文对老班长多方面的描写中体会到老班长是个怎样的人,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提供一个展示的空间。